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应该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既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同时也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得到协调发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改变学生的学法和改变教师的教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力求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贯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组织好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在传统教育善于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加入动手实践,让学生手脑并用,使学生不仅能够提出想法,而且能够实现想法。因此在新课标中,科学探究既是理念,又是目标,更是内容。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那么,在课堂探究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一、设计有效的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不一定非要“从零开始”,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如果每次探究活动,都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假设学生一无所知,这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相反温故而知新,承前而启后,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那些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才是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能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深层次地思考,即“跳一跳摘到桃”,像这样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1.探究性问题要有层次性
一方面,问题的提出要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问题的提出要面向所有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探究性问题要有驱动性
要想提出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探究性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情境的手段可以是初中化学实验,初中化学知识点、初中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计算题、初中化学推断题等。推理假说,也可以是资料再现、实物展示等方式。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问题背景更加生动、丰富,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魅力,使学生从问题开始,就被深深吸引,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探究活动中。
3.探究性问题本身要具有开放性或相当大的思维容量
这样才可能有更丰富的探究活动,但是探究点不一定很大、很陌生,也并不意味着探究点的选取要有多么深奥。或许越是学生熟悉的问题,学生的探究过程会更有意义。
例如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加压降温情况下会变成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能直接汽化。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既不可燃也不助燃;能溶于水生成碳酸;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具有这些性质,所以可用做致冷剂、灭火等用途。那么二氧化碳还有其他用途么?新的问题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学生自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探究,而不是教师罗列实验步骤,学生“照单抓药”。二者相比,学生的收获与体验会更加丰满。
4.探究问题虽然开放,但同样要求问题明确,语言准确简练
无论是一般问题还是探究性问题,在语言表达时都应该内容科学、表达准确、用词精练,不宜转弯太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避免课堂设问的随意性,对于课堂设问要精心设计,提高设问的有效性。
三、注意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中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初中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才操作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可能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实验更有效。要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实验,还要精心准备实验,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实验的目的、功能必须清晰可见。尤其是要学生做的演示实验更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偶发性因素、学生心理因素、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教师的意图等。
四、注意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1.激励性评价
激励学生要有针对性,适合学生的发展,挖掘不同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不要吝啬表扬,更要真诚地去赞扬。表扬学生的语言总是一味地“很好!特别好!真棒!不错。”就显得特别贫乏。所以只说好不行,还要说出好在哪?好在哪儿不是表面化的,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抓住他不容易的过程。
2.变重复强化语言为评价语言
通常情况下,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为了强化要点,往往重复学生的回答。在重复的过程中,重视了答案却忽视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因此要变重复语言为评价语言。评价语言的作用能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导向解决方法,强化知识落实。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知识,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力、方法、自我发展方向等。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恰当的评价,激发的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激活的是内因,对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意义深远。
总之,学生探究要注重思维发展;教师示范要着重启发诱导;师生交流要掌握语言的艺术。以上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改变学生的学法和改变教师的教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力求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贯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组织好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在传统教育善于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加入动手实践,让学生手脑并用,使学生不仅能够提出想法,而且能够实现想法。因此在新课标中,科学探究既是理念,又是目标,更是内容。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那么,在课堂探究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一、设计有效的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不一定非要“从零开始”,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如果每次探究活动,都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假设学生一无所知,这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相反温故而知新,承前而启后,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那些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才是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能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深层次地思考,即“跳一跳摘到桃”,像这样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1.探究性问题要有层次性
一方面,问题的提出要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问题的提出要面向所有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探究性问题要有驱动性
要想提出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探究性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情境的手段可以是初中化学实验,初中化学知识点、初中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计算题、初中化学推断题等。推理假说,也可以是资料再现、实物展示等方式。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问题背景更加生动、丰富,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魅力,使学生从问题开始,就被深深吸引,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探究活动中。
3.探究性问题本身要具有开放性或相当大的思维容量
这样才可能有更丰富的探究活动,但是探究点不一定很大、很陌生,也并不意味着探究点的选取要有多么深奥。或许越是学生熟悉的问题,学生的探究过程会更有意义。
例如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加压降温情况下会变成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能直接汽化。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既不可燃也不助燃;能溶于水生成碳酸;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具有这些性质,所以可用做致冷剂、灭火等用途。那么二氧化碳还有其他用途么?新的问题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学生自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探究,而不是教师罗列实验步骤,学生“照单抓药”。二者相比,学生的收获与体验会更加丰满。
4.探究问题虽然开放,但同样要求问题明确,语言准确简练
无论是一般问题还是探究性问题,在语言表达时都应该内容科学、表达准确、用词精练,不宜转弯太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避免课堂设问的随意性,对于课堂设问要精心设计,提高设问的有效性。
三、注意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中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初中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才操作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可能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实验更有效。要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实验,还要精心准备实验,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实验的目的、功能必须清晰可见。尤其是要学生做的演示实验更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偶发性因素、学生心理因素、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教师的意图等。
四、注意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1.激励性评价
激励学生要有针对性,适合学生的发展,挖掘不同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不要吝啬表扬,更要真诚地去赞扬。表扬学生的语言总是一味地“很好!特别好!真棒!不错。”就显得特别贫乏。所以只说好不行,还要说出好在哪?好在哪儿不是表面化的,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抓住他不容易的过程。
2.变重复强化语言为评价语言
通常情况下,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为了强化要点,往往重复学生的回答。在重复的过程中,重视了答案却忽视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因此要变重复语言为评价语言。评价语言的作用能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导向解决方法,强化知识落实。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知识,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力、方法、自我发展方向等。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恰当的评价,激发的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激活的是内因,对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意义深远。
总之,学生探究要注重思维发展;教师示范要着重启发诱导;师生交流要掌握语言的艺术。以上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