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教育,历来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教育者无一例外地将这类课程列入其教学内容,它是教化人、感悟人、塑造人、陶冶人,培养人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容。
10年文革动乱,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我们还在“窝里斗”的时候,世界经济在大踏步前进,当噩梦终于醒来的时候,国人才发现我们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已经非常遥远了,正所谓“天上只一日,地下一千年”,当时,中国人的面前摆着两条道路,一条就是怨天尤人,自干落后,永远地跟在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后面爬行,另一条是奋起直追,把丢掉的时间赶回来,选择哪一条路将决定了十一亿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世纪伟人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雄才大略,拨乱反正,为我们描绘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指明了方向。
经济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因此,教育便成为“振兴中华”的核心所在,能否培养一大批有觉悟、有道德、有知识、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能否实现“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关键。这里着重指出:“有创造能力”是一切优秀人才最重要的特点。那么教育又如何来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开拓与创造”不是知识而是能力,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显然,我们更需要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有这样一个调查,很能说明教育如何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联与美国相继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他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阵营,为了主宰世界,他们在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竞争激烈的展开,到了上个世纪5060年代,苏联在各方面都领先与美国,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更是遥遥领先,并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业绩。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惊恐万状,赶快派出他们的联邦调查局到处刺探情报,希望找出前苏联领先的真正原因,调查的结果最终落到了苏联的教育上,美国人在研究中发现,苏联各类学校在课程的开设上与美国基本相同,只是苏联更加重视艺术教育,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等相关课程,国家为每一所学校都配备了钢琴、舞蹈房和美术教学专用教室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充实到各个学校,甚至乡村小学。到此为止,美国人认为他们找到了在竞争中苏联人领先的真正原因,是艺术教育培养了苏联青年一代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本来就能歌善舞的俄罗斯民族,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并且使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个史实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国家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所有被称得上“人才”的人都必须具备一个共同的素质,那就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艺术教育是培养这种素质最有效的手段!
显然,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修订了一系列艺术教育的课程来实施“美育”,其用意在于尽快培养出实现“改革开放”宏伟蓝图所急需的人才。
艺术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能否使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够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是否能够真正得以实施的大问题,实事证明,我们的教育现状与党的教育方针是有距离的,党的教育方针旨在培养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知识、勇于创造的人才,而我国教育的现实是“升学率”成了教育的主宰,一切与升学无关的教育内容,全被束之高阁,回顾一下这些年来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境遇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中小学,艺术类课程被称做“副科”,而语、数、外等课程叫“主科”,音、体、美被戏做“小三门”,这类课程的教师自然也被列为“附属”的行列,尤其是重点中学,许多艺术学科的教师根本没课上,或开的课被“主科”占用,他们经常会被安排在工会、团委之类的部门帮忙,在广大农村,许多学校根本不开这类课程,多少年也没进过一个专职的音乐或美术教师,或者随便安排一个什么人胡乱教一通完事,究其原因,再简单不过了,那是由于这些学科的学习成绩对“升学”意义不大,即便是报考音、美等专业,由于一直不算升学率,校长们也不必为此操心,艺术教育实施的再差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政绩”,这种现象延续了很长时间。最近,在中学艺术教育上又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校长们突然重视艺术教育了,他们到处寻找有教学经验的音乐或美术教师,开办各类艺术补习班,有的校长甚至在高年级家长会上极力动员学生学艺术,有句著名的动员词:“如果你文化课学不好,请改学艺术吧!”原因是“这类学校对文化要求低,好考”,其实,这种转变并不是校长们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是新出台的政策将艺术类高考也列入“升学率”了!说到底还是“升学率”在作怪,置党的教育方针于不顾,置教育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宗旨于不顾,“升学率”成了教育的代名词,看看,片面追求升学率将中国的教育害到何种地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必然是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教育,把传授知识与塑造人割裂开来,这样的教育不能使一个民族真正崛起!让我们在看看改革开放近20年,我国的经济虽然得到高速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科学技术仍然缺少自主产权,大量的工业生产依然依附外国人的核心技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点中科技自主产权占80%以上,而我国却只有1%,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要对此负责,我们的教育经常以学生考得高分为荣,就在前不久,我市有个学校,公然将某个学生的高分赫然公布在学校的大门口,以显示其教学水平,试问,一个人的高分能说明什么?我们的媒体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某人考出国外某名校历史最高分”,可是世界科学大奖却很少奖给中国人,诺贝尔科学奖就没有一个由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获得,这难道还不能明证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党和国家在制定“十一五”计划中特别提到“创新经济”这个新理念,发展“创新经济”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仰仗教育对培养人创造精神的关注!
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需要,从人类诞生的初始,就产生了,艺术活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标志,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方式最典型的反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都具有创造性,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创造的产物,它遵循这样的规律。感知一表达一创造一愉悦。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有许多切身的感受,而人类有着强烈地表达这些感受的愿望,运用艺术手段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这些感受中有现实的和期望的,现实的是经历的再现,而期望的却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创新,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都具有创造性,而这种创造的动力出自于主观的愿望,都源于对生存状态改善的需求,说到底都源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既然艺术反映了人类的精神实质,也必然影响到人类对其他事物的认识,深刻地了解艺术及艺术创造的规律,对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不懂艺术就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更无法体验创造所带来的喜悦,一个不热爱艺术的人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历史上伟大的人几乎都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如爱因斯坦,许多大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如达芬奇,他们的成长经历最能说明艺术与人的成才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艺术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也可以塑造人高尚灵魂,大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艺术为美而产生,因创造而发展,艺术引导人追求真、善、美、新,热爱艺术的人,一定会拒绝假、恶、丑、朽,因此,艺术使人走向光明与崇高。
艺术成就了人,而人也离不开艺术,人是有精神的,而人的精神同样需要食粮来滋养,这种食粮就是愉悦,人类需要精神上的愉悦,而最能使人产生愉悦感的就是艺术,因为艺术研究人产生愉悦的心理过程,艺术追求美与人所产生的共鸣,在动物世界中只有人类需要艺术,那么艺术也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标志,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人类对精神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艺术教育是国民最基本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优劣关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决不能掉以轻心,草率行事。
10年文革动乱,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我们还在“窝里斗”的时候,世界经济在大踏步前进,当噩梦终于醒来的时候,国人才发现我们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已经非常遥远了,正所谓“天上只一日,地下一千年”,当时,中国人的面前摆着两条道路,一条就是怨天尤人,自干落后,永远地跟在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后面爬行,另一条是奋起直追,把丢掉的时间赶回来,选择哪一条路将决定了十一亿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世纪伟人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雄才大略,拨乱反正,为我们描绘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指明了方向。
经济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因此,教育便成为“振兴中华”的核心所在,能否培养一大批有觉悟、有道德、有知识、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能否实现“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关键。这里着重指出:“有创造能力”是一切优秀人才最重要的特点。那么教育又如何来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开拓与创造”不是知识而是能力,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显然,我们更需要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有这样一个调查,很能说明教育如何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联与美国相继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他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阵营,为了主宰世界,他们在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竞争激烈的展开,到了上个世纪5060年代,苏联在各方面都领先与美国,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更是遥遥领先,并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业绩。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惊恐万状,赶快派出他们的联邦调查局到处刺探情报,希望找出前苏联领先的真正原因,调查的结果最终落到了苏联的教育上,美国人在研究中发现,苏联各类学校在课程的开设上与美国基本相同,只是苏联更加重视艺术教育,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等相关课程,国家为每一所学校都配备了钢琴、舞蹈房和美术教学专用教室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充实到各个学校,甚至乡村小学。到此为止,美国人认为他们找到了在竞争中苏联人领先的真正原因,是艺术教育培养了苏联青年一代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本来就能歌善舞的俄罗斯民族,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并且使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个史实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国家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所有被称得上“人才”的人都必须具备一个共同的素质,那就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艺术教育是培养这种素质最有效的手段!
显然,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修订了一系列艺术教育的课程来实施“美育”,其用意在于尽快培养出实现“改革开放”宏伟蓝图所急需的人才。
艺术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能否使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够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是否能够真正得以实施的大问题,实事证明,我们的教育现状与党的教育方针是有距离的,党的教育方针旨在培养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知识、勇于创造的人才,而我国教育的现实是“升学率”成了教育的主宰,一切与升学无关的教育内容,全被束之高阁,回顾一下这些年来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境遇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中小学,艺术类课程被称做“副科”,而语、数、外等课程叫“主科”,音、体、美被戏做“小三门”,这类课程的教师自然也被列为“附属”的行列,尤其是重点中学,许多艺术学科的教师根本没课上,或开的课被“主科”占用,他们经常会被安排在工会、团委之类的部门帮忙,在广大农村,许多学校根本不开这类课程,多少年也没进过一个专职的音乐或美术教师,或者随便安排一个什么人胡乱教一通完事,究其原因,再简单不过了,那是由于这些学科的学习成绩对“升学”意义不大,即便是报考音、美等专业,由于一直不算升学率,校长们也不必为此操心,艺术教育实施的再差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政绩”,这种现象延续了很长时间。最近,在中学艺术教育上又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校长们突然重视艺术教育了,他们到处寻找有教学经验的音乐或美术教师,开办各类艺术补习班,有的校长甚至在高年级家长会上极力动员学生学艺术,有句著名的动员词:“如果你文化课学不好,请改学艺术吧!”原因是“这类学校对文化要求低,好考”,其实,这种转变并不是校长们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是新出台的政策将艺术类高考也列入“升学率”了!说到底还是“升学率”在作怪,置党的教育方针于不顾,置教育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宗旨于不顾,“升学率”成了教育的代名词,看看,片面追求升学率将中国的教育害到何种地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必然是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教育,把传授知识与塑造人割裂开来,这样的教育不能使一个民族真正崛起!让我们在看看改革开放近20年,我国的经济虽然得到高速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科学技术仍然缺少自主产权,大量的工业生产依然依附外国人的核心技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点中科技自主产权占80%以上,而我国却只有1%,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要对此负责,我们的教育经常以学生考得高分为荣,就在前不久,我市有个学校,公然将某个学生的高分赫然公布在学校的大门口,以显示其教学水平,试问,一个人的高分能说明什么?我们的媒体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某人考出国外某名校历史最高分”,可是世界科学大奖却很少奖给中国人,诺贝尔科学奖就没有一个由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获得,这难道还不能明证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党和国家在制定“十一五”计划中特别提到“创新经济”这个新理念,发展“创新经济”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仰仗教育对培养人创造精神的关注!
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需要,从人类诞生的初始,就产生了,艺术活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标志,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方式最典型的反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都具有创造性,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创造的产物,它遵循这样的规律。感知一表达一创造一愉悦。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有许多切身的感受,而人类有着强烈地表达这些感受的愿望,运用艺术手段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这些感受中有现实的和期望的,现实的是经历的再现,而期望的却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创新,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都具有创造性,而这种创造的动力出自于主观的愿望,都源于对生存状态改善的需求,说到底都源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既然艺术反映了人类的精神实质,也必然影响到人类对其他事物的认识,深刻地了解艺术及艺术创造的规律,对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不懂艺术就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更无法体验创造所带来的喜悦,一个不热爱艺术的人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历史上伟大的人几乎都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如爱因斯坦,许多大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如达芬奇,他们的成长经历最能说明艺术与人的成才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艺术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也可以塑造人高尚灵魂,大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艺术为美而产生,因创造而发展,艺术引导人追求真、善、美、新,热爱艺术的人,一定会拒绝假、恶、丑、朽,因此,艺术使人走向光明与崇高。
艺术成就了人,而人也离不开艺术,人是有精神的,而人的精神同样需要食粮来滋养,这种食粮就是愉悦,人类需要精神上的愉悦,而最能使人产生愉悦感的就是艺术,因为艺术研究人产生愉悦的心理过程,艺术追求美与人所产生的共鸣,在动物世界中只有人类需要艺术,那么艺术也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标志,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人类对精神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艺术教育是国民最基本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优劣关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决不能掉以轻心,草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