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校德育,把德育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十分有必要,而且历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中国历来都注重德育教育,从孔孟之道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中华儿女的德育教育的脚步从未停歇。初中历史是学生们接触历史的初始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这一阶段,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可行性。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有理想有道德的新型公民,不仅是我们老师的任务,也是新时代实现我们伟大中国梦的迫切要求。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一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有效渗透
一、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成为人才的关键。初中是一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历史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殊为必要。德国诗人席勒曾说过:真正的价值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当中。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鲜明的事例和观点,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这一课时,我们要给学生们讲述什么是法西斯,以及法西斯的恶行,这样学生就会分得清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当年德国纳粹在而二战中疯狂屠杀犹太人,并且建造了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说出法西斯的恶行,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们知道战争的残酷以及法西斯的罪恶,和平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多么的重要。戴高乐将军出逃法国,在英国组建流亡政府,始终没有对德国人投降,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与强大的信念会感染到学生们。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王二小,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事迹更是体现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不知不觉中就会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家才有国,无国何以立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国的历史传统,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毁家纾难的张巡,誓死不屈的文天样,都是爱国英雄。在当今我们追求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配合多媒体技术,电影、录像、图片的展示,给学生们展示中华儿女悠久的爱国传统,并且配合课堂提问、情感渲染等方式,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我们讲到文天祥时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文天祥》这部电影,或者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们读一下文天祥的诗,或者讲述与之类似的事迹让学生们做对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都是我们中华儿女践行爱国主义的典范。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史。通过这些典型,学生会更加珍惜和平的珍贵,也更能明白爱国对于我们的伟大意义。
三、进行历史美德教育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向来都注重对子女美德的教育。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是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教学生们记住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新课程标准之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美德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到如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强调了美德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深刻挖掘历史教材的内涵,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们进行美德教育。
例如,在讲授《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可以讲述一些先秦名士的风采和道德事迹,老师可以结合儒家经典论语对春秋名士的一些事迹进行解读,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能对论语有着深刻认识,也能感受先秦名士的伟大人格。比如“士为知己者死”的豫让,为报智伯之恩,不惜吞炭漆,伏橋如厕,受尽磨难,豫让的品行和事迹让学生们懂得感恩。“尾生抱柱”、“商鞅立木”等故事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在这个新时代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学会诚信。或者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排练话剧,如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亲身体验历史人物,感受他们的拼行。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这个平台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合格公民的关键。这一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公民是我们作为教师不容辱没的使命,也是我们党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林《关于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0
[2]王文敏《也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考试周刊2009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有效渗透
一、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成为人才的关键。初中是一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历史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殊为必要。德国诗人席勒曾说过:真正的价值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当中。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鲜明的事例和观点,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这一课时,我们要给学生们讲述什么是法西斯,以及法西斯的恶行,这样学生就会分得清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当年德国纳粹在而二战中疯狂屠杀犹太人,并且建造了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说出法西斯的恶行,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们知道战争的残酷以及法西斯的罪恶,和平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多么的重要。戴高乐将军出逃法国,在英国组建流亡政府,始终没有对德国人投降,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与强大的信念会感染到学生们。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王二小,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事迹更是体现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不知不觉中就会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家才有国,无国何以立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国的历史传统,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毁家纾难的张巡,誓死不屈的文天样,都是爱国英雄。在当今我们追求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配合多媒体技术,电影、录像、图片的展示,给学生们展示中华儿女悠久的爱国传统,并且配合课堂提问、情感渲染等方式,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我们讲到文天祥时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文天祥》这部电影,或者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们读一下文天祥的诗,或者讲述与之类似的事迹让学生们做对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都是我们中华儿女践行爱国主义的典范。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史。通过这些典型,学生会更加珍惜和平的珍贵,也更能明白爱国对于我们的伟大意义。
三、进行历史美德教育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向来都注重对子女美德的教育。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是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教学生们记住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新课程标准之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美德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到如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强调了美德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深刻挖掘历史教材的内涵,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们进行美德教育。
例如,在讲授《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可以讲述一些先秦名士的风采和道德事迹,老师可以结合儒家经典论语对春秋名士的一些事迹进行解读,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能对论语有着深刻认识,也能感受先秦名士的伟大人格。比如“士为知己者死”的豫让,为报智伯之恩,不惜吞炭漆,伏橋如厕,受尽磨难,豫让的品行和事迹让学生们懂得感恩。“尾生抱柱”、“商鞅立木”等故事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在这个新时代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学会诚信。或者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排练话剧,如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亲身体验历史人物,感受他们的拼行。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这个平台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合格公民的关键。这一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公民是我们作为教师不容辱没的使命,也是我们党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林《关于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0
[2]王文敏《也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考试周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