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背后的责任担当意识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人从不同角度阅读《项链》会得到不同的感受。笔者把这部小说作为“正能量”的研究素材,与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紧密结合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全新体会。
  一、走出传统《项链》教学的樊笼
  小说的情节众所周知,身份低微的教育部小科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能体面地参加教育部长召开的舞会,用丈夫本来打算买猎枪的钱买了漂亮的礼服,并巧妙地向朋友借了一串自认为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她虽然在晚会上出尽了风头,但是在回家途中却不慎丢失了项链。万般无奈下,她只得到处借钱买了一条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丈夫还靠为别人誊写账目、替别人抄写来积攒一点可怜的钱,夫妻俩整整劳苦了十年。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她终于还清债务,如释重负地去久别的公园散步时,偶遇福雷斯蒂埃夫人,竟得知所借的项链居然是一串“山寨版”钻石项链。
  传统教学认为,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描写借项链、丢项链、买项链、还项链,一环扣一环,故事情节顺其自然地铺开,带着读者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小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的小人物根本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现实。整部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其中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揭露得很彻底。此外,末尾欧·亨利式的结尾,让人叫绝且更令人心酸。
  笔者反复研读后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有自己的幻想和虚荣心是很正常的。因此,笔者觉得过多地批判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会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不相符合。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挖掘出教育应当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教师应该揭示玛蒂尔德的责任意识和承担意识。面对项链的丢失,玛蒂尔德能主动承担责任,通过借债、还债等一系列行为弥补她的过失,这样的精神正是当今那些“缺乏担当”的中学生所需要的。
  二、结合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分析
  玛蒂尔德愚昧: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却整天幻想着“四壁蒙着东方绸、青铜高脚灯照着、静悄悄的接待室”,“接待室里两个穿短裤长袜的高大男仆,如何被暖气管闷人的热度催起了睡意”;玛蒂尔德虚荣:为了参加晚会,她制作新衣服,借来了钻石项链。但在那个时代,妇女们“原就没有什么一定的阶层或种族”的归属,“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娇艳、她们的风韵就可以作为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们天生的聪明、审美的本能和脑筋的灵活”可以把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提升到和贵妇人一样高的社会地位。玛蒂尔德作为一个女子,一个漂亮的女子,她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就是这么一个平庸的女子,在面对因赔偿项链而带来的巨额债务时,她却勇敢地抛弃了她引以为傲的美丽,搁置了她狂乱的幻想,放下了她死死抓住的面子,她开始做种种家务上的笨重工作和厨房里烦人的日常琐事。“碗碟锅盆都得自己洗刷,在油腻的盆上和锅子底儿子上磨坏了她那玫瑰色的手指甲。脏衣服、衬衫、抹布也都得自己了晾在一根绳子上。每天早上她必须把垃圾搬到街上,并且把水提到楼上,每上一层楼都要停一停喘喘气”。并且穿着得像是一个平民妇人了,她“手里挎着篮子上水果店,上杂货店,上猪肉店,对价钱是百般争论,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保护她那一点可怜的钱,这就难免挨骂”。十年还债生活褪去了她皮囊的铅华,却让她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美丽,那是坦然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日复一日的精神洗礼所塑造的。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玛蒂尔德,作为一个并不算明智的女子,尚且有勇气与挫折做斗争,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又该如何?
  目前的社会中尚存在少数人钻营私利、坑蒙拐骗等现象。
  玛蒂尔德是一面光洁可鉴的镜子。有这么好的“正能量”,不加以利用、挖掘,太可惜了。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名称职的老师应尽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的习惯、树立高尚可行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一切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这些能力、这些情感在什么时候培养呢?当然在每天的教学中,在每篇优秀课文的欣赏中。有什么比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带来的效果更彻底、更好呢?可是,我们心痛地看到,这么多年来,“在分数至上”思想的指导下,课堂已变成应考知识、应试技巧的传播场所,分数的多少已成为评定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录取率的高低也成为判定老师是否出色的条件!多年来,有效的思想教育的缺失,让我们看到有的年轻人,当他们遇到玛蒂尔德的情况时,不是赖账,就是逃账,再不然就是一死了之,就是缺少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通讯快捷、信息爆炸的今天,有关“自杀”的消息报道经常充斥我们的耳畔,刺激我们的神经。更让人悲叹和不解的是,其中很多还是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据统计,“自杀”在中国是位列第五的死亡方式。近几年,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令人深深担忧。作为祖国的未来,家族的希望,现在的大部分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享受家人宠爱带来的无忧生活。成长之路上的一帆风顺,使从没接触过什么困难挫折的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时,自然抵抗力几乎为零。再加上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得他们一遇到看来“不可逾越的人生挫折”、“不可战胜的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或轻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打击能力,充分利用正面的形象,积累“正能量”,去影响他们、改变他们。
  最近,《爸爸去哪儿》火遍了全国,在大多数人因孩子的天真烂漫而欢笑的时候,不少有识之士在看到孩子遇到问题而习惯性地依靠爸爸解决时紧锁了眉头。不能独立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够担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人的孩子”更早地学会了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或是靠别人。能早早担当起来,将来的生活无疑会更“阳光”些。
  所谓的命运,不在于你的出生、你的背景,而在于在面对那些阻拦你前进的厄运时,你是否能战胜它,将它历练成自己的财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正是《项链》隐而不喻的。玛蒂尔德是不幸的:丢了项链,为了还债,曾千辛万苦地挣扎在贫困线上;玛蒂尔德又是幸运的:还清了债务,担当起一切,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可惜命运跟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项链》这篇小说具有的教育意义,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可以挖掘的内涵也有很多,相信作为短篇小说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项链》会不断发出迷人的光芒。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  《晏子使楚》系苏教版初中语文8年级上册第10课。  二、教学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确,像寓言、文言故事等篇幅短小的作品,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发展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我们不禁思考,怎
期刊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是符合教育教学本真的。近年来兴盛的“生态教学”理论特别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重视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的语文教材也与时俱进,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课,旨在让学生于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是对中国教师的一大挑战,它的成功实践将使中国的教学风格发生巨大
期刊
去年,在教学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深感难以把这样一篇含义深刻的借景抒情类散文讲解透彻。但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在备课时紧扣作者的情感线索,顿时使笔者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豁然开朗。笔者有感于“情感”在解读文本中的重要性,故结合实例撰下文,以抒浅见。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而情感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学艺术的内在标志。
期刊
阅读与写作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二者是相辅而行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了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实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关于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具体方法,其他相关研究资料已经提到很多,这里就不多赘述。
期刊
阅读是人们收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能力也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优劣,更是直接决定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度的快慢。  笔者在认真研读新课标阅读部分目标后,结合自身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四步阅读法”,即积累、赏析、感悟、仿写。下面以王兆盛的散文《老村与老屋》(《黄河文学》2008年第7期)为例,进行课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学生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因此,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即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写作十分头痛,
期刊
张志公先生论述莫泊桑小说的特点时说:“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够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这正是莫泊桑小说的独到之处。”他又说:“莫泊桑的手法,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手法的手法,是寓新颖于平淡自然之中的手法。”通过分析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与若瑟夫父子的两处“凝视”的描写,我们就能清晰感受到这些特点。  菲利普的凝视:左眼庸俗,右眼虚荣。小说写道:  父亲忽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问题。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颇为枯燥乏味,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对其产生恐惧心理。殊不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言文比现代文更值得推敲,不仅语言精练,而且意境深远。教师应注重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古典文化素养。  一、鼓励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文言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文化属性和功能有简要诠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首先需要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眼光投射到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中华文化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的古诗文上,对其蕴涵的文化元
期刊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重要问题:阅读教学与作文、口语交际教学相分离,阅读和作文教学低效费时,口语交际教学形同虚设。在目前应试大环境中,由于时空限制难以“施展拳脚”和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切实高效地提高作文、口语交际的教学水平,可以尝试以“阅读”为基点的综合性语文教学方式,进行“阅读—作文—口语交际”三者的综合性语文教学,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以及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