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信仰源自傩仪古俗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戏神信仰,对于人们了解旧式戏班的文化心理、古典戏剧演出的社会历史土壤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对戏神信仰的研究,了解戏神信仰在其随机附会的表面性、偶然性原因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必然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二郎神信仰实质来源于远古傩蜡之风。
  戏神信仰是戏剧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戏剧研究者喜欢涉足的一个领域。关于二郎神这位神灵在戏剧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文章,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他到底是何种神灵。循着前贤的研究足迹,笔者试图提出一些个人的不成熟见解。
  二郎神,即灌口二郎,国祀称号郎君神,亦称灌口神、清源神,是儒道释三方和古代官方尊奉的神祇。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儒道释以及民间传说的影响,二郎神衍变出多重身世,亦被视为多人转世。一是官方儒家的李二郎,即李泰,又称李昱;二是江浙民间传说人物邓遐;三是道教的赵二郎,即赵昱,亦叫赵煜;四是民间氐羌的杨二郎,即杨戬,部分地方志又记作杨煜。受到《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杨二郎作为仙凡独生子,其担山赶日、劈山救母的事迹广为流传,威名远播,成为明清以来人们最熟悉的二郎神形象,并由《封神演义》敲定其名为杨戬。
  以二郎为戏神的记载较早见于清朝李渔《比目鱼》传奇第七出《入班》:“凡有一教,就有一教的宗主。二郎神是我做戏的祖宗,就象儒家的孔夫子,释家的如来佛,道家的李老君。”李渔把二郎神抬高到与儒释道三家教主同等的地位,是出于对本行业神灵的推崇。但二郎神是谁,李渔则没有加以说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中则以“清源师”为戏神,考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称二郎为“少年都美清源公”,可以知道所谓的“清源师”就是二郎神。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云:
  “奇哉清源师,演古先神圣人能千唱之节,而为此道……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讫无祠者。”
  依据汤显祖所记,二郎神有以下条件:一是有“清源师”之号;二是神祠在西川灌口;三是神迹为“演古先神圣人能千唱之节”“以游戏而得道”。学界列出了四位候选名单:古蜀太守李冰之子二郎,晋邓遐,隋赵昱以及宋杨戬。下面,笔者将用上列三个条件来衡量一下四位候选神。
  首先,古蜀太守李冰之子二郎见于北宋张商英的《元祐初建关三郎庙记》:“李冰治水患,庙食于蜀之离堆,而其子二郎以灵化显”。朱熹的《朱子语类》则称“蜀中灌口二郎庙”。李冰之子二郎符合汤显祖所列的第二个条件,但不符合第一、三两个条件,因此,李二郎不是戏班供奉的戏剧祖师。
  其次,《古今图书集成》的《职方典》《神异典》都载邓遐受祠于“杭州忠清里”,查邓遐行状,既无“清源师”之号,也无游戏得道的神迹。没有一项符合戏神二郎的条件。所以,邓遐不是戏神。
  再次,《龙城录》载赵昱在嘉陵斩蛟,“太宗文皇帝赐封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宋真宗也确实封他为“清源妙道真君”,符合戏神二郎的前两个条件,但赵昱并无与戏剧有关的神迹。因此,赵昱为戏神二郎的证据不充分。
  最后,既然四位候选神已经排除三位,余下的杨戬应该就是戏神了。《西游记》第六回记杨二郎“居灌州灌江口”,出自同一作者的《二郎搜山图歌》称二郎为“清源公”,但关于“演古先神圣八能千唱之节”“以游戏而得道”的神迹没有记载。因此,杨二郎也不是戏神。
  通过考究四位二郎神可以发现,他们不具备的恰恰是最能揭示戏神特色的一点,即汤氏所说的“以游戏得道”。戏班既以二郎为“做戏的祖宗”,而以上学界所列的四位二郎神却与戏剧毫不相关,难道戏神二郎另有其人?
  笔者以为,探究戏班所供奉的二郎神到底是谁是徒劳无功的。上述四位二郎神有共同之处:他们都是除害与驱邪之神,比如李二郎有“擒健蛙”之举;邓遐与赵昱则以斩蛟伏怪而被尊为神;杨戬则因《西游记》《封神演义》而广为人知。因此,戏班奉祀二郎实质是对驱逐邪祟之神的信仰,而并非是二郎与戏剧有密切关系。
  对于戏神信仰的研究应该转换一个角度,不应去追究戏神二郎到底是谁,而应该追问为何戏班要供奉驱邪之神为祖师。笔者以为,关于为何供奉驱邪神为戏神,应当从戏剧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去寻找原因。戏剧源于远古傩蜡之风,已有多人述及。《论语·乡党》中记载的“乡人傩”一句,朱熹注云:“傩虽古礼,而近于戏”;苏轼《东坡志林》云:“八蜡,三代之戏礼也。岁终聚戏,此人情之所不免也;因附以礼义,亦曰不徒戏而已矣”。戏剧发源于傩蜡古俗,似乎已成为共识。傩蜡是以驱除邪祟为主要内容的。
  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周礼·夏官》)
  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后汉书·礼仪志》)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礼记·郊特牲》)
  由此可以窥见,上古时期的傩蜡目的是驱疫,以祈求福祉。这种风俗流传久远,在后世的文献中多有记载。
  (景宗)为人嗜酒好乐,腊月于宅中使人作邪呼逐驱,遍往人家乞酒食。(《南史·曹景宗传》)
  自入此月(腊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呼,亦驱祟之道也。(《东京梦华录》)
  世俗岁将除,乡人相率为傩,俚语谓之‘打野胡’。(《云麓漫钞》)
  以上文献中,“邪呼”“夜呼”“野胡”实际上都是驱傩者(巫师)的象声词。傩蜡有相当多的戏剧因素,如言语、动作(装妇人神鬼)、音乐(敲锣击鼓)、故事(驱傩建立在神话基础上),符合王国维对戏剧所下的定义,即“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但这种“戏剧”相当幼稚,因此,“打野胡”“打野呵”用来指技艺不精的艺人:
  或有路岐,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武林旧事》)
  傩蜡古俗渐渐演变为戏剧,驱邪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积淀下来。随着戏剧的逐渐成熟,其娱乐功能逐步消解了远古傩蜡之风的宗教礼仪功能,人们对于远古驱邪之神的记忆逐渐模糊,而后起的二郎驱邪传说恰好迎合了人们的信仰。于是,这种偶然的结合造成了二郎被奉为戏神。后世学者从二郎与戏剧关系这一角度来揣测二郎信仰,其结果也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总之,研究戏神信仰,对于人们了解旧式戏班的文化心理、古典戏剧演出的社会历史文化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戏神信仰的研究表明了戏神信仰与戏剧的产生、演变以及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张金栓(1978-),男,河北定兴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文明的传承符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新媒体对我国语言文学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随着人们应用网络新媒体进行阅读和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产生了,这些语言有着新颖、幽默、灵活的特点,受到新媒体使用者的青睐,但也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对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不仅
期刊
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现时,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中,在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和冲击下,知识分子在努力探索社会历史的转型方向。知识分子对国家与个人出路的迷茫和探寻,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出现了较多“零余者”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亦被时代赋予鲜明烙印。在国际文学界中,“零余者”形象在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反复出现,因此诞生了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零余者”形象。  “零余者”实质上并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但
期刊
北岛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著有诗集、散文集和小说,他对于朦胧诗的创作有着巨大贡献的事实是毫无争议的。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他的诗歌充斥着悲观主义,对社会现实不断进行反省和批判。他善于塑造英雄形象,以孤独而高傲的姿态来反抗人生。虽充满怀疑和焦虑,但他在悲观思维之下依旧对光明和希望充满了渴求。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坛充斥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以思考人生意义和肯定自我价值为特色的朦胧诗的出
期刊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描述青春叛逆问题的作品非常多,它们被统称为青春叛逆主题,而这种主题是在一定的历史与文学条件下出现的。与此同时,这一主题以一种倔强的生命形式来展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发生了大变革,人们的身心得到了彻底解放,文学领域出现了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与人的文学思潮,它深入人们的心灵并激发更多作家创作叛逆主题作品,其中青春叛逆者形象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本文以《莎菲女士的日
期刊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声画结合,亦静亦动,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比文字更形象,比一般的表演更生动。  近年来,红色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观众在欣赏电影时可以得到感官愉悦,同时也能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现如今雷剧横行,不符合史实的抗战剧层出不穷,严重消耗了观众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好感,但也不乏一些反响好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备受观众欢迎的电影,具有感情真挚、能引发共鸣的情景因素,以及全
期刊
一  茫茫的夜,一个女人在河堤徘徊。她感到没有来日了,要结束这人生,一跃,跳下河潭,到極乐世界去,图个安静、吉祥。  不知什么时候,她在昏迷中听到声音,眯眼一看,发现自己躺在房间的一张床上,四壁雪白,灯火明亮,一个女人守在她身旁。她心想:这就是极乐世界。  她动了动身子。“啊,眼睛睁开了,”又一听,“啊,醒过来了。”听到的是女人的声音。  “什么?你是地狱里的人?在唤我?我死了又生?”她在昏迷中呓
期刊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两汉时期是叙事诗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两汉乐府诗以强烈的叙事性有别于主抒情的《诗经》及其所形成的传统。研究两汉乐府诗婚恋伦理问题不仅要涉及婚姻诗、恋爱诗、怨妇诗等,在叙述行为的相关研究中要更开阔视野,研究汉乐府诗歌涵盖的一些新层次内容。  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家热奈特在发掘故事底下的深层结构时,采取了一种侧重于话语,然后逐渐进入深层的方式,他提出叙述问题包含三个层次的理论:
期刊
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体现了传统美学,尤其是宋代。宋代美学在我国传统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现代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美学中最主要的是书画作品,内容多为对现实社会、自然景观的思考,将写实的情形融入作品中,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某种精神、情感等,彰显了作者的笔墨功底、艺术造诣。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的多元化,我国传统文化如何对现代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如何让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内容更加丰
期刊
冯梦龙既是追求“性情之响”、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叛逆者,又是强调文艺教化、伦理道德的传统卫道者,这种矛盾性在其作品中表现为情与理的艰难调和。冯梦龙尝试为日渐僵化、空洞的程朱理学寻求情的基础,重新规范礼教,他追求的既不是纯粹的理,也不是极端的情,而是试图通过“情教”达到情与理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  一、冯梦龙的情教体系  王阳明的理论为“情”留下了突围的空间。虽然王阳明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这与程朱理学
期刊
侠的起源似乎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起源于周秦之际,即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侠不是简简单单地存在于影视剧、穿越小说、网络游戏当中的,而是真实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面,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面,深深地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侠客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  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这四大显学都体现了侠的影子,并对其有各自的定义。侠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