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一化学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改的培训精神,本文于2010年暑假参加了高中新课程的集中培训从高一化学在高中化学科中的地位出发,提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的三点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
  
  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础关,高二把好素质关,高三把好提高关。高一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意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而在高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并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其他一切的前提
  在和高一新生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发现不少学生经过初三一年来的化学学习,非但没有对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在他们一知半解的心中,化学物品是不环保的,甚至是有污染,有腐蚀性的物品。一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都畏手畏脚,不敢做实验,老担心被腐蚀。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是这样看待化学实验,那对化学科的兴趣根本就无从说起。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化学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各方面好处。
  例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过量使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严重后果,这就在不少人心目中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只要是使用化肥的农产品都是不环保不健康的。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过量使用化肥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区别,更不明白化肥在人类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从化肥诞生以来,农产品的产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活了地球上的60亿人口。然后再向学生分析合理使用化肥和过量不当使用化肥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化肥不是有害物质,不是污染物,而是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重大的有用产品。如此这般,多举些化学有益的例子,便可以对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应当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有效学习是高中课改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教会他们怎么学。实践表明,制约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观念和方法跟不上。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是坚持初中已有的方法,总是相信自己的老习惯,把初中一套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由于高中知识内容突然膨胀,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己不能凑效。结果导致高一化学成绩急剧下降。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对高一学生进行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新教材中注重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通过提供与学生背景有关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是高一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思考的主要方式则是多联想、多总结、多对比。从装置上联想到制取氯气、氧气、氢气,并进行比较,找出制气装置的规律;从反应物上联想到其它氯化物和其它高沸点酸可做替代物;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性质,联想到氨气溶于水制取氨水的实验装置。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漏洞百出,究其原因,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归纳联结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广联深思。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综合练习过程中逐步训练指导。
  三、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精神,要认定学生在化学模块学习中的学分,除了考勤达到要求,其学业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在终结性的考核中获得的成绩以及过程性评价获得的成绩。目前,在必修模块中,模块考核的成绩(包括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与过程评价成绩的比例,建议为7∶3或8∶2。
  从目前总体形势来看,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评价还是以高考。近年来,高考试题已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发展。因此,在传统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智育三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不少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中都有“解题难”和“没思路”的说法,而感到化学科的难度越来越大。选说明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原障碍。
  解决化学问题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双基”),二是方法。教好双基,并不等于学生能力便自然而然就培养好。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一般可归纳为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作为高中的起始年段,高一化学教学中尚有许多值得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如在新课程前提下,初、高中的知识衔接问题;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问题;高一化学分化点的问题;化学实验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化学尖子的培养问题;如何适应新课改中的高中学生评价制度等等问题。我希望能和全体化学教师一起,摸索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化学教学的发展,以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好智力、好能力、好素质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在我们教研组平常组织的听课中,总觉得其中有一些不谐之音,值得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正视。否则,将严重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影响新课改的推进,影响新理念的渗透,影响新教法的采用。  一、教师引领不够  一青年教师执教《跨过海峡的生命桥》,组织学生学完生字,便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感受。学生读时,老师静立旁观;学生说时,老师一味地微笑点头,几乎没有什么评价和引导。课后,我们提出质疑时,这位老师却
语言与语境的密切关系启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依傍语境、结合语境来进行,以语境为核心。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语境教学。因此,可以说语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钥匙。那么,对语境的把握作为教学策略又如何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呢?  一、多种渠道,创设语境  首先,把握文本内涵创设语境。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在以往的教学中都认为这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然而,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从作者的写作背景中了解到,这次李
【摘 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在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课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依据,提出个人见解,为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 语文 课程改革 转换    一、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摘要】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索、去攀登。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是可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摘 要】常规科学习题讲评课是教师的独脚戏,效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激活他们思维的火花,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然而,留心
任何老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有益知识,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它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从而加快大脑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那么,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该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呢?想浅谈自己的一点实践做法。   一、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有着强烈的求
在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如果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甚至乐此不疲,学生的进境就不可能限量了,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把学生引进门,通过内因而起积极的作用,使他们主动的发挥其学习能量。要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兴趣,教师应如何去实践呢?  第一、 抓好学校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抓好新学期课堂教学,有些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并不向学生宣传介绍这门课的新鲜内容、有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大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学过程的整个结构上、环节之间的衔接上、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预先设立,这样做尽管提供给学生很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催生出多姿多彩的思维成果。每一堂课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不参与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注那些不参与学生的状态,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当中。打磨细节不是探求理念的创新,而是对教学实践全
【摘 要】课本剧具有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课本剧对学生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促进和培养作用; 从课程角度出发来观照,课本剧也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从语文学的角度来看,课本剧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编排课本剧时要对课本剧有基本的认识;要着力指导好学生编好剧本;做好汇演中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保证学生演出的成功。  【关键词】课本剧 功能和意义 编排的
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地、有效地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不再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而要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意味着要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