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创造危机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有效的学习定位,提高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目标定位 职业意识 危机意识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本科的理论型人才和中专的技术型人才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但从当前的课程设置上来看,“抄袭”本科院校的痕迹十分的明显;与此同时,高职学生也有一种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的想法。在此种境况下的学生,如何对自己的学习有个明确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命题而是一种思考。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定位思考,这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面前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正确认识自己,逐步规划未来
进入大学后,一种优越意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萌芽,学生们不对自己的学习做任何规划,对自己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也没有任何的期待,想到的似乎只有在高考的“压榨”后完全放松。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要面临就业了,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出路,看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笔者曾就工作意向调查过部分高职大二的学生,发现: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将向谁投放自己的简历,也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从业方向倒是能明确,但是若具体到这个行业的哪个工种却有迷糊了,似乎每一种都行而任何一种都无法胜任;还有一小部分是完全听从父母安排的,自己只是到学校取得一个文凭而已。然而,无论是那一种,都需要学生能对自己进行学习的定位,而这种定位不仅仅是在新生入学时,更需要教师、辅导员从学生的平时教育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二、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要让高职学生更能适应这个激荡的竞争社会,就必须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但是,现行的高职教育制度盲目追求技能而忽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高职学院定位太低的表现。专业技能并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因为任何人只要被赋予足够的时间、精力,都可以学会,在操作上不会有太多的困难。比如酒店中的餐饮工作、摆台等只要被告之具体操作的步骤,加以锻炼,即使不是学酒店出身的人也能很快的掌握其中的技能,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现在一些学校也提出了诸如“顶岗实习”具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力图创造就业者与用人单位的隔阂“零距离”。但这并不能用来代替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综合体现;是具有社会共性的,即具有行业内或企业内相通性的。因此,职业意识应是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或所在的企业的一种认知、一种适应,而非对所从事岗位。拥有积极的职业意识是高职学生生存的基础所在。对于岗位的认知可能因为调职、辞职等不再需要,不必使用,就如刚才提到的摆台,服务生升职到了主管,还要继续天天摆台吗?显然是不必的。但是如果缺乏职业意识,即使这个服务生升到主管,乃至经理,他对于他的工作可能无法完美胜任。极端的可以说他拥有的只是在餐厅时的摆台的技能,如何驾御岗位变化带来的差异化、陌生化,他没有这种意识,便没有对应的准备。
在对部分酒店行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积极职业意识的员工能很快得到上级的信任,获得提升的机会,并能在不断地变动中找到自己的位子。高职教育关注于如何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并在满足社会对就业者高学历要求的同时,为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简而言之,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让学生怎样抓住工作的机会,而不是成为工作的机器。
三、创造危机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在什么时候是最容易坚持学习的?当他受到外部的威胁的时候,当他不学习就可能升不了学、得不到工作的时候,当他不学习就无法生存下来的时候,人的无限潜能就会迸发,创造出许多奇迹。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在考试前,再多的知识点也能死记硬背下来?为什么评职称要考外语时丢了多年的英语书能被拾起?因为人感受到了压力,为了能应对这种强力必然强迫自己学习,平时再枯燥的书籍也会被认为充满乐趣。一些学校为了招生,一谓的强调就业率,似乎只要就读这一专业就不愁没有工作。固然,要给予就业的希望,但是不能是“承诺”工作的结果。这样的教育环境,只会助长学生学习的惰性,从而导致他们认为在校的学习无关紧要,因为有高就业率保障。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都注意到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但却忘了警告其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危机。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现状能有明晰的认识,至少他们为了自己前途也会督促学习的。所以,良好的学风并不是不可能建设,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们没有这种危机意识,感受不到就业的压力。而等到他们有切实感受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毕业离校的时候了,此时任何关于学习的话都是空话了。
[关键词]目标定位 职业意识 危机意识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本科的理论型人才和中专的技术型人才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但从当前的课程设置上来看,“抄袭”本科院校的痕迹十分的明显;与此同时,高职学生也有一种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的想法。在此种境况下的学生,如何对自己的学习有个明确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命题而是一种思考。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定位思考,这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面前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正确认识自己,逐步规划未来
进入大学后,一种优越意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萌芽,学生们不对自己的学习做任何规划,对自己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也没有任何的期待,想到的似乎只有在高考的“压榨”后完全放松。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要面临就业了,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出路,看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笔者曾就工作意向调查过部分高职大二的学生,发现: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将向谁投放自己的简历,也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从业方向倒是能明确,但是若具体到这个行业的哪个工种却有迷糊了,似乎每一种都行而任何一种都无法胜任;还有一小部分是完全听从父母安排的,自己只是到学校取得一个文凭而已。然而,无论是那一种,都需要学生能对自己进行学习的定位,而这种定位不仅仅是在新生入学时,更需要教师、辅导员从学生的平时教育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二、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要让高职学生更能适应这个激荡的竞争社会,就必须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但是,现行的高职教育制度盲目追求技能而忽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高职学院定位太低的表现。专业技能并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因为任何人只要被赋予足够的时间、精力,都可以学会,在操作上不会有太多的困难。比如酒店中的餐饮工作、摆台等只要被告之具体操作的步骤,加以锻炼,即使不是学酒店出身的人也能很快的掌握其中的技能,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现在一些学校也提出了诸如“顶岗实习”具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力图创造就业者与用人单位的隔阂“零距离”。但这并不能用来代替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综合体现;是具有社会共性的,即具有行业内或企业内相通性的。因此,职业意识应是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或所在的企业的一种认知、一种适应,而非对所从事岗位。拥有积极的职业意识是高职学生生存的基础所在。对于岗位的认知可能因为调职、辞职等不再需要,不必使用,就如刚才提到的摆台,服务生升职到了主管,还要继续天天摆台吗?显然是不必的。但是如果缺乏职业意识,即使这个服务生升到主管,乃至经理,他对于他的工作可能无法完美胜任。极端的可以说他拥有的只是在餐厅时的摆台的技能,如何驾御岗位变化带来的差异化、陌生化,他没有这种意识,便没有对应的准备。
在对部分酒店行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积极职业意识的员工能很快得到上级的信任,获得提升的机会,并能在不断地变动中找到自己的位子。高职教育关注于如何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并在满足社会对就业者高学历要求的同时,为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简而言之,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让学生怎样抓住工作的机会,而不是成为工作的机器。
三、创造危机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在什么时候是最容易坚持学习的?当他受到外部的威胁的时候,当他不学习就可能升不了学、得不到工作的时候,当他不学习就无法生存下来的时候,人的无限潜能就会迸发,创造出许多奇迹。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在考试前,再多的知识点也能死记硬背下来?为什么评职称要考外语时丢了多年的英语书能被拾起?因为人感受到了压力,为了能应对这种强力必然强迫自己学习,平时再枯燥的书籍也会被认为充满乐趣。一些学校为了招生,一谓的强调就业率,似乎只要就读这一专业就不愁没有工作。固然,要给予就业的希望,但是不能是“承诺”工作的结果。这样的教育环境,只会助长学生学习的惰性,从而导致他们认为在校的学习无关紧要,因为有高就业率保障。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都注意到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但却忘了警告其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危机。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现状能有明晰的认识,至少他们为了自己前途也会督促学习的。所以,良好的学风并不是不可能建设,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们没有这种危机意识,感受不到就业的压力。而等到他们有切实感受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毕业离校的时候了,此时任何关于学习的话都是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