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充满敌意与愤怒的“刺猬”
小A(化名),六年级学生,独生子,由于出生时面部有一点缺陷,小A从小比较敏感和自卑,与父亲关系亲密,和母亲关系一般。一年前父亲因病去世,为了避免触景伤情,他跟着母亲一起搬离原来的地方,转学到现在的学校。转学前小A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靠前,和同学相处融洽,有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转学之后,他的成绩有所退步,很少与同学交流,经常觉得同学嘲笑自己,与同学发生冲突,和母亲之间也会因为学习及玩游戏的事情发生争吵。母亲被班主任请去学校,她很着急也很焦虑,不知该怎么和小A沟通。虽然小A每次发完脾气后也有一点后悔,但更多的感受是气愤以及难以控制当时的情绪。现在的小A就像一只愤怒而自卑的小刺猬,平时蜷缩着,一旦有人碰到他,他就会竖起全身的刺去攻击对方、保护自己。
二、“刺猬”的形成
一方面,小A身体上的缺陷引发他的自我同一性混乱:因为身体上的缺陷,他从小就比较敏感和自卑,对母亲也一直有怨恨情绪,觉得母亲不应该生下一个有缺憾的孩子。随着小A慢慢进入青春期,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让他更加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更加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想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但身体上的缺陷让他不能认同自己,从而产生体像烦恼,变得更加自卑、敏感和焦虑。
另一方面,亲人的离世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引发小A的情绪及行为问题:一年前父亲突然离世,给小A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接下来的搬家和转学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小A内心压抑着矛盾、复杂的情绪。母亲一直对小A的学习期待很高,但母子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小A的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难以排解,便用各种不良行为来表达内心的冲突和感受,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因此,促进母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是咨询的重要目标。另外,要让小A放下紧裹着的防御外衣,尝试与同学交往,主动适应新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让他能够接纳自己的缺陷,欣赏自己。
三、“刺猬”蜕变
小A一进咨询室就蜷缩在沙发上,在谈到与同学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愤怒了。为了让小A充分宣泄内心的愤怒和压抑的情绪,在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我和他一起模拟了一个愤怒的场景,一起体验不同的角色,探讨可能的应对方式。小A在角色体验后有了不同的感受,愤怒的情绪减少了,表示愿意主动适应环境,尝试用新方式与同伴交流。
1.敘说故事,卸下防御,树立积极“心像”,促进理解。
面对自卑的、穿着厚重防御外衣的小A,我和他一起叙说故事,通过隐喻的故事消除他的心理防御,唤起小A生命中的积极经验,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故事中主人公的变化和应对困难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增强小A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重新建构故事、积极赋义,帮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自己,改变他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树立积极的心像。
咨询中,我也及时把觉察到的亲子互动模式反馈给小A和他的母亲,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对方,感受对方的需求,成为彼此最强大的支持系统和成长的力量。
2.展现新生态,接纳“心”自我。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A全面认识自我,从内心深处接纳自我,增强他对自我的正向认知,学会赋予消极“标签”以积极正向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我将观察到的小A在咨询室中的几次变化及时反馈给他,强化小A的自我认同、自信心和继续改变的动力。通过处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引导小A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看到自身的资源。我建议小A观看尼克·胡哲等人的励志故事,增强辅导效果。
3.激发内在潜力,促发行动力。
为了增强前几次辅导中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小A带着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改变自己,激发内心的能量,将缺憾转化为资源,我让小A体验了沙盘。沙盘中呈现出的美好画面表达了小A内心的期待,满足了他的价值需求,促发了他的行动力。
最后的两次辅导,我带领小A细致地回顾了辅导历程,引导他发现自己的变化,发掘变化背后自己的付出、改变,让小A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和对自我的认同、接纳,并带着这份力量稳步前行。
四、咨询反思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当一个为许多困难而苦恼的人来找我时,最有用的办法是创造一个使他感到安心、自由的关系,目的在于理解他内在的情感,接受他本来的面目。”因此,面对来访者,尤其是对自我接纳不良的孩子,首先要建立一个温暖、放松的“心理场”,接纳孩子本来的面目,相信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咨询师要做的是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的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感受自己的力量,内在力量一旦被激发,改变便悄然发生。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徐丽娟)
小A(化名),六年级学生,独生子,由于出生时面部有一点缺陷,小A从小比较敏感和自卑,与父亲关系亲密,和母亲关系一般。一年前父亲因病去世,为了避免触景伤情,他跟着母亲一起搬离原来的地方,转学到现在的学校。转学前小A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靠前,和同学相处融洽,有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转学之后,他的成绩有所退步,很少与同学交流,经常觉得同学嘲笑自己,与同学发生冲突,和母亲之间也会因为学习及玩游戏的事情发生争吵。母亲被班主任请去学校,她很着急也很焦虑,不知该怎么和小A沟通。虽然小A每次发完脾气后也有一点后悔,但更多的感受是气愤以及难以控制当时的情绪。现在的小A就像一只愤怒而自卑的小刺猬,平时蜷缩着,一旦有人碰到他,他就会竖起全身的刺去攻击对方、保护自己。
二、“刺猬”的形成
一方面,小A身体上的缺陷引发他的自我同一性混乱:因为身体上的缺陷,他从小就比较敏感和自卑,对母亲也一直有怨恨情绪,觉得母亲不应该生下一个有缺憾的孩子。随着小A慢慢进入青春期,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让他更加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更加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想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但身体上的缺陷让他不能认同自己,从而产生体像烦恼,变得更加自卑、敏感和焦虑。
另一方面,亲人的离世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引发小A的情绪及行为问题:一年前父亲突然离世,给小A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接下来的搬家和转学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小A内心压抑着矛盾、复杂的情绪。母亲一直对小A的学习期待很高,但母子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小A的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难以排解,便用各种不良行为来表达内心的冲突和感受,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因此,促进母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是咨询的重要目标。另外,要让小A放下紧裹着的防御外衣,尝试与同学交往,主动适应新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让他能够接纳自己的缺陷,欣赏自己。
三、“刺猬”蜕变
小A一进咨询室就蜷缩在沙发上,在谈到与同学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愤怒了。为了让小A充分宣泄内心的愤怒和压抑的情绪,在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我和他一起模拟了一个愤怒的场景,一起体验不同的角色,探讨可能的应对方式。小A在角色体验后有了不同的感受,愤怒的情绪减少了,表示愿意主动适应环境,尝试用新方式与同伴交流。
1.敘说故事,卸下防御,树立积极“心像”,促进理解。
面对自卑的、穿着厚重防御外衣的小A,我和他一起叙说故事,通过隐喻的故事消除他的心理防御,唤起小A生命中的积极经验,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故事中主人公的变化和应对困难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增强小A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重新建构故事、积极赋义,帮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自己,改变他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树立积极的心像。
咨询中,我也及时把觉察到的亲子互动模式反馈给小A和他的母亲,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对方,感受对方的需求,成为彼此最强大的支持系统和成长的力量。
2.展现新生态,接纳“心”自我。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A全面认识自我,从内心深处接纳自我,增强他对自我的正向认知,学会赋予消极“标签”以积极正向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我将观察到的小A在咨询室中的几次变化及时反馈给他,强化小A的自我认同、自信心和继续改变的动力。通过处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引导小A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看到自身的资源。我建议小A观看尼克·胡哲等人的励志故事,增强辅导效果。
3.激发内在潜力,促发行动力。
为了增强前几次辅导中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小A带着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改变自己,激发内心的能量,将缺憾转化为资源,我让小A体验了沙盘。沙盘中呈现出的美好画面表达了小A内心的期待,满足了他的价值需求,促发了他的行动力。
最后的两次辅导,我带领小A细致地回顾了辅导历程,引导他发现自己的变化,发掘变化背后自己的付出、改变,让小A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和对自我的认同、接纳,并带着这份力量稳步前行。
四、咨询反思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当一个为许多困难而苦恼的人来找我时,最有用的办法是创造一个使他感到安心、自由的关系,目的在于理解他内在的情感,接受他本来的面目。”因此,面对来访者,尤其是对自我接纳不良的孩子,首先要建立一个温暖、放松的“心理场”,接纳孩子本来的面目,相信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咨询师要做的是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的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感受自己的力量,内在力量一旦被激发,改变便悄然发生。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徐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