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了调控政策出台的冲击,上证指数再度创出了历史纪录。和两个月前相比,指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个股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1400多只股票中上涨的仅有279只,与股市截然不同的是,基金整体走强,265只基金中,95%以上的基金净值上涨,净值下跌的仅13只,面对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股市,投资者一定要改变思路,要么买蓝筹股,要么买基金。
5月30日,随着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突然”提高,中国股市终于放慢了上涨的步伐,步入调整期。上证指数一度跌到了3404点,最多下跌900多点,最大跌幅超过20%。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指数不仅再度登上4000点整数关,而且再度改写了历史纪录。
更令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是,近期宏观调控措施比起5月底更多了,上周五,央行今年第三次加息,国务院也降低了存款利息税。然而市场并没有因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出现下跌,反而连续大涨,上周五上证指数大涨145点,本周一又大涨154点。从指数的角度来看,上证指数重新站上了4200点,基本上收复了失地。而深圳成份指数更是创出了新高,一举突破了14000点,比5月29日的13000点还高出了1000点。
既然管理层在4300点处出台直接针对股市的调控政策,现在股市再次回到这一点位附近,是不是又会有新的政策出台?在这个位置投资者又应该怎样操作呢?
股市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虽然上证指数重新回到了历史高点附近,但和5月底垃圾股、题材股疯狂炒作时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一是成交量大幅度萎缩,目前的成交量只有5月股市最疯狂时的一半,有些交易日成交量甚至还不足顶峰时期的1/4;二是指数虽然基本复位,但绝大多数个股的股价与“5·30”前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从5月29日到7月23日,沪深两市出现上涨的股票为279只,下跌的则多达1076只,平盘或停牌的股票达到70只。其中上涨幅度超过30%的股票有54只,而下跌超过30%的股票有429只。要想依靠少数个股的上涨就能使指数复位,唯一的可能就是上涨的个股主要为大盘蓝筹股。根据统计,在279只上涨的股票中,属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有114只,属于上证50指数的有28只。这些大盘股的上涨比例远远高于整个市场的上涨比例,说明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值投资重新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在“5·30”后上涨的个股中,整体表现最好的要数房地产板块,天鸿宝业、珠江控股列涨幅榜第二和第四位,涨幅均超过了140%;世茂股份、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和万科A的涨幅也都超过了40%。
总市值占市场份额最高的银行股也是近阶段表现不错的板块之一,由于银行板块的市值大、权重高,它们的整体上扬对指数的拉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银行股中,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的表现最好,涨幅均超过了40%;招商银行、深发展和民生银行的涨幅都超过了20%;一季度表现不佳的工商银行也有4%的涨幅。这些银行股对推动股指上行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有色金属板块是近期市场中的热门板块,有色金属股也大量出现在涨幅榜上。如山东黄金、云南铜业、中金黄金、包头铝业、南山铝业和宏达股份等涨幅均超过了30%。
此外,中国石化、中国人寿、平安保险、长江电力、上海机场、上海汽车等大盘蓝筹股也出现在涨幅榜中,它们对股指的复位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与之相对应,出现在跌幅榜前列的大多为ST股和题材股,跌幅前20名中,ST股就占了8席,其中ST罗顿以53.75%的跌幅居跌幅榜头名。
尽管今年前5个月,蓝筹股的表现并不出众,涨幅不仅落后于指数,更远远落后于很多垃圾股或题材股。但蓝筹股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中国经济依然充满活力,蓝筹股就应该成为长期投资者的首选。特别是经历这两个月的震荡,蓝筹股再一次展现了其诱人的魅力。
基金重新获得市场话语权
与股市的“二八”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的良好表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基金似乎并没有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大都呈现出净值整体上扬的走势。据统计,在264只有历史数据的基金(不包括货币基金)中,仅有13只基金的净值在5月29日~7月23日之间是下跌的,251只基金的净值出现了上涨,整体表现强于指数的表现。
在13只净值下跌的基金中,跌幅最大的巨田基础行业下跌了7.7%,有5只基金的净值损失不到1%。而在净值上涨的基金中,涨幅最大的基金泰和涨了20.65%,涨幅超过10%的基金有81只,超过了基金总数的30%。
事实上,在“5·30”之前,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颇为尴尬,一方面大盘指数在涨,个股也是全面开花;另一方面,基金重仓持有的蓝筹股表现平平,拖累了基金净值的涨幅。市场似乎回到了散户掌控局面的阶段。特别是到了5月份,散户的开户数与日俱增,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垃圾股和题材股,中小投资者似乎人人都成了“股神”。虽然管理层多次强调风险,可市场并不理会,直至印花税政策出台、股市暴跌才让基金重新获得了话语权。
据统计,截至6月底,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1.29万亿元,已经接近A股流通市值的25%。而基金之所以能在股市震荡的过程中,不跌反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实力。当股市下跌时,基金会选择抱团取暖的方式来规避风险,而个人投资者如不能及时抛掉手里的股票,则只能任由股价狂跌而毫无办法。
经过近两个月的洗礼,我们不难发现,坚持价值投资依然是股市取胜的法宝。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要么选择蓝筹股,要么选择基金。虽然这些品种很难产生一夜暴富的神话,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股海中“呛水”。
5月30日,随着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突然”提高,中国股市终于放慢了上涨的步伐,步入调整期。上证指数一度跌到了3404点,最多下跌900多点,最大跌幅超过20%。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指数不仅再度登上4000点整数关,而且再度改写了历史纪录。
更令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是,近期宏观调控措施比起5月底更多了,上周五,央行今年第三次加息,国务院也降低了存款利息税。然而市场并没有因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出现下跌,反而连续大涨,上周五上证指数大涨145点,本周一又大涨154点。从指数的角度来看,上证指数重新站上了4200点,基本上收复了失地。而深圳成份指数更是创出了新高,一举突破了14000点,比5月29日的13000点还高出了1000点。
既然管理层在4300点处出台直接针对股市的调控政策,现在股市再次回到这一点位附近,是不是又会有新的政策出台?在这个位置投资者又应该怎样操作呢?
股市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虽然上证指数重新回到了历史高点附近,但和5月底垃圾股、题材股疯狂炒作时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一是成交量大幅度萎缩,目前的成交量只有5月股市最疯狂时的一半,有些交易日成交量甚至还不足顶峰时期的1/4;二是指数虽然基本复位,但绝大多数个股的股价与“5·30”前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从5月29日到7月23日,沪深两市出现上涨的股票为279只,下跌的则多达1076只,平盘或停牌的股票达到70只。其中上涨幅度超过30%的股票有54只,而下跌超过30%的股票有429只。要想依靠少数个股的上涨就能使指数复位,唯一的可能就是上涨的个股主要为大盘蓝筹股。根据统计,在279只上涨的股票中,属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有114只,属于上证50指数的有28只。这些大盘股的上涨比例远远高于整个市场的上涨比例,说明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值投资重新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在“5·30”后上涨的个股中,整体表现最好的要数房地产板块,天鸿宝业、珠江控股列涨幅榜第二和第四位,涨幅均超过了140%;世茂股份、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和万科A的涨幅也都超过了40%。
总市值占市场份额最高的银行股也是近阶段表现不错的板块之一,由于银行板块的市值大、权重高,它们的整体上扬对指数的拉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银行股中,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的表现最好,涨幅均超过了40%;招商银行、深发展和民生银行的涨幅都超过了20%;一季度表现不佳的工商银行也有4%的涨幅。这些银行股对推动股指上行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有色金属板块是近期市场中的热门板块,有色金属股也大量出现在涨幅榜上。如山东黄金、云南铜业、中金黄金、包头铝业、南山铝业和宏达股份等涨幅均超过了30%。
此外,中国石化、中国人寿、平安保险、长江电力、上海机场、上海汽车等大盘蓝筹股也出现在涨幅榜中,它们对股指的复位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与之相对应,出现在跌幅榜前列的大多为ST股和题材股,跌幅前20名中,ST股就占了8席,其中ST罗顿以53.75%的跌幅居跌幅榜头名。
尽管今年前5个月,蓝筹股的表现并不出众,涨幅不仅落后于指数,更远远落后于很多垃圾股或题材股。但蓝筹股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中国经济依然充满活力,蓝筹股就应该成为长期投资者的首选。特别是经历这两个月的震荡,蓝筹股再一次展现了其诱人的魅力。
基金重新获得市场话语权
与股市的“二八”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的良好表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基金似乎并没有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大都呈现出净值整体上扬的走势。据统计,在264只有历史数据的基金(不包括货币基金)中,仅有13只基金的净值在5月29日~7月23日之间是下跌的,251只基金的净值出现了上涨,整体表现强于指数的表现。
在13只净值下跌的基金中,跌幅最大的巨田基础行业下跌了7.7%,有5只基金的净值损失不到1%。而在净值上涨的基金中,涨幅最大的基金泰和涨了20.65%,涨幅超过10%的基金有81只,超过了基金总数的30%。
事实上,在“5·30”之前,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颇为尴尬,一方面大盘指数在涨,个股也是全面开花;另一方面,基金重仓持有的蓝筹股表现平平,拖累了基金净值的涨幅。市场似乎回到了散户掌控局面的阶段。特别是到了5月份,散户的开户数与日俱增,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垃圾股和题材股,中小投资者似乎人人都成了“股神”。虽然管理层多次强调风险,可市场并不理会,直至印花税政策出台、股市暴跌才让基金重新获得了话语权。
据统计,截至6月底,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1.29万亿元,已经接近A股流通市值的25%。而基金之所以能在股市震荡的过程中,不跌反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实力。当股市下跌时,基金会选择抱团取暖的方式来规避风险,而个人投资者如不能及时抛掉手里的股票,则只能任由股价狂跌而毫无办法。
经过近两个月的洗礼,我们不难发现,坚持价值投资依然是股市取胜的法宝。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要么选择蓝筹股,要么选择基金。虽然这些品种很难产生一夜暴富的神话,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股海中“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