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选用了194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的短篇小说《安恩和奶牛》。在教学实践中,就该怎样对这篇小说进行教学解读的问题,不同人产生了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对小说的主旨探究也有不同的理解。有鉴于此,笔者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解读文本的路径,使之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能体现小说的文学特征,实现读小说就有读小说的视角和读出小说品位来的目标。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和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是解读文本的立足点。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小说在塑造人物、演绎情节和营造环境时的艺术表现,寻找解读的视角,深入细致地阅读鉴赏小说,感受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现实生活,领悟作品的主旨,并最终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即对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一、理清梗概,寻找情节的焦点
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旨的依托。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整体,宏观勾勒,理清情节的来胧去脉,获得对人物的初步体验,找到深入探究人物的突破口。凡是优秀的小说,往往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出人意料的情节和突变转换的场景震撼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的思索。读小说重情节,才能真正走进故事,只要走进去,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安恩与奶牛》一文篇幅短小,情节也不复杂。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嘈杂的牲口交易市场,因为这头牛太好了,问津者络绎不绝,想高价买这头牛,但她都坚决拒绝了,引发了人们的气愤和不满。为了消除误解,安恩最后说明了真相:因为她的奶牛太孤独了,带它来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读完这个故事,使人觉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安恩老妇人为什么坚持不卖牛的悬念,直到最后的说明才让人恍然大悟,也出人意料。寻常的人物,寻常的故事,使这篇文章本来平淡无奇,但正是安恩这一始料未及的动机和举动,安恩和她的奶牛才让人觉得不同寻常。这是引发人们读后思索的情节焦点,这是读后留给人的最初的情感体验的触发点,从老妇人带孤独的老牛到牲口交易市场与同类相聚,让它散散心的举动,读者可以获得对老妇人的初步认识:她性情善良,有一颗关爱动物的爱心。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情节为窥视老妇人的世界打开了一个新视窗。
二、剖析形象,提炼人物的人生精髓
好的小说中总是有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总有一个具有独特的人生遭遇和命运的形象。因此,解读小说文本,应该剖析人物形象,读出人物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状态,体会出人物的心理情感和生命需求。读懂小说中的一个人,也就认识了生活中的一类人,也就读出了人物形象深处作者所隐藏的思想情感。小说的解读应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借助人物形象的人生经历,看懂社会的一个侧面,探寻生活的本质。
小说以安恩带老牛散心的新奇故事,将读者的视角聚焦在安恩这个独特的老妇人和老奶牛身上,她们是小说的焦点。安恩是一位年迈苍老的清贫又普通的乡下妇人,穿着整体显得相当“旧”,却是很干净,木屐的后跟虽被磨平,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悄悄地站在牲口交易场一边,打着毛袜,旁若无人,安闲得很。在“熙来攘往”、“嘈杂喧闹”的交易市场,安恩给人留下了一个单薄而寂寞的身影,人们看到的是苍老孤单的老妇人紧挨着一头孤独的老牛的情景,给人一丝凄凉之感。
安恩的老奶牛与交易市场中的牛的处境截然不同。它虽已上年纪,可是却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由此可以想到,平时安恩是怎样地悉心照料着这头牛,在自己相当贫困的境况下,仍然想方设法关照奶牛,给奶牛以关爱。在安恩的眼中,这头老奶牛俨然是与她相伴多年的朋友,陪伴她度过了漫长而孤寂的岁月,老牛与她相怜相伴,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安恩为了不让奶牛孤单,无奈带它到集市上。
实际上,安恩也很郑重地对待此次外出,她精心着装,“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入群”,从此可以看出她内心里也希望获得人们的留意和关注。然而,实际得到的只是人们的责备和误解,最后只能在人们困惑不解的目光中仓皇地走了。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感到悲凉,老牛可以得到安恩的精心照料,但却没有人如同她关爱老牛一样关心她,弥散出“谁怜一片影”孤寂之感。
三、鉴赏环境,挖掘故事的情境
小说中的环境为情节而创设,也为人物而设计。它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境。从社会历史的大环境,审视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可以加深对小说的时代意义的理解,使小说的解读更加深入。
小说独具匠心地将故事安排在“喧闹嘈杂”、“熙来攘往”的牲口交易市场,精明挑剔的商人和“穿着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自然眼中只有可以获利的奶牛,决不会关注一个苍老而孤单的安恩。作者借助这个典型的环境,展示当时的社会实景。《安恩与奶牛》创作于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一个贫困的乡下老妇人带牛到集市上散心,这与一心想买牛的商人们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买牛的商人一心想着如何赚钱,根本无暇顾及一个乡下老妇人的孤独的处境。小说将安恩放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更给人一种沉重之感。
四、融合要素,探究小说的主旨
在从三个角度分析文章之后,将小说文本解读的体验加以整合,能获得更完整、更深层的感悟。
安恩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彰显的是她的人性的高贵和大爱,也显露了安恩与奶牛的相依相怜的窘境。安恩的世界里只有她的孤独的奶牛,奶牛的世界里也只有寂寞的安恩。作者企图用安恩到熙攘的集市上来寻找孤独慰藉的失败的经历,呼唤人性的回归,唤醒人们,使他们对身边如同安恩一样的人给予关注,希望人们也像安恩一样心怀大爱,给冷漠的现实世界带来心灵的温暖和慰藉。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用冷峻的视角,再现了现实社会的底层平民的生存状态,他用自己广博的胸襟关注民众的命运,通过表现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唤醒人文关怀。
立足小说三要素,寻找解读文本的新视角。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把握人物的人生经历,读出人生;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感知人物的人生境遇,读出心灵;从挖掘故事的发生环境中,发现人物生存的社会状况,读出社会。通过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进而读懂小说,领会主旨,感悟生命,启迪人生。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和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是解读文本的立足点。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小说在塑造人物、演绎情节和营造环境时的艺术表现,寻找解读的视角,深入细致地阅读鉴赏小说,感受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现实生活,领悟作品的主旨,并最终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即对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一、理清梗概,寻找情节的焦点
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旨的依托。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整体,宏观勾勒,理清情节的来胧去脉,获得对人物的初步体验,找到深入探究人物的突破口。凡是优秀的小说,往往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出人意料的情节和突变转换的场景震撼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的思索。读小说重情节,才能真正走进故事,只要走进去,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安恩与奶牛》一文篇幅短小,情节也不复杂。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嘈杂的牲口交易市场,因为这头牛太好了,问津者络绎不绝,想高价买这头牛,但她都坚决拒绝了,引发了人们的气愤和不满。为了消除误解,安恩最后说明了真相:因为她的奶牛太孤独了,带它来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读完这个故事,使人觉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安恩老妇人为什么坚持不卖牛的悬念,直到最后的说明才让人恍然大悟,也出人意料。寻常的人物,寻常的故事,使这篇文章本来平淡无奇,但正是安恩这一始料未及的动机和举动,安恩和她的奶牛才让人觉得不同寻常。这是引发人们读后思索的情节焦点,这是读后留给人的最初的情感体验的触发点,从老妇人带孤独的老牛到牲口交易市场与同类相聚,让它散散心的举动,读者可以获得对老妇人的初步认识:她性情善良,有一颗关爱动物的爱心。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情节为窥视老妇人的世界打开了一个新视窗。
二、剖析形象,提炼人物的人生精髓
好的小说中总是有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总有一个具有独特的人生遭遇和命运的形象。因此,解读小说文本,应该剖析人物形象,读出人物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状态,体会出人物的心理情感和生命需求。读懂小说中的一个人,也就认识了生活中的一类人,也就读出了人物形象深处作者所隐藏的思想情感。小说的解读应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借助人物形象的人生经历,看懂社会的一个侧面,探寻生活的本质。
小说以安恩带老牛散心的新奇故事,将读者的视角聚焦在安恩这个独特的老妇人和老奶牛身上,她们是小说的焦点。安恩是一位年迈苍老的清贫又普通的乡下妇人,穿着整体显得相当“旧”,却是很干净,木屐的后跟虽被磨平,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悄悄地站在牲口交易场一边,打着毛袜,旁若无人,安闲得很。在“熙来攘往”、“嘈杂喧闹”的交易市场,安恩给人留下了一个单薄而寂寞的身影,人们看到的是苍老孤单的老妇人紧挨着一头孤独的老牛的情景,给人一丝凄凉之感。
安恩的老奶牛与交易市场中的牛的处境截然不同。它虽已上年纪,可是却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由此可以想到,平时安恩是怎样地悉心照料着这头牛,在自己相当贫困的境况下,仍然想方设法关照奶牛,给奶牛以关爱。在安恩的眼中,这头老奶牛俨然是与她相伴多年的朋友,陪伴她度过了漫长而孤寂的岁月,老牛与她相怜相伴,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安恩为了不让奶牛孤单,无奈带它到集市上。
实际上,安恩也很郑重地对待此次外出,她精心着装,“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入群”,从此可以看出她内心里也希望获得人们的留意和关注。然而,实际得到的只是人们的责备和误解,最后只能在人们困惑不解的目光中仓皇地走了。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感到悲凉,老牛可以得到安恩的精心照料,但却没有人如同她关爱老牛一样关心她,弥散出“谁怜一片影”孤寂之感。
三、鉴赏环境,挖掘故事的情境
小说中的环境为情节而创设,也为人物而设计。它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境。从社会历史的大环境,审视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可以加深对小说的时代意义的理解,使小说的解读更加深入。
小说独具匠心地将故事安排在“喧闹嘈杂”、“熙来攘往”的牲口交易市场,精明挑剔的商人和“穿着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自然眼中只有可以获利的奶牛,决不会关注一个苍老而孤单的安恩。作者借助这个典型的环境,展示当时的社会实景。《安恩与奶牛》创作于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一个贫困的乡下老妇人带牛到集市上散心,这与一心想买牛的商人们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买牛的商人一心想着如何赚钱,根本无暇顾及一个乡下老妇人的孤独的处境。小说将安恩放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更给人一种沉重之感。
四、融合要素,探究小说的主旨
在从三个角度分析文章之后,将小说文本解读的体验加以整合,能获得更完整、更深层的感悟。
安恩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彰显的是她的人性的高贵和大爱,也显露了安恩与奶牛的相依相怜的窘境。安恩的世界里只有她的孤独的奶牛,奶牛的世界里也只有寂寞的安恩。作者企图用安恩到熙攘的集市上来寻找孤独慰藉的失败的经历,呼唤人性的回归,唤醒人们,使他们对身边如同安恩一样的人给予关注,希望人们也像安恩一样心怀大爱,给冷漠的现实世界带来心灵的温暖和慰藉。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用冷峻的视角,再现了现实社会的底层平民的生存状态,他用自己广博的胸襟关注民众的命运,通过表现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唤醒人文关怀。
立足小说三要素,寻找解读文本的新视角。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把握人物的人生经历,读出人生;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感知人物的人生境遇,读出心灵;从挖掘故事的发生环境中,发现人物生存的社会状况,读出社会。通过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进而读懂小说,领会主旨,感悟生命,启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