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们较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受用一生。本文就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谈了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养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总结出,作为教师,要从以下方面来加以引导: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虽然只是许多学习习惯中的一个,但可以伴随孩子们整个学习阶段,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学习。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准备工作就更难做好。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大多只有7、8岁,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切准备。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好怎样指导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在家中,开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收拾学习用品,后来家长必须耐心指导,但决不能一一代劳,如每天晚上在家准备好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等等。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养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划,大声地朗读课文,勾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三、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学习好,而学习习惯中的课堂听课习惯尤其重要。我发现,班上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往往听课习惯都不好。因此,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就要加强课堂常规教育,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认真思考,想好了再说,要说话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你再站起来发言,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解答的问题必须认真听,听后还须做出适当的评价,比如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四、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要养成孩子自觉改正的习惯,一要先让孩子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二要看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如何做;三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四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更需要教师能坚持激励,不断加强引导,日积月累,促使学生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以逐步帮助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沈英红《浅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3]傅海燕《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4]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
[5]刘梓 《小学中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G40。
[6]郭佳音 《谈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海教育科研究,1998。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养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总结出,作为教师,要从以下方面来加以引导: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虽然只是许多学习习惯中的一个,但可以伴随孩子们整个学习阶段,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学习。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准备工作就更难做好。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大多只有7、8岁,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切准备。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好怎样指导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在家中,开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收拾学习用品,后来家长必须耐心指导,但决不能一一代劳,如每天晚上在家准备好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等等。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养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划,大声地朗读课文,勾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三、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学习好,而学习习惯中的课堂听课习惯尤其重要。我发现,班上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往往听课习惯都不好。因此,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就要加强课堂常规教育,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认真思考,想好了再说,要说话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你再站起来发言,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解答的问题必须认真听,听后还须做出适当的评价,比如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四、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要养成孩子自觉改正的习惯,一要先让孩子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二要看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如何做;三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四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更需要教师能坚持激励,不断加强引导,日积月累,促使学生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以逐步帮助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沈英红《浅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3]傅海燕《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4]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
[5]刘梓 《小学中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G40。
[6]郭佳音 《谈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海教育科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