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新尝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些小学生作文不具体,或具体了却很平淡,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思考;又如学生不善于在阅读中积累、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再如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仅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而三者中尤其以想象能力的欠缺显得很突出。高尔基曾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未发现的环节。”新课标也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来。”为了更好地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校在观察日记、素描作文的基础上,从四年级第一学期起,让学生学习写故事作文。
  
  一、故事作文的形式
  
  1 读故事编故事。小学生都爱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把故事引入课堂,则更让他们兴奋不已,尤其是一些动画人物的故事,如《猪八戒新传》、《舒克和贝塔的故事》等。在读故事时,教给学生阅读故事的方法,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故事原来和我们三年接写的叙事作文很相似,也应该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写出人物的特点等,只是故事里的“经过”更曲折生动,更吸引入,而且故事可以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虚构,构成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甚至能把平时从电影、电视、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迁移到故事情节中去。
  2 看连环画编故事。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一般在每幅画面的下方配以简介的文字叙述(也可以是没有文字叙述的),这些文字所反映的信息量是比较有限的,这就需要借助想象,联系社会生活,来丰富故事内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经过),周围的环境,画与画之间的内在联系,事件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仔细观察,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编写故事。
  3 自画连环画后编故事。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不善于在头脑中浮现形象生动的“画面”,所以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容易患平淡无味、不具体的毛病,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他们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否则,他们的想象就无法丰富。为此,我们提倡让学生自画连环画,连环画的内容不作限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可以是社会生活中所见的人、事、景物,也可以是电视、电影中所见到的几个画面、一组镜头,甚至是自己做的神奇的梦境,自己美好的愿望。画的形式、数量由各人自定,只要所画的是一组“连环”画。依照“画——说——写”(或“画——说——评——改——写”)等步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他们自己画的连环画写成有头有尾,有较完整的情节的故事。
  4 看图片或模型编故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模型(也可以是实物等),或让学生自备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由此而进行联想,虚构一个有情节的作文内容。例如让学生四人一组,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以这四个动物为故事主人公进行讨论,确定作文内容,简单地说说故事情节,再各自编写故事,进行交流。又如在黑板上挂出一幅画着张牙舞爪的狗熊的图画,让学生观察,然后讨论:“这是一头怎样的狗熊?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副模样?它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要求学生以“环保”为主题编写一则故事。
  5 根据给定的一组词语编故事。教师出示几个关键词语,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要求学生连缀这些词语(一般不改变顺序),写出一则故事,如用上“漂亮——灾难——丑陋——痛苦——快乐”等词语,写一篇题为《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故事作文。
  6 创设情景编故事。先设计一个有趣的情景,然后从中生发出去,让学生展开创新思维,编写故事。情景的创设方法也很多,可以适时地播放一首乐曲或一组声响;可以是师生表演;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成幻灯片,多媒体电脑课件;也可以是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造能力。
  
  二、故事作文的指导
  
  1 引导观察、思考。作文是观察、思考后的书面表达,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多方面、多角度、有重点地细致观察,培养观察能力习惯。而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把观察和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一些事物看看自己是否曾经见过,与其他事物有什么不同,由此及彼还会想到些什么等等。
  2 指导阅读、积累。阅读和作文,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吐,吸收得好,才能倾吐得好。通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领悟写法。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学生大脑中,内化为的语言。二是用心摘录,将阅读到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等内容抄在笔记本上。三是赏析评议,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欣赏、分析,写出读后感。
  3 注重开拓思路。小学生在写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文章时,都是从观察事物人手的,在一股情况下,观察的顺序也就是作文的顺序(即思路)。写故事作文,没有实实在在的事物做作文的原型,思路较难展开,因此,开拓学生的思路,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使故事作文的思路畅通。
  例如:用上“漂亮——灾难——丑陋——痛苦——快乐”等词语,写一篇题《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故事作文。
  作文指导时,教师用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路:(1)“人间自有真情在”,你经历过或看到、听到过这方面的故事吗?(2)这篇作文中的主人公你想确定为谁?(3)和哪些词相关的情节,你打算作为重点内容写?(4)主人公遇到了什么灾难?这一灾难是怎样发生的?造成什么后果?(5)主人公如何痛苦?他(她)有什么表现?(6)主人公为什么在灾难之后会变得快乐呢?
  第(4)、(5)、(6)三个问题可以根据小作者安排的重点的不同而作调整,而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学生可以自主地用内部语言思考,编织出美好感人的故事。故事作文的写作,有着许多优势:
  一是故事作文的类型多样:动物故事、人物故事、社会生活故事、环保故事,科幻故事,侦破故事、武侠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学科知识故事、科普知识故事等,使作文“趣”味更浓。
  二是故事作文的写作形式较灵活,且它可以和课本中安排的作文训练并存,形成双轨作文训练的模式,有利于改变目前作文训练量不大,质量不高的现状,一定程度上还可医治以往命题作文因带有强制性,逼学生“就范”,从而使学生怕作文的通病。
  三是故事作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努力去创设情景,把生活搬到课堂,旨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我们也常有这样的困惑,在“小课堂”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对真正生活的体验和经历,经验的获得仍然还停留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交流无法深化和提高。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自然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并不能单纯地通过提高教学要求来达到,更不能以学生掌握多少的知识来衡量,而是应当通过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来达到。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关键。从我国的总体教学现状看
国际音标是整个语音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小学生是否合适?小学生能否学好国际音标?几年来,我进行了在教字母之前集中教音标的试验。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英语的能力来看,小学生不仅能学音标,而且能学得很好。下面谈谈我对小学音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趣味教学摆脱枯燥    都说国际音标难教、枯燥。是的,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小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组织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的自由王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比用规则去学来得容易。”小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撰写的。其内容来源于生活,所表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世界。课文只有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的功能才能得到最佳发挥。在教学中,我注意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回归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如:合作前学生无准备,合作中学生无合作意识,不知如何合作,而教师无事可做等等,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
生活中,人们喜爱“源头活水”,因为“源头活水”灵动活泼。在语文教学中,也面临一个如何引进“源头活水”的问题。何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呢?早在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生活是语文教学的“
古人云:“字如其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家长、教师都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也包括书法艺术的学习。但很多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只重视学生书艺的提高,而忽视了书法艺术的育人作用。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及审美情趣。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育人作用,力求在提高学生书艺的同时,也能敦行厉行,达到德艺双馨的效
案例:人教课标版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断。  师出示红蓝纸片问:前面我们可以用重叠法和数方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1:红色的大一些,因为它更高,生2:蓝色的大一些,因为它更长。生3:红色的高一些。蓝色的长一些,综合起来大概差不多。  师:差不多,是不是可以准确地说是一样大呀?(生:不能。)  师:直接观察和重叠都难以准确判断,又没有方格可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看到的课堂应该说越来越贴近学生的需要,越来越接近语文本身的特质,但同样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重视,去进一步改革。    倾向之一:“虚伪的赞扬”与“一味的夸奖”    学生每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便置以“你真棒”、“你真太了不起了”之类的褒奖。但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究竟如何呢?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不少学生的回答其实并无多少创新。有的是不着边际的内容,有的是对参考资料的一味抄袭,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