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程教学改革任务推行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我国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倡导教师要更新理念,创新手段。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质量,并不单纯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在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在于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全面性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强化教学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前言: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中,我国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要求逐渐严格。当前,高中生不仅要达到一定的分数要求,同时也应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实践能力,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失去了应用价值,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状态,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标准进行创新,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探究意识
为了有效加强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多数教师都会将学生视为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他们认为,学生只需要尊重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即可。然而这一硬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容易就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变成学生的引导者以及辅助者,尽量鼓励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进行如下教学指导: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个不可以缺少的资源,那就是水资源。那你们都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吗?”通过这一生活化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引导“那我们今天就来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的这位“水朋友”。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记住以下三个问题,并能够找到答案:1.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2.水圈有什么样的特点?3.水资源的分布空间有哪些?[1]”当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以及目的性就会得到增强,其在对课本知识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地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寻,从而有效强化个人的主体意识,奠定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夯实地理教学基础
俗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充足的教学准备是加强教学质量的关键性举措。
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習能力进行充分的调查以及分析,以能力为标准,将学生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层次,为其拟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任务,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其次,教师需要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分析,明确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核心,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流程,选择合适的教学问题,保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借此加强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讲解《山岳的形成》这一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首先,教师需要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了解,明确教学重难点。在本课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不同类型的山岳。比如褶皱山、断块山以及火山等等。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设定为了解这些山岳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态特征,可以将教学难点设定为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2]。之后,针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适当地拓展教学资源。比如,下载一些重要山脉的图片,例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安第斯山等等。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山脉的形成进行了解,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与学生进行合理互动,是教师们必须要开展的一项工作。有效的很多那个能够带给学生充足的学习体验,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研究能力,从而加强教学有效性,也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应用,借助网络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分布情况。例如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牧场的运营模式等等。当学生对这些信息形成了解欲望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两者之间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不同?”当学生通过分析,给出答案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引导,继续询问“为什么这两个地方所形成的农业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由于之前的铺垫,多数学生都能够找到问题的侧重点,比如经济环境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等等。最后,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导入教学内容“阅读课本,分析一下能够对农业区位的选择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成立小组,通过小组分析的方式对问题答案进行总结,借此激发学生的研究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若想要有效加强教学效率,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显然是不可取的手段。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必须要做出创新,创新观念、创新手段、创新模式。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多多地了解一些新的教学技巧以及教学设备,并能够主动地对其应用,借此加强教学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7):145.
[2]王秀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2(06):49.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前言: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中,我国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要求逐渐严格。当前,高中生不仅要达到一定的分数要求,同时也应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实践能力,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失去了应用价值,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状态,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标准进行创新,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探究意识
为了有效加强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多数教师都会将学生视为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他们认为,学生只需要尊重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即可。然而这一硬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容易就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变成学生的引导者以及辅助者,尽量鼓励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进行如下教学指导: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个不可以缺少的资源,那就是水资源。那你们都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吗?”通过这一生活化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引导“那我们今天就来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的这位“水朋友”。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记住以下三个问题,并能够找到答案:1.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2.水圈有什么样的特点?3.水资源的分布空间有哪些?[1]”当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以及目的性就会得到增强,其在对课本知识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地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寻,从而有效强化个人的主体意识,奠定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夯实地理教学基础
俗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充足的教学准备是加强教学质量的关键性举措。
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習能力进行充分的调查以及分析,以能力为标准,将学生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层次,为其拟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任务,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其次,教师需要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分析,明确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核心,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流程,选择合适的教学问题,保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借此加强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讲解《山岳的形成》这一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首先,教师需要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了解,明确教学重难点。在本课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不同类型的山岳。比如褶皱山、断块山以及火山等等。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设定为了解这些山岳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态特征,可以将教学难点设定为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2]。之后,针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适当地拓展教学资源。比如,下载一些重要山脉的图片,例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安第斯山等等。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山脉的形成进行了解,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与学生进行合理互动,是教师们必须要开展的一项工作。有效的很多那个能够带给学生充足的学习体验,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研究能力,从而加强教学有效性,也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应用,借助网络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分布情况。例如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牧场的运营模式等等。当学生对这些信息形成了解欲望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两者之间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不同?”当学生通过分析,给出答案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引导,继续询问“为什么这两个地方所形成的农业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由于之前的铺垫,多数学生都能够找到问题的侧重点,比如经济环境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等等。最后,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导入教学内容“阅读课本,分析一下能够对农业区位的选择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成立小组,通过小组分析的方式对问题答案进行总结,借此激发学生的研究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若想要有效加强教学效率,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显然是不可取的手段。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必须要做出创新,创新观念、创新手段、创新模式。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多多地了解一些新的教学技巧以及教学设备,并能够主动地对其应用,借此加强教学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7):145.
[2]王秀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2(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