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适应社会的不断前进和人类不断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从2002年推出的素质教育改革到现在已有十一年的历史了,在这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对新课程改革在课堂中的实施提出几点看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阅读自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师变成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掌握课堂开放程度,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及自主探究呢?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开放程度的反思
所谓“开放”,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教师针对这种目标,采用的措施往往是:课堂上通常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问大家知道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种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是应该放开手脚,但是当点拨时还需要点拨,当讲授时还需要讲授。
二、新课程的理念下合作形式下的反思
新课程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运而生。课堂上表现形式通常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便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这种课堂,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实际教学中,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再次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也是合作者。当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当旁观者,应走下讲台,参与合作。教师要引导点拨,如有时学生可能对表面问题争论不休,忽视实质性,有时可能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教师应加以指导,指点迷津。教师要了解学习情况,学生已经完成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疑惑和困难,通过了解反馈,教师心中有数。师生还可以共同教学,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懂了,而且,理解得比较透彻,这时教师可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学生站到教师的讲台上,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还可以让学生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对表现突出的思维新颖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反思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下提出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这门科学从根本上体现了一种探究精神,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笔者觉得应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通过预习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弄清重难点所在,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听课与质疑,这样疑惑易解,听课效果好。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而主动提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来设置。探究应是学生随着学习的开展,随着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不断的提出问题,不断的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合作及教师引导与促进而开展的。第三是教师亲自设计配套的一周创新题。近年的高考题都出现创新题,学生往往读不懂题目意思,不知道怎么学以致用。为了适应高考,教师可以根据一周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疑问,或是在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型结合实际问题、其他各门学科,特别是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处以创新题的形式编成一张小试卷给学生练笔。既让学生感觉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又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工具。
在新课程理念下,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感受到“数学使人聪颖,数学使人严谨,数学使人深刻,数学使人缜密,数学使人坚毅,数学使人智慧 ”!
(作者单位:416200湖南省凤凰县高级中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阅读自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师变成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掌握课堂开放程度,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及自主探究呢?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开放程度的反思
所谓“开放”,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教师针对这种目标,采用的措施往往是:课堂上通常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问大家知道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种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是应该放开手脚,但是当点拨时还需要点拨,当讲授时还需要讲授。
二、新课程的理念下合作形式下的反思
新课程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运而生。课堂上表现形式通常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便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这种课堂,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实际教学中,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再次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也是合作者。当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当旁观者,应走下讲台,参与合作。教师要引导点拨,如有时学生可能对表面问题争论不休,忽视实质性,有时可能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教师应加以指导,指点迷津。教师要了解学习情况,学生已经完成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疑惑和困难,通过了解反馈,教师心中有数。师生还可以共同教学,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懂了,而且,理解得比较透彻,这时教师可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学生站到教师的讲台上,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还可以让学生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对表现突出的思维新颖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反思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下提出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这门科学从根本上体现了一种探究精神,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笔者觉得应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通过预习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弄清重难点所在,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听课与质疑,这样疑惑易解,听课效果好。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而主动提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来设置。探究应是学生随着学习的开展,随着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不断的提出问题,不断的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合作及教师引导与促进而开展的。第三是教师亲自设计配套的一周创新题。近年的高考题都出现创新题,学生往往读不懂题目意思,不知道怎么学以致用。为了适应高考,教师可以根据一周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疑问,或是在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型结合实际问题、其他各门学科,特别是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处以创新题的形式编成一张小试卷给学生练笔。既让学生感觉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又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工具。
在新课程理念下,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感受到“数学使人聪颖,数学使人严谨,数学使人深刻,数学使人缜密,数学使人坚毅,数学使人智慧 ”!
(作者单位:416200湖南省凤凰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