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改的培训精神,本文于2010年暑假参加了高中新课程的集中培训从高一化学在高中化学科中的地位出发,提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的三点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
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础关,高二把好素质关,高三把好提高关。高一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意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而在高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并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其他一切的前提
在和高一新生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发现不少学生经过初三一年来的化学学习,非但没有对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在他们一知半解的心中,化学物品是不环保的,甚至是有污染,有腐蚀性的物品。一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都畏手畏脚,不敢做实验,老担心被腐蚀。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是这样看待化学实验,那对化学科的兴趣根本就无从说起。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化学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各方面好处。
例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过量使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严重后果,这就在不少人心目中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只要是使用化肥的农产品都是不环保不健康的。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过量使用化肥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区别,更不明白化肥在人类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从化肥诞生以来,农产品的产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活了地球上的60亿人口。然后再向学生分析合理使用化肥和过量不当使用化肥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化肥不是有害物质,不是污染物,而是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重大的有用产品。如此这般,多举些化学有益的例子,便可以对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应当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有效学习是高中课改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教会他们怎么学。实践表明,制约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观念和方法跟不上。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是坚持初中已有的方法,总是相信自己的老习惯,把初中一套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由于高中知识内容突然膨胀,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己不能凑效。结果导致高一化学成绩急剧下降。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对高一学生进行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新教材中注重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通过提供与学生背景有关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是高一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思考的主要方式则是多联想、多总结、多对比。从装置上联想到制取氯气、氧气、氢气,并进行比较,找出制气装置的规律;从反应物上联想到其它氯化物和其它高沸点酸可做替代物;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性质,联想到氨气溶于水制取氨水的实验装置。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漏洞百出,究其原因,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归纳联结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广联深思。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综合练习过程中逐步训练指导。
三、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精神,要认定学生在化学模块学习中的学分,除了考勤达到要求,其学业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在终结性的考核中获得的成绩以及过程性评价获得的成绩。目前,在必修模块中,模块考核的成绩(包括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与过程评价成绩的比例,建议为7∶3或8∶2。
从目前总体形势来看,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评价还是以高考。近年来,高考试题已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发展。因此,在传统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智育三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不少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中都有“解题难”和“没思路”的说法,而感到化学科的难度越来越大。选说明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原障碍。
解决化学问题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双基”),二是方法。教好双基,并不等于学生能力便自然而然就培养好。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一般可归纳为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作为高中的起始年段,高一化学教学中尚有许多值得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如在新课程前提下,初、高中的知识衔接问题;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问题;高一化学分化点的问题;化学实验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化学尖子的培养问题;如何适应新课改中的高中学生评价制度等等问题。我希望能和全体化学教师一起,摸索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化学教学的发展,以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好智力、好能力、好素质的优秀人才。
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础关,高二把好素质关,高三把好提高关。高一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意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而在高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并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其他一切的前提
在和高一新生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发现不少学生经过初三一年来的化学学习,非但没有对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在他们一知半解的心中,化学物品是不环保的,甚至是有污染,有腐蚀性的物品。一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都畏手畏脚,不敢做实验,老担心被腐蚀。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是这样看待化学实验,那对化学科的兴趣根本就无从说起。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化学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各方面好处。
例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过量使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严重后果,这就在不少人心目中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只要是使用化肥的农产品都是不环保不健康的。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过量使用化肥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区别,更不明白化肥在人类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从化肥诞生以来,农产品的产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活了地球上的60亿人口。然后再向学生分析合理使用化肥和过量不当使用化肥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化肥不是有害物质,不是污染物,而是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重大的有用产品。如此这般,多举些化学有益的例子,便可以对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应当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有效学习是高中课改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教会他们怎么学。实践表明,制约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观念和方法跟不上。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是坚持初中已有的方法,总是相信自己的老习惯,把初中一套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由于高中知识内容突然膨胀,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己不能凑效。结果导致高一化学成绩急剧下降。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对高一学生进行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新教材中注重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通过提供与学生背景有关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是高一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思考的主要方式则是多联想、多总结、多对比。从装置上联想到制取氯气、氧气、氢气,并进行比较,找出制气装置的规律;从反应物上联想到其它氯化物和其它高沸点酸可做替代物;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性质,联想到氨气溶于水制取氨水的实验装置。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漏洞百出,究其原因,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归纳联结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广联深思。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综合练习过程中逐步训练指导。
三、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精神,要认定学生在化学模块学习中的学分,除了考勤达到要求,其学业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在终结性的考核中获得的成绩以及过程性评价获得的成绩。目前,在必修模块中,模块考核的成绩(包括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与过程评价成绩的比例,建议为7∶3或8∶2。
从目前总体形势来看,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评价还是以高考。近年来,高考试题已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发展。因此,在传统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智育三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不少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中都有“解题难”和“没思路”的说法,而感到化学科的难度越来越大。选说明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原障碍。
解决化学问题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双基”),二是方法。教好双基,并不等于学生能力便自然而然就培养好。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一般可归纳为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作为高中的起始年段,高一化学教学中尚有许多值得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如在新课程前提下,初、高中的知识衔接问题;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问题;高一化学分化点的问题;化学实验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化学尖子的培养问题;如何适应新课改中的高中学生评价制度等等问题。我希望能和全体化学教师一起,摸索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化学教学的发展,以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好智力、好能力、好素质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