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发热、咳嗽、心悸7天,意识不清伴呕吐1天”,于2006年7月5日入院。患者7天前受凉后发热37.8℃,咳嗽、咳黄痰伴心悸,当地医院按照“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仍高,1天后出现呕吐伴意识不清,来本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半年前发现甲亢,不规则口服甲巯咪唑。体检:体温39.5℃,呼吸25次/分,血压140/60mmHg。神志模糊,查体不配合。皮肤潮红,大汗淋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迟钝。颈软,甲状腺Ⅱ度肿大,质地韧未及结节,双上极有血管杂音。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40次/分,心律规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0.7×109/L,PLT88×109/L,FT322.9pmol/L(正常2.0~9.5pmol/L),FT470.1pmol/L(9.5~22.5pmol/L),sTSH 0.02mIU/L(0.3~5.6mIu/L),TRAb 24U/L(正常﹤12U/L)。甲状腺彩超:两侧甲状腺及峡部外形增大,内部光点轻度增强,均匀,未见囊实性肿物,内部血流分布丰富。
诊断:①甲亢危象;②粒细胞缺乏症;③肺部感染。予以泰能、碳酸锂、粒生素、免疫球蛋白、氢化可的松、卢格氏液、倍他乐克等治疗。于2006年7月23日体温36.1℃,心率100次/分,神志转清,肺部啰音消失。患者于2006年7月25日下床排尿时,出现左下肢肿痛,左侧小腿周径较右侧粗1.7cm,腓肠肌压痛,踝、足部水肿。周围血管彩色多普勒:左侧股静脉下段探及中低絮状回声,双侧下肢动脉及右侧股静脉正常。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12.8秒,国际标准化率(INR)1.05,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38秒。抗磷脂抗体(APA)(+++),APA-IgC(+),APA-IgM(-),狼疮抗凝物(-),抗SSA抗体(-),抗dsDNA(-),抗“O”(-),CRP(+)。当日采取下肢血管造影,结果显示造影剂经胫前、后静脉上行,经腘静脉至股静脉中段显影逐渐变淡、消失,造影剂经一侧支血管向大隐静脉、髂静脉汇流,中段股静脉未见显示。于2006年7月25日下午7时行股静脉切开气囊导管取栓术(Fogarty)。手术顺利并给予抗凝、袪聚治疗。术后第5天,左下肢肿胀消失。术后维持抗凝,口服华法令、阿司匹林,半月后行放射碘治疗,3个月后甲状腺功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随访10个月未再发生深静脉血栓,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血小板均正常。
讨 论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病)与抗心磷脂抗体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同属自身免疫病[1]。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组与抗心磷脂抗体有关的临床症候群,属少见病。其合并甲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少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有下列因素有关:①甲亢控制不理想出现凝血异常,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内血流淤滞造成静脉血栓[2,3]。
本资料提示,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年轻患者,及时查抗心磷脂抗体,避免漏诊,对合并Graves病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及早放射碘治疗,以防止甲亢病情波动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抗磷脂综合征出现血栓率达80.3%,病死率达15%~50%,应长期应用正规抗凝治疗,长期卧床患者尽早进行肢体被动锻炼。
参考文献
1 Hofbauer LC,Spitzweg C,Heufelder AE.Graves`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the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 Rheumatol,1996,23:1435-1437.
2 Siegert CE,Selt AH,de Bruin TW.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 and thyrotoxicosis.Possible association in two cases.Stoke,1995,26:496-497.
3 鲍春德,陈晓翔.抗磷脂综合症诊疗进展.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2):4-7.
患者,女,32岁,因“发热、咳嗽、心悸7天,意识不清伴呕吐1天”,于2006年7月5日入院。患者7天前受凉后发热37.8℃,咳嗽、咳黄痰伴心悸,当地医院按照“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仍高,1天后出现呕吐伴意识不清,来本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半年前发现甲亢,不规则口服甲巯咪唑。体检:体温39.5℃,呼吸25次/分,血压140/60mmHg。神志模糊,查体不配合。皮肤潮红,大汗淋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迟钝。颈软,甲状腺Ⅱ度肿大,质地韧未及结节,双上极有血管杂音。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40次/分,心律规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0.7×109/L,PLT88×109/L,FT322.9pmol/L(正常2.0~9.5pmol/L),FT470.1pmol/L(9.5~22.5pmol/L),sTSH 0.02mIU/L(0.3~5.6mIu/L),TRAb 24U/L(正常﹤12U/L)。甲状腺彩超:两侧甲状腺及峡部外形增大,内部光点轻度增强,均匀,未见囊实性肿物,内部血流分布丰富。
诊断:①甲亢危象;②粒细胞缺乏症;③肺部感染。予以泰能、碳酸锂、粒生素、免疫球蛋白、氢化可的松、卢格氏液、倍他乐克等治疗。于2006年7月23日体温36.1℃,心率100次/分,神志转清,肺部啰音消失。患者于2006年7月25日下床排尿时,出现左下肢肿痛,左侧小腿周径较右侧粗1.7cm,腓肠肌压痛,踝、足部水肿。周围血管彩色多普勒:左侧股静脉下段探及中低絮状回声,双侧下肢动脉及右侧股静脉正常。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12.8秒,国际标准化率(INR)1.05,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38秒。抗磷脂抗体(APA)(+++),APA-IgC(+),APA-IgM(-),狼疮抗凝物(-),抗SSA抗体(-),抗dsDNA(-),抗“O”(-),CRP(+)。当日采取下肢血管造影,结果显示造影剂经胫前、后静脉上行,经腘静脉至股静脉中段显影逐渐变淡、消失,造影剂经一侧支血管向大隐静脉、髂静脉汇流,中段股静脉未见显示。于2006年7月25日下午7时行股静脉切开气囊导管取栓术(Fogarty)。手术顺利并给予抗凝、袪聚治疗。术后第5天,左下肢肿胀消失。术后维持抗凝,口服华法令、阿司匹林,半月后行放射碘治疗,3个月后甲状腺功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随访10个月未再发生深静脉血栓,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血小板均正常。
讨 论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病)与抗心磷脂抗体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同属自身免疫病[1]。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组与抗心磷脂抗体有关的临床症候群,属少见病。其合并甲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少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有下列因素有关:①甲亢控制不理想出现凝血异常,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内血流淤滞造成静脉血栓[2,3]。
本资料提示,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年轻患者,及时查抗心磷脂抗体,避免漏诊,对合并Graves病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及早放射碘治疗,以防止甲亢病情波动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抗磷脂综合征出现血栓率达80.3%,病死率达15%~50%,应长期应用正规抗凝治疗,长期卧床患者尽早进行肢体被动锻炼。
参考文献
1 Hofbauer LC,Spitzweg C,Heufelder AE.Graves`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the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 Rheumatol,1996,23:1435-1437.
2 Siegert CE,Selt AH,de Bruin TW.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 and thyrotoxicosis.Possible association in two cases.Stoke,1995,26:496-497.
3 鲍春德,陈晓翔.抗磷脂综合症诊疗进展.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