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读中积累 在精思中感悟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652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中学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为古代文学作品之精华,对学生文言文学习影响重大。然而,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反思教学实践,认为南宋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可谓古代语言教育方法的典范,即使是在现代,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因此,笔者将从“熟读”与“精思”两方面谈谈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技巧,旨在增长学生知识,熏陶其思想,提高其语文素养。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务。文言文远离现代生活,缺乏语境,是一种在“弱语境”条件下学习的语言,而熟读课文可以弥补学习文言文没有语言环境的缺憾。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地认读,做到有节奏地进行朗读,学生在“熟读成诵”中养成语感,就可能深刻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1通读以悟意
  “稚儿勤诵读,音节更琅琅”。清朝孙枝蔚在《无酒》诗中无疑道出了通读文章的重要性。通读就是要把文章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并且理解其意思。这正是我们缩短对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增强感悟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读通、读懂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默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指导学生对生字反复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尤其是多音字,要将其在语镜中比较辨析。
  例如,《孟子二章》一文中,有通假字:“衡”通“横”,“畔”通“叛”;古今异义词:“池非不深也”中的“池”指护城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指父母兄弟等;还有一词多义等。学生只有做到读准、读通、读顺,才能理解文章每一句话的意思。
  2朗读以悟情
  很多文言文都存在借景借事抒情明志的情况,它们有的气势磅礴,有的深情款款。在“语势文气”的背后,潜藏着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汩汩流淌着作者情感的河流。这些承载着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的文章,需要我们在自读、仿读的基础上,进行破题释义、研读重点语句,才能理解文章深意。
  例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一文,文章的气势比较强,尤其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教师要在字音、语气、感情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理解其中大意。
  3诵读以悟妙
  “要领略文章的气势,念诵是唯一的途径”。一篇古文或诗词虽然篇幅短小,却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精魂。这些文章或议论,或叙事,或抒情,在经过千年锤炼之后,语言表现力非常强,它的优雅音韵、凝练字句,无不具有古典的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思考,值得我们仔细欣赏玩味。那么,如何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去感悟文言文所表述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
  例如,《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一些字词的意蕴十分丰富,很值得我们在诵读中慢慢咀嚼品味,体会作者的妙意。
  二、读后静思考,潜心会文本
  文言文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丰富的,但却因年代的久远和语言的变迁,学生难免会对古文中的难点、重点字词理解不到位,对写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图不熟悉。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深思熟虑文章的精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批判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障碍。
  1思语言之美
  文言文用词惜墨如金,却节奏和谐,平仄错落有致,使其音韵美、节奏美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现,可谓是字字珠玑,读来朗朗上口,已经达到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果让学生读后对其静静思考,一定收益匪浅。
  例如,《使至塞上》一文,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字;写边塞荒凉,唯独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那横贯沙漠间的黄河,用一个“长”字准确道出了苍凉壮阔之感。而最后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一句仅十个字,竟然蕴涵了如此之多的信息,使我们不得不惊叹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
  2思人物之美
  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因此,在美的人物长廊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古文是古代大家精神的积淀物,洋溢着古代仁人志士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文言文情感和意境美需要通过静静的思考来品味,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在审美的过程中,实现心灵与文字的撞击,才能使灵魂得到荡涤和洗礼。
  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表现。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思想,是人类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体现,也是肯定了人力的无究无尽。而智叟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到被驳得哑口无言,道出了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对比之中,愚公不愚的执著、坚韧和矢志不渝不言自明。
  3思情感之美
  每篇文言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这些古圣先贤的博大胸怀和非凡智慧对学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修身养性极其重要。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清理字词句,还要挖掘文言文中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只有用情感及理性的思考穿透文字外壳,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气势磅礴,极具说服力、感染力。孟子在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现在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好材料。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一篇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文言文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对号入座”式的古文、现代文对译,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去熟读与精思,以读促思,有思方可促读,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古风幽幽、余音袅袅的世界,从而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接受情感的熏陶,学习做人之道。
其他文献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问题。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颇为枯燥乏味,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对其产生恐惧心理。殊不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言文比现代文更值得推敲,不仅语言精练,而且意境深远。教师应注重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古典文化素养。  一、鼓励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文言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文化属性和功能有简要诠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首先需要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眼光投射到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中华文化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的古诗文上,对其蕴涵的文化元
期刊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重要问题:阅读教学与作文、口语交际教学相分离,阅读和作文教学低效费时,口语交际教学形同虚设。在目前应试大环境中,由于时空限制难以“施展拳脚”和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切实高效地提高作文、口语交际的教学水平,可以尝试以“阅读”为基点的综合性语文教学方式,进行“阅读—作文—口语交际”三者的综合性语文教学,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以及学生
期刊
不同人从不同角度阅读《项链》会得到不同的感受。笔者把这部小说作为“正能量”的研究素材,与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紧密结合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全新体会。  一、走出传统《项链》教学的樊笼  小说的情节众所周知,身份低微的教育部小科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能体面地参加教育部长召开的舞会,用丈夫本来打算买猎枪的钱买了漂亮的礼服,并巧妙地向朋友借了一串自认为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她虽然在晚会上出尽了风头,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意识和各种价值观开始养成的时期,也是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承启阶段。初中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精神世界的拓展,努力把情感因素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  初中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元素,是实施情感教学的温床和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善于通过引发挖掘和渗透利用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化,努力攫取直接输送和潜移默化的效果。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要注重
期刊
一、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对于九年级第一课《鼎湖山听泉》,学生理解颇为费难。对此,笔者从定教学目标开始把目光转向学生,引导学生先学,形成第一手生成资料,再确定教学目标和课堂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积极推进“协进课堂”模式,即以前置学习、协进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为四步骤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关注度转向学生
期刊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选用了194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的短篇小说《安恩和奶牛》。在教学实践中,就该怎样对这篇小说进行教学解读的问题,不同人产生了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对小说的主旨探究也有不同的理解。有鉴于此,笔者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解读文本的路径,使之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能体现小说的文学特征,实现读小说就有读小说的视角和读出小说品位来的目标。  小
期刊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打造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学,将语文教学纳入一个开放的体系之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优化教学过程,让语文教学更充满活力。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分别从自主和开放两方面阐述如何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  一、自主:释放学生的主观感受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教学领
期刊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同时,这一成语现也成为了很多语文老师一节课下来的口头禅。它意在表达两种意思,一方面是说所教的内容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另一方面也是在“痛心疾首”地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不爱学习,上课不爱听讲。可以说,笔者曾经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对牛弹琴的后续故事:对牛弹琴的公明仪先生发现他弹的琴曲未能引起牛的触动后,一直在琢磨究
期刊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必经之途。但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与现代汉语、日常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包括词汇、用法、古今歧义等,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信心与兴趣。而兴趣又是语文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趣味教学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一、谐趣预设,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