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技术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能够支持与优化教学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种方式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生学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仿真的探究情境、平等交流的协作平台和辅助学习的认知工具。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总结出来的。因此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很多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的讲解,全凭老师的一张嘴,老师费力,学生难懂;即使有些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但是很难让每个同学都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演示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实验现象非常短暂,学生不易仔细观察。这些是造成物理难学的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的课堂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尝试
一、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习的一种动力。物理的抽象、概括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教学媒体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者。
二、运用模拟实验,优化教学手段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的结构。因此观察和实验对学习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由于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根本不能做。比如牛顿第一定律要研究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条件很难达到,即使达到了也没办法观察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景。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二是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在光屏上成的像很小,很难使所有的同学都看到成像情况,而且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三是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较大的误差。“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实验本身对晶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利用模拟实验能将转瞬即逝或非常缓慢的物理过程以正常速度呈现出来。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的课件,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观察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同时动态描绘出其“熔化和凝固曲线”。
三、搭建交流平台、增进学习交流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交流平台,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快捷方便的查找知识与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各种交流平台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展交流的对象。通过交流平台,学生能够随时与同伴、教师或专家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与经验。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在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
教师都希望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提高信息传播密度,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常常因为处理与教学无直接关联的事件而浪费大量时间,诸如板书,不仅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打断教者的思维,个别学生还趁机讲话,做小动作,影响了教学效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许多工作能够事前准备好,从而有效地利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能够加大授课重点难点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传播密度,形成快节奏、高密度的现代课堂教学特点。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种方式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生学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仿真的探究情境、平等交流的协作平台和辅助学习的认知工具。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总结出来的。因此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很多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的讲解,全凭老师的一张嘴,老师费力,学生难懂;即使有些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但是很难让每个同学都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演示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实验现象非常短暂,学生不易仔细观察。这些是造成物理难学的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的课堂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尝试
一、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习的一种动力。物理的抽象、概括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教学媒体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者。
二、运用模拟实验,优化教学手段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的结构。因此观察和实验对学习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由于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根本不能做。比如牛顿第一定律要研究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条件很难达到,即使达到了也没办法观察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景。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二是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在光屏上成的像很小,很难使所有的同学都看到成像情况,而且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三是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较大的误差。“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实验本身对晶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利用模拟实验能将转瞬即逝或非常缓慢的物理过程以正常速度呈现出来。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的课件,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观察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同时动态描绘出其“熔化和凝固曲线”。
三、搭建交流平台、增进学习交流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交流平台,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快捷方便的查找知识与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各种交流平台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展交流的对象。通过交流平台,学生能够随时与同伴、教师或专家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与经验。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在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
教师都希望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提高信息传播密度,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常常因为处理与教学无直接关联的事件而浪费大量时间,诸如板书,不仅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打断教者的思维,个别学生还趁机讲话,做小动作,影响了教学效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许多工作能够事前准备好,从而有效地利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能够加大授课重点难点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传播密度,形成快节奏、高密度的现代课堂教学特点。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