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三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发现问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面;也许课堂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轮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已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
无意中看过这样一次小调查,问题是:你平时上课常有没有课堂小结?结果是的这样的,虽然有一小部分老师说:每堂课上完总要小结的;但不少老师说:有时间小结一下,没有时间就算了;还有一些老师说:课堂小结有什么用啊,这点时间还是做作业好。这样的调查的结果其实不让人意外,这种对课堂小结草草了事的现象其实早已存在。
不光在平时教学中有,在各种公开课上同样存在。我参加一次盘县教育局举行的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一共听了20多节数学课。稍稍统计了一下,20多位老师最后的课堂小结都差不多问的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这样的小结虽然改变了原来由老师的一手包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样的小结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进行归纳梳理,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虽然学生能说出各个知识点,却很少能把知识点展开,更别说高度的梳理和概括了,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这样的课堂小结既反映了教师只重该环节的形式而忽视其实效性,也反映了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单一。
透视以上现象,结合理论和案例研究,我认为造成目前课堂小结低效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不”。
一、数学课堂小结低效的原因
(一)教学时间上不能保证。课堂小结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也使它必然成为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弱势群体”。
(二)效果上不能马上显现。课堂小结对培养学生梳理、提炼和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的这种潜在的长期的效应不是在一两节课内就能显现的。
(三)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往往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练习等环节的创新求变,却对结尾部分的小结很少讲究。
(四)小结形式上不够丰富。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化不足,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教师小结型和学生自主归纳型。
在分析以上原因后笔者认为这四个原因中前三个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思想和理念的问题,这个关键是思想的转变,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索丰富数学课堂小结的形式,提高课堂小结的有效性,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我认为课堂小结的有效形式应注重应把握好如下几种策略。
二、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形式
(一)激励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是以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激励学生研究新的知识的方法。七年级上册学习有理数的意义、性质、运算律、加、减、乖、除、乖方运算,八年级学习平方根、立方根、算术根的意义,学习无理数后,将数集扩展到实数集,这里指出负数不能开偶次方的问题。在课堂小结时告诉学生高中引入虚数概念后,负数就能开偶次方了,而且在实际运算中确实会常常碰到负数开偶次方的问题,这种小结使学生感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海之舟,再扬风帆的劲头和兴趣。
(二)悬念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节课知识的同时,教师故设迷阵,以期提高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复习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时,请同学认真观察思考能否发现这几种函数图像的内在联系;如果大家总结有困难,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这种小结法承前启后,巧妙地以悬念衔接新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系统掌握旧知识作了恰当的小结。
(三)点睛式课堂小结,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形式,只需寥寥数语提纲挈领地归纳新知识的内容。如教完因式分解后,把因式分解的步骤小结为“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教完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后,小结为“纵交横不变,符号看象限”。这种小结得当,有点睛生辉之功效,不仅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又能使新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
(四)游戏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素质、知识面的情况,寓教于乐,使教授知识与趣味游戏紧密结合。小学数学教师就经常形象地编儿歌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小结,初高中学生可编一些顺口溜以加强知识的系统化。如教授三角函数的符号法则时,就将符号法则小结为“正弦一、二(象限)全为正,余弦编在一丶四中,正切、余切皆不然,斜插一三两象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多动脑筋,开展恰当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巩固新学的知识。
(五)故事式课堂小结,
青少年皆爱听故事,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配上欢乐的气氛烘托,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就抓住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将课堂小结故事化,收益颇丰。在初中数学中讲完集合小结时,我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某涉外公司,很多职员自学外语,经理要新招聘的调查员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他在调查记录中写道:本公司共有100名职员,其中学英语者72人,学日语者56人,有34人既学英语又学日语,还有8人不学英语也不学日语。这份记录经理看后,第二天,该调查员被解聘了,大家说说为什么?此故事一出,大家踊跃参加讨论,一段生动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
(六)强化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使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慢慢学会作小结,对他们今后掌握本堂新学知识,有很大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一堂课要小结时,教师可请几位同学(好、中、差皆有),让他们对本课进行小结,然后师生共同评论,教师再作出正确的小结。还可结合运用典型事例、典型习题、图表等加深学生印象。
(七)呼应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需教师在授新课前给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结时释疑解惑。数学知识本来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设疑置惑。这种呼应式小结寓教于乐,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掌握新知识。
综上所述,课堂小结不应是教师的可有可无的独白,或仅提供现成的结论,给课堂划一个句号;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归纳与抽象、概括与升华的学习活动。虽然这一教学环节可能不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且用时短暂,往往不为师生所关注,但只要我们用心为之,就能够创造出“意未尽,味无穷”的境界,为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扎实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凸现数学思想、浓厚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无意中看过这样一次小调查,问题是:你平时上课常有没有课堂小结?结果是的这样的,虽然有一小部分老师说:每堂课上完总要小结的;但不少老师说:有时间小结一下,没有时间就算了;还有一些老师说:课堂小结有什么用啊,这点时间还是做作业好。这样的调查的结果其实不让人意外,这种对课堂小结草草了事的现象其实早已存在。
不光在平时教学中有,在各种公开课上同样存在。我参加一次盘县教育局举行的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一共听了20多节数学课。稍稍统计了一下,20多位老师最后的课堂小结都差不多问的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这样的小结虽然改变了原来由老师的一手包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样的小结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进行归纳梳理,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虽然学生能说出各个知识点,却很少能把知识点展开,更别说高度的梳理和概括了,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这样的课堂小结既反映了教师只重该环节的形式而忽视其实效性,也反映了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单一。
透视以上现象,结合理论和案例研究,我认为造成目前课堂小结低效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不”。
一、数学课堂小结低效的原因
(一)教学时间上不能保证。课堂小结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也使它必然成为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弱势群体”。
(二)效果上不能马上显现。课堂小结对培养学生梳理、提炼和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的这种潜在的长期的效应不是在一两节课内就能显现的。
(三)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往往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练习等环节的创新求变,却对结尾部分的小结很少讲究。
(四)小结形式上不够丰富。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化不足,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教师小结型和学生自主归纳型。
在分析以上原因后笔者认为这四个原因中前三个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思想和理念的问题,这个关键是思想的转变,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索丰富数学课堂小结的形式,提高课堂小结的有效性,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我认为课堂小结的有效形式应注重应把握好如下几种策略。
二、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形式
(一)激励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是以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激励学生研究新的知识的方法。七年级上册学习有理数的意义、性质、运算律、加、减、乖、除、乖方运算,八年级学习平方根、立方根、算术根的意义,学习无理数后,将数集扩展到实数集,这里指出负数不能开偶次方的问题。在课堂小结时告诉学生高中引入虚数概念后,负数就能开偶次方了,而且在实际运算中确实会常常碰到负数开偶次方的问题,这种小结使学生感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海之舟,再扬风帆的劲头和兴趣。
(二)悬念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节课知识的同时,教师故设迷阵,以期提高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复习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时,请同学认真观察思考能否发现这几种函数图像的内在联系;如果大家总结有困难,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这种小结法承前启后,巧妙地以悬念衔接新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系统掌握旧知识作了恰当的小结。
(三)点睛式课堂小结,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形式,只需寥寥数语提纲挈领地归纳新知识的内容。如教完因式分解后,把因式分解的步骤小结为“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教完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后,小结为“纵交横不变,符号看象限”。这种小结得当,有点睛生辉之功效,不仅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又能使新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
(四)游戏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素质、知识面的情况,寓教于乐,使教授知识与趣味游戏紧密结合。小学数学教师就经常形象地编儿歌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小结,初高中学生可编一些顺口溜以加强知识的系统化。如教授三角函数的符号法则时,就将符号法则小结为“正弦一、二(象限)全为正,余弦编在一丶四中,正切、余切皆不然,斜插一三两象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多动脑筋,开展恰当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巩固新学的知识。
(五)故事式课堂小结,
青少年皆爱听故事,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配上欢乐的气氛烘托,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就抓住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将课堂小结故事化,收益颇丰。在初中数学中讲完集合小结时,我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某涉外公司,很多职员自学外语,经理要新招聘的调查员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他在调查记录中写道:本公司共有100名职员,其中学英语者72人,学日语者56人,有34人既学英语又学日语,还有8人不学英语也不学日语。这份记录经理看后,第二天,该调查员被解聘了,大家说说为什么?此故事一出,大家踊跃参加讨论,一段生动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
(六)强化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使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慢慢学会作小结,对他们今后掌握本堂新学知识,有很大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一堂课要小结时,教师可请几位同学(好、中、差皆有),让他们对本课进行小结,然后师生共同评论,教师再作出正确的小结。还可结合运用典型事例、典型习题、图表等加深学生印象。
(七)呼应式课堂小结,
这种小结需教师在授新课前给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结时释疑解惑。数学知识本来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设疑置惑。这种呼应式小结寓教于乐,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掌握新知识。
综上所述,课堂小结不应是教师的可有可无的独白,或仅提供现成的结论,给课堂划一个句号;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归纳与抽象、概括与升华的学习活动。虽然这一教学环节可能不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且用时短暂,往往不为师生所关注,但只要我们用心为之,就能够创造出“意未尽,味无穷”的境界,为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扎实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凸现数学思想、浓厚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