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优解问题是从数学,尤其是几何学中衍生出来的概念。它原本指的是使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和对该解存在与否、如何求得的数理演绎。而在一般性的问题解决中,最优解指的是:对某个可以量化的问题,在给定的有限条件下,对最佳办法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设计并执行的问题的探讨。最优解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唯一,也可能没有答案。
最优解问题在生活中的核心体现,往往是运筹学和博弈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运筹学的有些内容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泛化和深入。博弈论则是运筹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运筹学和博弈学都涉及到对最佳办法的寻找,即数学模型的最优解。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工程试验,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的认识。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锻炼对多种解决方法进行归类和分别处理的能力,培养对细节的认识、观察以及综合理解能力,并对运筹学和博弈论形成一些感性认识。
【涉及领域】工程、物理学、建筑学
【建议年级】小学中年级
【建议时间】125分钟
二、课程任务
在给定材料数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运用数学计算和推理,通过实际动手,尝试寻找最佳方案。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以及亲自动手实践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就最佳设计的方式和思路展开讨论。
三、课程步骤
1.导入(15分钟)
第一步,阐述极限和最优解的概念。通俗地讲,极限是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发展的上限或者下限,是无法跨越的一种程度。极限值有可能是达不到的却可以无限趋近的。最优解,是指在规划中产生所需要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那个解决方案,有的情况下可以是多个。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数学上的极限,以及什么是生活中运筹问题的最优解。例如,先说一个小数0.1,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个比0.1小但是比0大的数,然后让下一个学生说出比之还小但是比0大的数字,以此类推。然后,询问学生这样的数字可以一直小到多少,能出现多少个这样的数字。当学生回答是无数个之后,教师解释:这样的数字是永远到达不了0那么小的,但是会越来越小,不断地接近0,0就是这一串数字变化的极限。
至于生活中运筹问题的最优解,教师可以列举学生从早晨起床到上学的整个步骤,让学生思考可以由几种最佳的顺序完成。其中,可能有一种或者多种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的安排方式,而任意一种最佳的时间安排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最优解。
第二步,强调资源的有限性,并提出对有限资源利用的建议。本次课程中,材料都是有限的,并且在寻找最佳方案的前提下可能会需要反复利用。所以,有必要进行合理规划,考虑在实验过程中解决材料的可重复利用问题。
2.宣布任务一及评价量规(10分钟)
【宣布任务】首先,通过观察判断给定材料(数量有限,严格按照给定的数量进行制作)能够制作高塔的最高极限是多少,并要说出如何得出这个极限;之后,使用给定的材料进行两次实验,通过实验不断接近自己观察判断出的极限值,同时修正制作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1)。
【材料】30根吸管、剪刀、60厘米长的胶带、10把尺子(建议每组2把)。
在宣布任务和评价量规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1)各组计算或估算的极限各是多少?如果极限相同,各自的设计是否一致?
(2)极限实际能否达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请列举出来。
提问后,给各组少量时间进行沟通准备。每个人都要写下自己的想法和实验计划,然后小组讨论执行什么样的实验计划。
3.任务一的执行(20分钟)
正式执行制作任务。要求学生依照评价量规,考虑以下问题。
(1)小组最终同意的极限是多少?
(2)为了尽可能接近这个极限,在设计中如何利用材料?
(3)为了进行多次实验,如何使用吸管?如何使用胶带?吸管和胶带怎样连接?连接怎样保持稳固性?
(4)实验执行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5)估算极限值时,是否真正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能否通过对材料的进一步加工而改变极限值?
(6)小组的分工如何?
4.总结和反思(25分钟)
全部小组完成任务后,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小组对极限值的估计进行了几次,出现了几个极限值?是什么理由推翻了之前的估算?
(2)在实验所产生的设想中,接近理论极限值的最大实际困难是什么?
(3)如何在实验时尽力做到重复利用现有材料?
5.宣布任务二及评价量规(10分钟)
【宣布任务】使用给出的材料实际制作一个1.4米高的塔(底部不得粘在桌面上),必须保证能立起,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并且尽量节省材料成本,最后看哪个组制作的高塔能实现“物美价廉”(教师自行给材料赋予一定的成本,例如买一把尺子要花多少钱)。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要进行文字和图画的设计。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2)。
【材料】30根吸管、剪刀、60厘米长的胶带、10把尺子(建议每组2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学生针对评价量规的最后两项做出“专注于一项评分而放弃另一项”的不被鼓励的设计,教师可以酌情对最后两项评分进行必要的加权处理,以使学生在完成“增加承重”和“减少成本”两项任务时的评分回报率大体相仿。
6.任务二的执行(20分钟)
正式执行制作任务。要求学生依照评价量规,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保證高塔不倒下?如何保证高塔的倾斜角最小?
(2)为了尽可能接近高度极限,在设计中如何利用材料?
(3)哪些设计是为了稳固?哪些设计是为了增高?
(4)什么因素导致制作的高塔产生倾角?
(5)小组的分工如何?
7.总结和反思(25分钟)
全部小组完成后,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目前哪个小组得到了“最优解”?是否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
(2)为了达成获得最优解的目的,还有什么相关内容需要被提前测量?比如,桌面的微小起伏是否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3)能否通过对材料的再进一步加工而改良现有的最优解?
(责任编辑
最优解问题在生活中的核心体现,往往是运筹学和博弈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运筹学的有些内容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泛化和深入。博弈论则是运筹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运筹学和博弈学都涉及到对最佳办法的寻找,即数学模型的最优解。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工程试验,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的认识。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锻炼对多种解决方法进行归类和分别处理的能力,培养对细节的认识、观察以及综合理解能力,并对运筹学和博弈论形成一些感性认识。
【涉及领域】工程、物理学、建筑学
【建议年级】小学中年级
【建议时间】125分钟
二、课程任务
在给定材料数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运用数学计算和推理,通过实际动手,尝试寻找最佳方案。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以及亲自动手实践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就最佳设计的方式和思路展开讨论。
三、课程步骤
1.导入(15分钟)
第一步,阐述极限和最优解的概念。通俗地讲,极限是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发展的上限或者下限,是无法跨越的一种程度。极限值有可能是达不到的却可以无限趋近的。最优解,是指在规划中产生所需要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那个解决方案,有的情况下可以是多个。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数学上的极限,以及什么是生活中运筹问题的最优解。例如,先说一个小数0.1,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个比0.1小但是比0大的数,然后让下一个学生说出比之还小但是比0大的数字,以此类推。然后,询问学生这样的数字可以一直小到多少,能出现多少个这样的数字。当学生回答是无数个之后,教师解释:这样的数字是永远到达不了0那么小的,但是会越来越小,不断地接近0,0就是这一串数字变化的极限。
至于生活中运筹问题的最优解,教师可以列举学生从早晨起床到上学的整个步骤,让学生思考可以由几种最佳的顺序完成。其中,可能有一种或者多种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的安排方式,而任意一种最佳的时间安排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最优解。
第二步,强调资源的有限性,并提出对有限资源利用的建议。本次课程中,材料都是有限的,并且在寻找最佳方案的前提下可能会需要反复利用。所以,有必要进行合理规划,考虑在实验过程中解决材料的可重复利用问题。
2.宣布任务一及评价量规(10分钟)
【宣布任务】首先,通过观察判断给定材料(数量有限,严格按照给定的数量进行制作)能够制作高塔的最高极限是多少,并要说出如何得出这个极限;之后,使用给定的材料进行两次实验,通过实验不断接近自己观察判断出的极限值,同时修正制作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1)。
【材料】30根吸管、剪刀、60厘米长的胶带、10把尺子(建议每组2把)。
在宣布任务和评价量规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1)各组计算或估算的极限各是多少?如果极限相同,各自的设计是否一致?
(2)极限实际能否达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请列举出来。
提问后,给各组少量时间进行沟通准备。每个人都要写下自己的想法和实验计划,然后小组讨论执行什么样的实验计划。
3.任务一的执行(20分钟)
正式执行制作任务。要求学生依照评价量规,考虑以下问题。
(1)小组最终同意的极限是多少?
(2)为了尽可能接近这个极限,在设计中如何利用材料?
(3)为了进行多次实验,如何使用吸管?如何使用胶带?吸管和胶带怎样连接?连接怎样保持稳固性?
(4)实验执行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5)估算极限值时,是否真正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能否通过对材料的进一步加工而改变极限值?
(6)小组的分工如何?
4.总结和反思(25分钟)
全部小组完成任务后,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小组对极限值的估计进行了几次,出现了几个极限值?是什么理由推翻了之前的估算?
(2)在实验所产生的设想中,接近理论极限值的最大实际困难是什么?
(3)如何在实验时尽力做到重复利用现有材料?
5.宣布任务二及评价量规(10分钟)
【宣布任务】使用给出的材料实际制作一个1.4米高的塔(底部不得粘在桌面上),必须保证能立起,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并且尽量节省材料成本,最后看哪个组制作的高塔能实现“物美价廉”(教师自行给材料赋予一定的成本,例如买一把尺子要花多少钱)。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要进行文字和图画的设计。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2)。
【材料】30根吸管、剪刀、60厘米长的胶带、10把尺子(建议每组2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学生针对评价量规的最后两项做出“专注于一项评分而放弃另一项”的不被鼓励的设计,教师可以酌情对最后两项评分进行必要的加权处理,以使学生在完成“增加承重”和“减少成本”两项任务时的评分回报率大体相仿。
6.任务二的执行(20分钟)
正式执行制作任务。要求学生依照评价量规,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保證高塔不倒下?如何保证高塔的倾斜角最小?
(2)为了尽可能接近高度极限,在设计中如何利用材料?
(3)哪些设计是为了稳固?哪些设计是为了增高?
(4)什么因素导致制作的高塔产生倾角?
(5)小组的分工如何?
7.总结和反思(25分钟)
全部小组完成后,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目前哪个小组得到了“最优解”?是否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
(2)为了达成获得最优解的目的,还有什么相关内容需要被提前测量?比如,桌面的微小起伏是否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3)能否通过对材料的再进一步加工而改良现有的最优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