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部施行腰1至骶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施行脊髓圆锥部SPR的109例双下肢痉挛型CP患儿,对其术前、术后6个月下肢4组肌群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患儿均不同程度地表现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和肌肉痉挛的缓解。术前与术后6个月下肢屈髋、股内收、屈膝和跖屈肌群的肌张力(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35、27.411、31.362、38.819,P均<0.01);术后6个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51.97±12.92)分比(41.01±1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7,P<0.01)。术后并发症:低颅压性头痛5例(4.59%),高热2例(1.83%),切口脂肪液化2例(1.83%),下肢感觉障碍1例(0.92%),小便障碍1例(0.92%)。
结论在圆锥部行SPR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并且能够有效、广泛地缓解痉挛型CP患儿的下肢肌肉痉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