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活力的源泉,是科技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 探究式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觉得知识还是听老师直接讲授来得快。再加上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陈旧和晦涩,使不少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记忆一些空洞理论,没有深思穷究的必要。这就容易使探究式教学陷于冷场而难以深入。
2.教师担心教学费时费力而又难以引导
不少教师认为,使学生在思索、讨论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这是“惊险的跳跃”。这个过程费时费力,常常出现教学计划难以按时完成的现象。学生的讨论有时偏离主题、有时议而不决、有时以偏概全、有时纯粹是毫无意义的口水仗。这些就使探究式教学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3.探究的深度难以把握
探究通常当然是越深入越好,但对具体的教学来讲却未必如此,因为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探究深度不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但如果探究超出课程要求的范围,教师就有点为难了。是鼓励学生进一步讨论呢?还是踩刹车停下来?若是后者,一些学生的探讨积极性就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二、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和克服的。新编的教材克服了旧教材陈旧僵化、抽象晦涩和远离生活的弊端,呈现出简洁明快、新颖实用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为探究式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及其教学实践也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学生素质基础。笔者认为,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可以克服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1.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原则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所谓“知识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思想政治课以往给许多人的印象是“假大空”,这就使学生对它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提高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的积极性,就必须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实践。教师确定的探究话题必须贴近生活,善于从日常小事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而得出本质和规律性的结论。比如从分币淡出生活谈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从种粮补贴谈社会公平和城乡统筹发展等。
2.知己知彼、循序渐进原则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就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水平有大体正确的估计,这就是要“知彼”。教师也要“知己”,知道自己对相关讨论话题中哪些了如指掌,哪些还把握不大,哪些还不能用学生熟悉的词汇表述等。切忌粗心大意而使自己陷于被动。比如谈宏观调控时,学生可能会提到宏观调控的失效和财政支出的浪费和腐败现象等,教师对此都要有心理准备。
探究话题要具体化,不能大而化之。这样才能使探究循序渐进,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使讨论结果来得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3.学贵有疑、思想民主原则
现代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发达,使现在的中学生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中学生头脑中也没有旧的条条框框,因此他们在某些知识点上完全有可能比教师掌握得还好,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教师思想要民主,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探索,有疑问才有创新。
4.知行合一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成果,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行动来体现。没有实践行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都是空谈。而且,实践是探究发现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深入体会所学知识,而且能发现现有知识的不足和漏洞,从而为日后的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思想政治课需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高尚的觉悟。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同和深入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其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其在学以致用中探索真理和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泉君主编.著名教育家演讲鉴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 任忠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叶小楣,刘国平编著.中国师德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陕西省富平县流曲中学)
一、 探究式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觉得知识还是听老师直接讲授来得快。再加上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陈旧和晦涩,使不少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记忆一些空洞理论,没有深思穷究的必要。这就容易使探究式教学陷于冷场而难以深入。
2.教师担心教学费时费力而又难以引导
不少教师认为,使学生在思索、讨论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这是“惊险的跳跃”。这个过程费时费力,常常出现教学计划难以按时完成的现象。学生的讨论有时偏离主题、有时议而不决、有时以偏概全、有时纯粹是毫无意义的口水仗。这些就使探究式教学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3.探究的深度难以把握
探究通常当然是越深入越好,但对具体的教学来讲却未必如此,因为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探究深度不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但如果探究超出课程要求的范围,教师就有点为难了。是鼓励学生进一步讨论呢?还是踩刹车停下来?若是后者,一些学生的探讨积极性就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二、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和克服的。新编的教材克服了旧教材陈旧僵化、抽象晦涩和远离生活的弊端,呈现出简洁明快、新颖实用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为探究式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及其教学实践也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学生素质基础。笔者认为,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可以克服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1.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原则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所谓“知识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思想政治课以往给许多人的印象是“假大空”,这就使学生对它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提高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的积极性,就必须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实践。教师确定的探究话题必须贴近生活,善于从日常小事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而得出本质和规律性的结论。比如从分币淡出生活谈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从种粮补贴谈社会公平和城乡统筹发展等。
2.知己知彼、循序渐进原则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就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水平有大体正确的估计,这就是要“知彼”。教师也要“知己”,知道自己对相关讨论话题中哪些了如指掌,哪些还把握不大,哪些还不能用学生熟悉的词汇表述等。切忌粗心大意而使自己陷于被动。比如谈宏观调控时,学生可能会提到宏观调控的失效和财政支出的浪费和腐败现象等,教师对此都要有心理准备。
探究话题要具体化,不能大而化之。这样才能使探究循序渐进,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使讨论结果来得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3.学贵有疑、思想民主原则
现代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发达,使现在的中学生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中学生头脑中也没有旧的条条框框,因此他们在某些知识点上完全有可能比教师掌握得还好,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教师思想要民主,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探索,有疑问才有创新。
4.知行合一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成果,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行动来体现。没有实践行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都是空谈。而且,实践是探究发现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深入体会所学知识,而且能发现现有知识的不足和漏洞,从而为日后的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思想政治课需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高尚的觉悟。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同和深入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其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其在学以致用中探索真理和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泉君主编.著名教育家演讲鉴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 任忠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叶小楣,刘国平编著.中国师德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陕西省富平县流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