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可以说就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主体、是演员,学生是来“看戏”的。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这一宗旨。这一模式之所以被教师长期使用并乐此不疲,主要是课堂便于控制,好支配学生、好支配时间、好展示教师自己的才华,不时还能体现教师知识的渊博,让教师自我陶醉一把,有时还可在学生面前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学生就惨了,课堂被教师把持着,他们的存在对课堂无关紧要,他们被教师强迫:“你们给我好好地听着”;“你们给我好好的看着”;“若你们想打瞌睡,就给我好好的站着”……。试想,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有可无,他们怎能不厌倦,他们整日在教师的高压中生活,又怎么能快乐。
其实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教材在那里摆着,有很多东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是能够弄懂的,即使有看不懂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讨论或教师悄悄点拨一下就可以搞清楚的,教师没必要去剥夺学生自学自悟的机会和权利。
鉴于此,很多优秀教师提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教师的累计占用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应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搭建好平台,让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去交流,去感悟……,总之一句话,让学生去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此,我们就教学活动中为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1)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完全自主。这是因为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基础知识还不够,研究能力相对较差决定的。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有教师的引领,需要有同伴的帮助,需要有教师的点拨,完全的自主学习应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
(2)为了实现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需认真备课。在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前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學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再现出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明确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因为只有想解决,才会去自学、阅读、查资料、想办法。
(3)因为学生不能完全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这就需要有合作,这就需要有分组,教师在分组时需要按照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特点,保证每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以前后桌四人一组为宜,其中一名优生、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事务的处理与安排。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适时进行人员调整,尽量减小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以便引入竞争,好让小组间的竞争尽量公平、合理。
(4)学生通过阅读、查资料、小组讨论后,依然可能遇到障碍从而导致学习活动的终止,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设置一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出讨论结果,提出(或暴露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后,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未解决的问题及时予以点拨并启动下一步的学习。
(5)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意见冲突,教师要注重课堂把控,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倾听、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与整理,一节课就那么点时间,避免在一个问题上长时间纠缠。
最后,学生阅读、查资料、讨论等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答案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教会他们怎样阅读、怎样查资料、怎样讨论,怎样归纳与整理,即注重他们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
其实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教材在那里摆着,有很多东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是能够弄懂的,即使有看不懂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讨论或教师悄悄点拨一下就可以搞清楚的,教师没必要去剥夺学生自学自悟的机会和权利。
鉴于此,很多优秀教师提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教师的累计占用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应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搭建好平台,让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去交流,去感悟……,总之一句话,让学生去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此,我们就教学活动中为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1)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完全自主。这是因为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基础知识还不够,研究能力相对较差决定的。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有教师的引领,需要有同伴的帮助,需要有教师的点拨,完全的自主学习应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
(2)为了实现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需认真备课。在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前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學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再现出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明确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因为只有想解决,才会去自学、阅读、查资料、想办法。
(3)因为学生不能完全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这就需要有合作,这就需要有分组,教师在分组时需要按照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特点,保证每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以前后桌四人一组为宜,其中一名优生、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事务的处理与安排。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适时进行人员调整,尽量减小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以便引入竞争,好让小组间的竞争尽量公平、合理。
(4)学生通过阅读、查资料、小组讨论后,依然可能遇到障碍从而导致学习活动的终止,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设置一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出讨论结果,提出(或暴露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后,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未解决的问题及时予以点拨并启动下一步的学习。
(5)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意见冲突,教师要注重课堂把控,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倾听、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与整理,一节课就那么点时间,避免在一个问题上长时间纠缠。
最后,学生阅读、查资料、讨论等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答案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教会他们怎样阅读、怎样查资料、怎样讨论,怎样归纳与整理,即注重他们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