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激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情趣,经历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内容 能力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导向作用,变枯燥的数学为丰富的数学,变单调的数学为灵动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创设性地利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
1.情境中激活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分开,学生单纯为学数学而学数学,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与现实生活脱离的数学现象。现行新的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大量生活情境贯穿着教学的始末。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学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教学内容活了起来。
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这课时,教师设计以“逛文具店”的生活情境串讲:星期六晚上,李华和妈妈去逛文具店,走进店里,各种各样的文具琳琅满目,每种文具的价格各不相同,最少的是一毛的橡皮檫,还有十多元的文具盒。妈妈带了5张10元的钞票,3张5元的钞票,10个一元的硬币。在虚拟的情境中,吸引学生来到一个蕴含着数学问题的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钱是多少?妈妈付了哪几种人民币?……然后,让同桌互相交流,解答所提问题。通过“逛文具店”这一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表现的非常活跃,情不自禁地随着教师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情境中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并把解决问题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探究的状态,体验数学的快乐。
如:教学简单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提出问题:要想知道长兴隆超市门口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你有什么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献计献策,有的说:“掐好时间,一个一个数过去。”有的说:“数三分钟的数量,然后除以3,就是每分钟的平均值。”……小组同学热烈讨论方法,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协作统计机动车经过情况。再汇总学生实践的资料,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讨论:你有什么发现?最后进行班级汇报。俗话说;要让学生学会游泳,就必须让学生置于水的环境里。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与同伴共同研究方法,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到一些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在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统计。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就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发展”。
3.情境中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设不同的情境,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创造开放的空间,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利息》这课时,如纸上谈兵,内容枯燥数量关系抽象。为此我设计了生活情境:
(1)多媒体展现储蓄活动。
(2)参加过储蓄活动的学生回答储蓄的意义。
(3)过一年或几年后把钱取出,是否与原来一样多?为什么?银行是怎么计算的?(引出几个概念:本金、利率、年限、利息、税后利息。)
(4)列举一些生活实例。由于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很快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整个教室充满积极思考探索的气氛,学生的思维处于被激活的最佳状态。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到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情境中,构建了开放的课堂,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欲;在情境中,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总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激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趣,经历事情發生发展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内容 能力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导向作用,变枯燥的数学为丰富的数学,变单调的数学为灵动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创设性地利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
1.情境中激活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分开,学生单纯为学数学而学数学,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与现实生活脱离的数学现象。现行新的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大量生活情境贯穿着教学的始末。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学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教学内容活了起来。
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这课时,教师设计以“逛文具店”的生活情境串讲:星期六晚上,李华和妈妈去逛文具店,走进店里,各种各样的文具琳琅满目,每种文具的价格各不相同,最少的是一毛的橡皮檫,还有十多元的文具盒。妈妈带了5张10元的钞票,3张5元的钞票,10个一元的硬币。在虚拟的情境中,吸引学生来到一个蕴含着数学问题的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钱是多少?妈妈付了哪几种人民币?……然后,让同桌互相交流,解答所提问题。通过“逛文具店”这一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表现的非常活跃,情不自禁地随着教师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情境中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并把解决问题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探究的状态,体验数学的快乐。
如:教学简单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提出问题:要想知道长兴隆超市门口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你有什么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献计献策,有的说:“掐好时间,一个一个数过去。”有的说:“数三分钟的数量,然后除以3,就是每分钟的平均值。”……小组同学热烈讨论方法,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协作统计机动车经过情况。再汇总学生实践的资料,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讨论:你有什么发现?最后进行班级汇报。俗话说;要让学生学会游泳,就必须让学生置于水的环境里。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与同伴共同研究方法,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到一些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在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统计。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就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发展”。
3.情境中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设不同的情境,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创造开放的空间,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利息》这课时,如纸上谈兵,内容枯燥数量关系抽象。为此我设计了生活情境:
(1)多媒体展现储蓄活动。
(2)参加过储蓄活动的学生回答储蓄的意义。
(3)过一年或几年后把钱取出,是否与原来一样多?为什么?银行是怎么计算的?(引出几个概念:本金、利率、年限、利息、税后利息。)
(4)列举一些生活实例。由于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很快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整个教室充满积极思考探索的气氛,学生的思维处于被激活的最佳状态。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到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情境中,构建了开放的课堂,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欲;在情境中,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总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激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趣,经历事情發生发展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