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报纸副刊应将传承地方文化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努力方向,自觉担当起地域文化发掘、弘扬的重任。应深度挖掘地方的历史文化,积极扶持地方的文艺创作,弘扬本地区的民风民俗等文化土特产,努力将副刊打造成为地区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地方报纸 副刊 文化担当
《宿迁晚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只有短短的十二年历史。但是从创刊伊始宿迁晚报人就将副刊摆上一个正确的位置,在提出“用新闻让报纸站起来”口号的同时,更明确地亮出了“用副刊让报纸重起来”的观点。在版面设置上给副刊留足空间,让副刊与本土新闻、网络新闻一样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在以后的历次改版中,《宿迁晚报》一直都对副刊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尊重,不仅没有压缩或消减版面,而且在逐年增多、增强,直至今天发展成为《宿迁晚报》的半壁江山。
或许有人会说,在报纸版面寸土寸金的现在,这样大张旗鼓地搞副刊是不是有些浪费?答案是否定的。事实胜于雄辩。在我们历次举办的读者问卷调查中,最受读者欢迎的前十个版面,一般都有六个以上是副刊版面,而且大多位居前列。很多副刊栏目已经成长为该报的名牌栏目,在读者中拥有众多拥泵;很多副刊上刊登的稿件已经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很多读者更是明确表示,自己之所以买晚报、订晚报、看晚报,就是冲着那些“好看”的副刊去的……晚报副刊不仅增强了晚报的“软实力”,而且给晚报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应该说,晚报的发行量之所以由当初的一万份有余发展到如今的将近六万份,晚报的广告收入之所以由当初的千万元不到发展到如今的六千万元有余,都与晚报副刊息息相关。
而作为宿迁晚报副刊一名老副刊人,笔者认为,宿迁晚报副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读者中享有盛誉,在社会上树立口碑,与我们一直秉持的“服务生活,引领风尚,传承文化”的办刊宗旨密不可分。
我们认为,服务生活是报纸副刊的基本职能,引领风尚是报纸副刊的光荣使命,而传承文化,则是报纸副刊的最高追求。
看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要看这个城市的报纸,而要看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则要看这张报纸的副刊。这是一个被业内和业外普遍认可的观点。一直以来,宿迁晚报副刊将传承地方文化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努力方向,自觉担当起地域文化发掘、弘扬的重任,努力将宿迁晚报副刊打造成为宿迁地区的文化名片。现笔者结合《宿迁晚报》最新一轮改版中副刊版面的设置来谈一谈相关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让读者了解自己的文脉之源文化之根
宿迁是一方非常古老而厚重的土地,曾被乾隆皇帝赞誉为“第一江山春好处”。五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境内的顺山集遗址距今8300年,更是迄今江苏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而后春秋建古犹国,秦时立下相县,唐宋设宿豫州……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宿迁更是一片洒满热血的红色土地,是一块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众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项羽、虞姬、鲁肃、朱瑞、彭雪枫、吴印咸、宋长荣……可以说是灿若繁星。作为地方报纸的副刊,我们认为有义务有责任挖掘丰富的地方文化矿藏,展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增强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
为此,我们重点开设了揭秘和军事两个版面。
揭秘版主要是结合一些地方上重大的考古发现,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引经据典,抽丝剥茧,拂去尘封的岁月尘埃,还原历史真实的面目。例如,当泗洪县的顺山集遗址发掘期间,我们了解到,距今8000多年的该遗址意义非常重大,是现在可以确认的并且经过论证的江苏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同一时期、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之一,它的发掘研究为厘清淮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经济形态及古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探索淮河流域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古文化交流和人群迁徙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决定浓墨重彩地对这一文化事件进行报道。除了在相关版面开设专栏、抽调相关的文字摄影记者组成专题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之外,我们还在揭秘版开设“聚焦顺山集”专栏,邀请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文博专家撰写文章,对顺山集遗址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全方位的解读。像这样的大型的报道还有很多,比如泗阳县三庄汉墓的挖掘、洪泽湖水底古泗州城的探索等等。这样大型的系统的文化事件的报道在读者面前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增强了读者的区域自豪感和归属感。
宿迁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涌现过很多著名的军事家,发生过无数次著名的战例。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更是英雄辈出。为了系统、全面地展示宿迁这一地域特色,我们特地开设了军事版,系统地厘清宿迁与战争的不解之缘。在该版面上,我们重点开设了“宿迁名将谱”和“宿迁古战场”两个专栏。宿迁名将谱系统地介绍了项羽、项燕、项梁、鲁肃、杨泗洪、朱瑞、彭雪枫等宿迁籍名将,并详细考证了他们在宿迁的军事生涯。宿迁古战场栏目则将发生在宿迁这篇土地上的所有战役一网打尽。由于该栏目史料详实,故事性很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二、扶持地方文艺创作,精心培育争奇斗艳的文艺百花园
文艺是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宿迁是一个文艺创作非常活跃的地方,拥有很多很有成就和影响力的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特别是最近几年,宿迁涌现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文艺作品,很多小说、散文和书法、绘画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获奖。宿迁文艺事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并引起省内同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宿迁老百姓对宿迁本土作家、美术家、书法家却知之甚少。至于他们的作品,更是几乎闻所未闻。如何避免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现象,让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被宿迁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接受?如何为宿迁的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摇旗呐喊、培养后备力量?就成了摆在宿迁晚报副刊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我们决定拿出更多的版面,为宿迁文艺事业搭建更多更大的平台,将宿迁晚报副刊打造成为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宿迁文艺百花园。
【关键词】地方报纸 副刊 文化担当
《宿迁晚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只有短短的十二年历史。但是从创刊伊始宿迁晚报人就将副刊摆上一个正确的位置,在提出“用新闻让报纸站起来”口号的同时,更明确地亮出了“用副刊让报纸重起来”的观点。在版面设置上给副刊留足空间,让副刊与本土新闻、网络新闻一样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在以后的历次改版中,《宿迁晚报》一直都对副刊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尊重,不仅没有压缩或消减版面,而且在逐年增多、增强,直至今天发展成为《宿迁晚报》的半壁江山。
或许有人会说,在报纸版面寸土寸金的现在,这样大张旗鼓地搞副刊是不是有些浪费?答案是否定的。事实胜于雄辩。在我们历次举办的读者问卷调查中,最受读者欢迎的前十个版面,一般都有六个以上是副刊版面,而且大多位居前列。很多副刊栏目已经成长为该报的名牌栏目,在读者中拥有众多拥泵;很多副刊上刊登的稿件已经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很多读者更是明确表示,自己之所以买晚报、订晚报、看晚报,就是冲着那些“好看”的副刊去的……晚报副刊不仅增强了晚报的“软实力”,而且给晚报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应该说,晚报的发行量之所以由当初的一万份有余发展到如今的将近六万份,晚报的广告收入之所以由当初的千万元不到发展到如今的六千万元有余,都与晚报副刊息息相关。
而作为宿迁晚报副刊一名老副刊人,笔者认为,宿迁晚报副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读者中享有盛誉,在社会上树立口碑,与我们一直秉持的“服务生活,引领风尚,传承文化”的办刊宗旨密不可分。
我们认为,服务生活是报纸副刊的基本职能,引领风尚是报纸副刊的光荣使命,而传承文化,则是报纸副刊的最高追求。
看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要看这个城市的报纸,而要看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则要看这张报纸的副刊。这是一个被业内和业外普遍认可的观点。一直以来,宿迁晚报副刊将传承地方文化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努力方向,自觉担当起地域文化发掘、弘扬的重任,努力将宿迁晚报副刊打造成为宿迁地区的文化名片。现笔者结合《宿迁晚报》最新一轮改版中副刊版面的设置来谈一谈相关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让读者了解自己的文脉之源文化之根
宿迁是一方非常古老而厚重的土地,曾被乾隆皇帝赞誉为“第一江山春好处”。五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境内的顺山集遗址距今8300年,更是迄今江苏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而后春秋建古犹国,秦时立下相县,唐宋设宿豫州……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宿迁更是一片洒满热血的红色土地,是一块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众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项羽、虞姬、鲁肃、朱瑞、彭雪枫、吴印咸、宋长荣……可以说是灿若繁星。作为地方报纸的副刊,我们认为有义务有责任挖掘丰富的地方文化矿藏,展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增强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
为此,我们重点开设了揭秘和军事两个版面。
揭秘版主要是结合一些地方上重大的考古发现,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引经据典,抽丝剥茧,拂去尘封的岁月尘埃,还原历史真实的面目。例如,当泗洪县的顺山集遗址发掘期间,我们了解到,距今8000多年的该遗址意义非常重大,是现在可以确认的并且经过论证的江苏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同一时期、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之一,它的发掘研究为厘清淮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经济形态及古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探索淮河流域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古文化交流和人群迁徙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决定浓墨重彩地对这一文化事件进行报道。除了在相关版面开设专栏、抽调相关的文字摄影记者组成专题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之外,我们还在揭秘版开设“聚焦顺山集”专栏,邀请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文博专家撰写文章,对顺山集遗址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全方位的解读。像这样的大型的报道还有很多,比如泗阳县三庄汉墓的挖掘、洪泽湖水底古泗州城的探索等等。这样大型的系统的文化事件的报道在读者面前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增强了读者的区域自豪感和归属感。
宿迁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涌现过很多著名的军事家,发生过无数次著名的战例。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更是英雄辈出。为了系统、全面地展示宿迁这一地域特色,我们特地开设了军事版,系统地厘清宿迁与战争的不解之缘。在该版面上,我们重点开设了“宿迁名将谱”和“宿迁古战场”两个专栏。宿迁名将谱系统地介绍了项羽、项燕、项梁、鲁肃、杨泗洪、朱瑞、彭雪枫等宿迁籍名将,并详细考证了他们在宿迁的军事生涯。宿迁古战场栏目则将发生在宿迁这篇土地上的所有战役一网打尽。由于该栏目史料详实,故事性很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二、扶持地方文艺创作,精心培育争奇斗艳的文艺百花园
文艺是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宿迁是一个文艺创作非常活跃的地方,拥有很多很有成就和影响力的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特别是最近几年,宿迁涌现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文艺作品,很多小说、散文和书法、绘画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获奖。宿迁文艺事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并引起省内同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宿迁老百姓对宿迁本土作家、美术家、书法家却知之甚少。至于他们的作品,更是几乎闻所未闻。如何避免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现象,让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被宿迁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接受?如何为宿迁的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摇旗呐喊、培养后备力量?就成了摆在宿迁晚报副刊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我们决定拿出更多的版面,为宿迁文艺事业搭建更多更大的平台,将宿迁晚报副刊打造成为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宿迁文艺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