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 SWOT分析与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mw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有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同源文化优势同时也有教育资源劣势与地方政策扶持劣势,论述中国加入RCEP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带来新发展契机及区内外高等院校竞争带来的新挑战,提出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应对策略:政府与区域组织做好顶层设计,对接RCEP发展契机,完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深化与东盟的合作,拓展境外校企合作,依托优势学科扩大来华留学规模,积极参与RCEP区域教育交流,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RCEP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 国际化 SWOT分析
  2020年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东盟十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这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也昭示着东亚东区再次成为全球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引领者。加入RCEP有助于擴大中国出口市场、促进中国与东亚区域贸易互动、改善中国外贸外部环境、助力推动中国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RCEP区域间教育交流的相关政策尽管尚未出台,但未来区域经济合作对区域间教育交流合作的促进作用是顺势而为、不言而喻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加入RCEP不仅意味着亚太地区更高级别和更深层次的开发开放,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新阶段,也预示着未来我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之间深入紧密的教育交流合作。
  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存在哪些优势与劣势?其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更好地服务于RCEP区域和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以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为研究主题,运用企业管理中经典战略分析模型—— SWOT分析法,对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广西是西南、华南乃至中南地区链接东盟各国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面向东盟国家建设的“桥头堡”,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永久举办地。广西的地理区位优势决定了其社会经济与东盟各国紧密联系,也促使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面向东盟的特色。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新使命。2017年,《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以“三大定位”为统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面向东盟、衔接欧美日韩诸国、对接港澳台地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全方位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
  (二)同源文化优势
  推进文化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广西与东盟多国亦拥有相同的语言与文化基因。如广西京族方言与越南语基本相同,壮话和泰语、老挝语、越南的岱侬语、缅甸的掸语、柬埔寨的老族语等民族语言同属壮侗语系,语法结构相同。有学者认为老挝的老龙族、泰族是从中国的壮族迁徙出去的。由此可见,广西多地与东盟多民族在历史、文化与语言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语言相似,则交流便利;文化相似,则心灵相通。语言的相通与文化的相融为促进广西和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经贸往来乃至高等教育跨境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和现实基础。笔者对广西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民办高校主要交流合作的境外高校和企业分布在泰、印、越、老、缅、柬等东南亚国家。学生境外学习交流的学校,泰、越、印、马、老、缅、柬等东南亚国家占70%。广西区内多所大学都开设了面向东盟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培养非通用语言人才。广西民办高校中,广西外国语学院开设了泰、越、印、柬、缅、老等6个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是广西外国语专业在校生人数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除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外,部分民办高校还将东南亚非通用语种作为第二外语,为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例如,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自2002年建校起就开设了泰、印、越、老、缅等多个语种专业,同时还在经贸、管理和人文类专业中开设东南亚语言第二外语,多年来形成“专业+语言”“语言+专业”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模式。该学院自2005年以来累计选派5544名在校生出国学习和实习,其中90%的学生出国学习目的地为东盟各国,成为广西民办高校学生外派规模最大的学校。由于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同源语言和文化优势,结合民办高校灵活的专业设置和办学体制,广西民办高校在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上具备独特优势,在推动与东盟各国跨境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劣势
  高等教育资源劣势与政策劣势导致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缓慢、国际化水平低。掌握优质教育资源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条件之一,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广西民办高等教育无论从教学科研、资金投入、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都与区外民办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与区内公办高等教育亦存在竞争和资源差距,因此,在推动国际化教育进程时往往力不从心。尽管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已被明确作为高校的第五大职能,但作为民办高校,当办学资金尚需忧心时,这第五大职能往往只能是“锦上添花”。主要依靠学费办学是广西民办高校普遍的运转模式,因此,广西民办高校要推动国际化发展,经济创收必定是大多数民办高校最大的动因。然而通过国际化发展实现经济创收并不是一个短暂且迅速的过程,广西民办高校在启动来华留学工作时往往因为教育资源的匮乏而处于明显劣势地位。这种劣势从项目组调查结果中体现得更为清晰。全区目前共27所民办高校,由于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尚未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因此,此次调查仅成功发放1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份,其中民办普通本科院校9份,专科院校1份。针对影响该校国际化发展的内部因素问题,有7所高校认为“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5所高校认为“学校对国际交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针对影响该校招收留学生的原因,5所高校认为是由于“学校没有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和其他政策支持”,5所高校认为“学校尚未有能吸引留学生的特色专业”,4所高校认为“留学生教育成本高,收益低,导致工作难以开展”“留学生管理机构不全,管理人员不足”等。   三、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RCEP建设机遇
  根据2019年世界银行数据,RCEP的15个成员国共有22.7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30%,GDP合计26.2万亿美元,接近全球GDP总量的三分之一,总出口额5.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8%。在中美贸易摩擦仍未平息形势下,中国加入由东盟发起的RCEP,有助于对抗逆全球化趋势,共同抵制因“美国优先”政策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及因此导致的地区性经济衰退,对中国本身而言也带来诸多机遇。尽管目前尚未形成配套的推动RCEP区域间教育交流合作的政策文件,未来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大力推动区域间教育交流合作的趋势是不言自明的。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区域主体,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抓住RCEP这一重大战略契机,制定出台系列推动RCEP区域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支持政策和办法,搭建RCEP区域内高等教育跨境交流与合作的多层次平台,為推动区域内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机遇
  对外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构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切入点,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对外开放平台,构建完善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体系。2016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20年6月中旬印发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文件都是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不仅是中央政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做了顶层设计,同时把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等目标和要求加以明确,为地方政府和各高校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引导。因此,广西各级政府与高等院校应抓住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机遇,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配套政策与发展路径。
  四、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面临区内外同类高校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区内外公办高校的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国际学生流动、境外办学、国际科研发展、国际人才引进、国际教育规则制定等方面。相比较而言,建校时间短、办学资金渠道单一、国际交流起步晚的广西民办高校尚无余力考虑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和国际科研合作等高水平项目,单就来华留学和国际师资引进等浅层次的领域也面临来自区内外各类高校的竞争。在校生出国留学虽然能提高民办高校的声誉,但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广西民办高校大都采取减免出国当年学费的政策鼓励学生出国,因此,在权衡学费减损和学生出国带来的非经济性收益时,民办高校大都会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通过招收来华留学生实现创收理论上是高校推动国际化发展的普遍动因和首要着力点,但实际上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据调查显示,广西27所民办高校中目前仅5所高校取得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其余高校尚未启动留学生教育。其中广西外国语学院至今累计招收1447名国际学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年均招生数为100~150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年均招生数50人以下,其余2所高校虽已具备招收国际学生资格,但实际上并未开始接收留学生。广西民办高校开拓来华留学教育存在的困难不仅限于自身办学条件不足、缺乏特色专业、学校知名度不高、缺乏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外,更多的挑战来自区内外公办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各层次、多方面的竞争。总体上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目前在整体实力、声誉度、专业吸引力、学校政策支持、奖学金制度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都难以与区内外公办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相抗衡,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对策略
  基于上述SWOT分析,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在RCEP背景下应着眼于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规划符合自身情况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政府与区域组织做好顶层设计,对接RCEP发展契机,完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体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单是高等院校的责任,更应是国家、地方、区域组织以及高校等众多高等教育主体共同努力的目标与任务。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早起源于德国,后又传播到英、美、澳、日等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发展,这些国家都自上而下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同时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研究。如美国先后出台《富布莱特法案》(1946)《国防教育法》(1958)《对外援助法案》(1961)《国际教育法》(1966)《国家安全教育法案》(1991)等政策法规以确定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发展方向和顶层规划。近年来,我国已从国家层面将教育对外开放作为长期国策,同时也通过颁布各种意见和办法,指导与规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然而,地方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更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地方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指导与支撑。基于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步晚、国际化发展规划不清晰、政策与经费支持不足等现状,广西应立足民办高校校情,充分利用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对接国家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指引,抓住RCEP发展契机,联合中国—东盟中心等区域组织,建立健全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深化与东盟的合作,拓展境外校企合作,依托优势学科扩大来华留学规模,积极参与RCEP区域教育交流,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高等院校作为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的主体之一,其在推动社会文化与学术国际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作为先天缺乏财政支持、自收自支为主的民办高校,经济创收理应是其推动国际化进程的最大动因,文化学术提升、师生发展等因素应次之。   為实现这些目标,广西民办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国际化发展策略:一是充分利用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与同源文化优势,深化与东盟的多维度、深层次合作。广西民办高校深化与东盟的合作不应局限于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更多应考虑与东盟国家的企业或者国内知名企业驻外分支机构等合作,开拓东盟企业实习实训项目,建立东盟实习基地等,积极促进毕业生海外就业。二是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争取企业经费支持,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规模。为应对与公办本科院校的竞争,广西民办高校可借鉴区内典型高职院校的委托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与企业,帮助留学生做到毕业即就业,以此扩大留学生规模,最终实现创收目标。三是抓住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机遇,积极参与RCEP区域教育交流,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相较于深耕东盟多年的区内老牌公办院校,广西民办高校虽然需要继续深化与东盟的多维交流与合作,但拓展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的教育交流合作也可谓另辟蹊径。广西民办高校可在原有学科基础上增设RCEP条款涉及的跨境物流、跨境服务贸易、国际投资金融、亚太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专业或课程,同时在英语和非通用语专业中设置经贸、金融、涉外法律课程模块,形成“专业+外语”“外语+专业”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应对RCEP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亚太国家语言、了解亚太国家法律法规和经贸概况的复合型国际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与战略选择[J].国际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2).
  [2]李盛兵,刘冬莲.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演变与新构想[J].高等教育研究,2013(12).
  [3]沈铭辉,郭明英.大变局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特征、影响与机遇[J].当代世界,2021(1).
  [4]杨攻研,谭予婷.RCEP的起源、内容特征与经济影响评估[J].日本研究,2020(4).
  [5]张继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山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
  【作者简介】唐燕艳(1982—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外语培训中心)项目主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师培训、外事及外语培训。
  (责编 龚维玲)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互联网+”教研组专题教研新模式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教研组传统教研模式不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集体会诊式备课”“课堂切片诊断”集体评课以及教师成长档案建立等。
3月18日,由北部湾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承办的2021年度高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会顺利举行。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勇齐,自治区外事办出国管理处处长黄振喜,北部湾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高华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罗耀光主持会议。
本文以统编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论述构建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策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解“群文阅读”内涵、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群文阅读”文本组群、基于教学目标处理好“群文阅读”几种关系。
本刊讯4月27日,全区中小学招生工作提醒会议在自治区教育厅召开。全区14个设区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或招生考试科)科长、部分中小学校校长共50人参加会议。会上通报了我区2020年以来中小学违规招生情况,传达了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要求。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目的,以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专业全面质量教学体系构建,提出完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组织机制制定、明确基本运行制度等建议,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专业全面质量教学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 全面质量 教学管理  高職院校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及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就业。
本文以八年级物理《密度》一课为例,探索以随堂实验为抓手,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总结。
【摘 要】本文分析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现状,认为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为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提供制度依循和导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构建应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设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并设计合理的评价组织框架确保评价机制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 立德树人 评价机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落实立
【摘 要】本文阐述当前部分高职体育课程存在体育课程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目标泛化;育人功能不突出;课程内容创新不够,教学手段单一;评价多样性不足;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不足;专业教师和体育资源不足等六方面的问题,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明确体育教育目标,创新立德树人理念和手段;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课程供给侧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构建“职业导向”体育课程体系;重构科学评价指标,完
本刊讯2021年防漏水和游泳安全进校园公益宜讲活动启动仪式日前在南宁市举行。据了解,广西防溺水和游泳安全公益宣讲活动2020年共走进了300多所中小学校,有近21万师生受益,间接教育影响60多万人。今年活动首站设在南宁市翡翠园学校,并将面向全区中小学,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系统地传授安全知识,提升孩子们的避险意识,保障生命健康安全。
【摘 要】本文阐述青少年死亡教育开展的基本原则,指出面向青少年的死亡教育有别于医护专业人士的死亡教育,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认知、体验与实作相结合原则,自助、他助与援助结合原则,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力原则,干预、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和面向全体与关照特殊相结合原则;采用主动教育、循序渐进、体验先行、结合困境教育等策略,才能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与自主建构生命的目的。  【关键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