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孙悟空“偷”之探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游记》问世于明代中叶,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小说,它充满幻想、情节离奇,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其中的塑造重心所在,本篇论文的研究重心即在孙悟空的“偷”字上。笔者将从孙悟空的几次偷窃行为入手,从其偷窃的目的、手段两个方面展开,对其偷窃行为进行简要比较分析。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偷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65-02
  《西游记》问世于明代中叶,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西游记》。《西游记》只是一部小说,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一种娱乐性的、驰骋幻想与诙谐嘲戏的快感”,[1]但同时“一部小说的趣味,总是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氛围与人生喜好;甚至,愈是抛开生硬的理性观念来写作,这种反映愈是自然真实”。[1]鲁迅先生也认为,《西游记》“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2]。而且,正因为《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幻想性的神魔小说,所以“它比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够更充分的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1]偷窃属于不劳而获,在道德上来说是不良,自古以来的刑律也是一直加以禁止。但中国民间对“神偷”却是一种十分宽容的态度。因为这些“神偷”只存在于传奇类小说,存在于刀光剑影的江湖里,属于传奇人物。即使是实有其人,也属于传说人物,未曾真正出现在普通人面前。鲁迅先生曾言,中国小说有一传统即“事实上缺陷者,小说使他团圆”。[3]所以神偷行事,多少是民间的缺憾所致。
  本篇论文的研究重心即在这一“偷”字上,笔者将从孙悟空的几次偷窃行为入手,对他偷窃的目的、手段两个方面展开进行论述。
  一、目的
  (一)“尝新”
  首先是“乱蟠桃大圣偷丹”,孙悟空“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5]“要吃个尝新”显然是孙悟空偷吃的目的。偷吃御酒珍馐,在回归花果山后,孙悟空说“是我不待他请,先赴瑶池”,[5]说明他意欲“尝新”。在兜率宫孙悟空是“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5],目的仍在“尝新”。而在五庄观,则是因为猪八戒起了“得一个儿尝新”的心思,在其怂恿下,孙悟空偷了人参果。同时,蟠桃、御酒、金丹和人参果皆利于延年益寿。蟠桃大者可使人“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5]御酒“饮半杯”即可使人长生不老,金丹“乃仙家之至宝”,[5]而人参果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5]所以孙悟空诸次偷吃的“尝新”目的,并不是字面意思所展示的那么单纯了,其潜在目的显然离不开“诸宝”在延年益寿方面的妙用,这从孙悟空偷吃蟠桃选的是可与“日月同庚”的大桃即可看出。
  (二)伸张正义
  此类行为指的是孙悟空在西行途中,为了与普通人消除祸患而施行偷术的几次偷宝行动。首先是在车迟国,车迟国是“敬道灭僧”之国,佛门弟子在此深受奴役、朝不保夕。六丁六甲、护教伽蓝等指点众僧等待孙悟空,并称赞他“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5]之后,孙悟空一行路经此地,观看到了三清观的禳星仪式。趁此良机他决定“下去与他混一混”,[5]遂携带八戒、沙僧扰乱了仪式,偷吃了供养,搅乱了三清观。所以,此处“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显然是悟空行动的目的。在朱紫国的行动其性质与此相近。朱紫国的皇后金圣宫被金毛犼掠去,国王在一惊一忧下得患“忧疑之疾”。悟空治好了国王的痼疾,了解到得病缘由,遂决定降伏妖魔救回皇后。遭遇金毛犼的手下时,悟空说“知你这伙邪魔欺主,特展雄才,治国祛邪”。[5]很明显,这场争斗,悟空是秉着“治国祛邪”的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孙悟空采取了偷取紫金铃的手段。
  (三)扫除西去障碍
  平顶山的金角银角大王想食唐僧肉以长生不老,唐僧一行到了平顶山,落入已经等待多时的罗网。此时降服两位魔王,是前进的唯一途径。但金角、银角来自天界,有众多厉害法器护身。孙悟空想要取胜,只有偷出两位魔王的宝贝。在金兜山,是八戒等人误入青牛精幻化的楼房,落进他抓取凡人的陷阱。青牛精本身武艺虽属一般,拥有的金刚琢却可摄取百物,悟空及一众援手皆深受其害。为了取胜,悟空起意偷取金刚琢。小雷音的黄眉大王却是要与悟空争个高下,他对悟空说:“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5]可见,此处招致祸患的原因:一是悟空取经途中的活跃表现,二是黄眉大王有意自己取经以成就功果。悟空输了与黄眉大王的赌斗,为了继续取经之事,他选择救出师父师弟后偷偷溜走。
  这三次劫难,妖魔皆属仙之一派。这决定了两件事:一是有利害的法器护身,二是有地位高崇的主人庇佑。同时决定了解决此类劫难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厉害的法器偷到手,二就是请出妖魔的主人。平顶山悟空选择的是第一种并且行动成功,另两次他仍然选择了第一种,但是行动失败。不论结果,悟空的选择都是为扫除前行障碍。
  二、手段
  孙悟空的机巧心思和七十二番变化是他的基本偷盗手段,是保证他偷窃行为成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他诸次偷窃行为的共同点。这里,笔者将由孙悟空的历次偷窃行为入手,深入分析其偷窃的具体施行手段。
  (一)顺手牵羊
  这类行为指的是孙悟空偷窃时巧遇天时地利,顺手牵羊偷窃成功。总共有两次此类行为,且都是偷吃,指的是偷吃金丹和人参果这两次。孙悟空醉酒后误入兜率宫,正好遇上兜率宫四无人迹。而五庄观,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5]应邀出门,只留下两个看家童子。而且孙悟空偷人参果时,两个童子正“与唐僧说话”,[5]无暇他顾。
  (二)创造天时地利
  不同于前面两种,偷窃成功基本上是因为时运当头。这里提到的偷窃行为,其成功皆离不开孙悟空的机智灵敏和变化神功。而且这类偷窃行为在具体施行手段上,也存在着细微差别,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可以用“调虎离山”来形容,一类他采用了“美人计”,而最后一类属于“随机应变”。 1、调虎离山   偷吃蟠桃时,孙悟空是蟠桃园执事,他利用职权之便,以一句“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5]支走了一应随从。而偷吃御酒时,他假传圣旨,说“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5]将赴会的赤脚大仙骗至了他方。这之后他摇身一变,“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5]到得瑶池后,他“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即变做几个瞌睡虫”,[5]迷昏了造酒仙官等人。在车迟国偷吃供养时,孙悟空故技重施,他“念个咒语,往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去,便是一阵狂风”,[5]众道士因此“心惊胆战”,结束了禳星仪式。
  2、美人计
  美人计,即是利用美色迷惑妖魔,使其降低防御心。这里指的是朱紫国的偷宝行为。金毛犼的紫金铃收藏甚严,“他那肯放下,只是带在腰间,行住坐卧,再不离身”。[5]为了偷得此宝,孙悟空教金圣宫“把那烦恼忧愁,都且权解,使出个风流喜悦之容,与他叙个夫妻之情,教他把金铃儿与你收贮。待我取便偷了”。[5]金毛犼果然上当,把紫金铃交给了金圣宫娘娘。
  3、“随机应变”
  这类偷窃行为,指的是孙悟空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形容,蒙混过关。在平顶山,他变成了妖怪的手下倚海龙,侍立在两位魔王一旁,趁机接过真葫芦,“……拔根毫毛变个假葫芦,一样无二,捧在手中”。[5]在金兜山,他先是变作“麻苍蝇儿”入洞,入洞后即趁机“落于小妖丛里,又变做一个獾头精,慢慢的演近台边”,[5]借此查找宝贝所在。在小雷音,孙悟空偷衣钵时正值夜深人静,他“轻挪慢步,走入里面,……一层层门户甚紧……窗牗皆关,欲要下去,又恐怕窗棂儿响……摇身一变,变做一个仙鼠,俗名蝙蝠”,[5]以此越门过户找寻衣钵。
  《西游记》一书,孙悟空是最受欢迎的角色。他出生在花果山,曾经长期生活在一种彻底自由的状态。对于初出花果山的他来说,树上结的果子,“空中过鸟也该有分”(第二十四回)。所以,在他眼中,吃蟠桃、人参并非偷窃,而是一种自然天性。搅乱蟠桃宴,则是因为进入天宫后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但是天宫社会有其严格的秩序规范,“孙悟空的所为既然触犯了游戏规则,就要受到惩罚”。他因此被拘禁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彻底失去自由。所幸,重获自由的孙悟空并没有改变多少:他仍然桀骜不驯,不时借机调侃仙佛;面对困难时,他仍然自信自己可以一力解决。但那个曾经无所顾忌的孙悟空却又切实的变了:偷吃人参果时他懂得了“知止足”(第二十四回);面对神仙菩萨时学会了妥协,放过了众多仙之一派的妖魔。说到底孙悟空是变得收敛了,懂得了这个社会的行为规则。这就好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经受过生活的挫折后不得不接受大人的世界。孙悟空正是如此,他变成了有着猴子外貌的“人”,懂得了依“法”行事。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72-276.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69-170.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一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333.
  [4]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69.
  [5](明)吴承恩.西游记?图文本(第一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华盛顿?欧文的作品以浪漫的风格笔调和轻松的幽默感所著称。但其作品中也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忧郁和乡愁。本文试图从其个人人生经历、当时美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迷失的文化身份等角度来分析探讨影响其作品风格的原因,并指出正是欧文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忧郁和乡愁不单是出于个人性格的原因,同样也是新英格兰在面对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时的一种由整体文化身份的缺失所带来的集体无意识的乡愁和忧郁,
期刊
摘 要:中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商务谈判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由于来自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同时由于对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使得谈判风格出现差异。因此,在中美商务谈判中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文化理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并且指出了这些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影响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谈判风格;文化理解;差异;解析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二语互动课堂中,学生的会话中存在大量的修补,这些会话修补有自我启动的,也有他人启动的,有自我修补的,也有他人修补的。会话修补的目的是维护话者的面子,同时也保全了听者的消极面子。本文从面子的角度分析了二语课堂中会话修补的应用策略,从而帮助教师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话修补;面子;二语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
期刊
摘 要: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的选择是绝对自由的。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展示了一个极其荒诞的世界,小说对主人公约塞连为生存所做出的挣扎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表现出了当人们的生存境况荒诞无望时,人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勇于追求自由,实现自己的本质。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为切入点,探讨小说中人们生存环境的荒诞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存在主
期刊
摘 要:中国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与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前者乃“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后者以《瓦尔登湖》著称于世,虽二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国度大相径庭,却都被后人奉为“隐士”。本文试比较两者的隐逸生活,并得出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陶渊明;梭罗;隐逸;比较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52-02  一、引言  有人说,归隐于自然,一种智
期刊
摘 要:《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这两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着“精神胜利法”的典型特征,但因两位主人公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使其存在着程度和性质上的差别。对于阿Q和堂吉诃德的形象,将采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成因。  关键词:阿Q;堂吉诃德;精神胜利法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55-02  一、关
期刊
摘 要: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DVI接口作为视频数据源、利用千兆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的全彩色LED大屏幕显示控制系统的具体硬件实现方案。并对系统板卡的PCB设计,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以满足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且介绍了LED大屏幕显示文字图形编辑软件的设计要求,对文字和图形的生成方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文字和图形的生成方法。  关键词:LED大屏幕显示;图形编辑;图形生成;PC
期刊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重视和加强教学创新势在必行。做好英语教学的创新工作,我们要从变革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评价、调整课程设置等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91-02  一、引言  奈斯比特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对学习英语无兴趣,部分学生厌学英语,甚至有少数学生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班内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本文论述了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注重情感教学,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教师需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期刊
摘 要: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一门主干课程,是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基本技能的结合体。这些知识之间联系密切,不可分割,在整个教学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法无论在任务量还是教学效果上都达不到基础日语教学要求。因此,必须在基础日语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辅导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达到学习最终目的——学会学习。  关键词: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