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想过往的体验,或男性见了美女,女性见了帅哥,或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或听到一句温暖的话语,请问,您胸前膻中部位有何反应?心里咯噔一下?心头一紧?心中一酸?您可能还会说,有时我的心噔噔地就要蹦出来了。
甲骨文的心字,现都按心脏肉体形状来解释,当然不能说错,只是给不出更深层的文化意义。而我说这还指称石碓、杵臼,即“舂”字。大家联想一下,这与每分钟七八十次主血脉的心及那感觉之心不是很像吗?都是咯噔咯噔地有节奏地运动,有节奏地响。或许会问,这有什么深层意义吗?
看一下奏乐的奏字——没有了臼,但手持杵在上下舂动,似乎也听到了有节奏的声音,原来奏是从日常捣米中生出来的。再看,《诗·小雅》有“以奏肤公”、“乐具入奏”;《周礼》有“九奏乃终,谓之九成”;《乐记》有“节奏合以成文”。
心是节奏?
故心有心弦之说。《乐记》有关于乐心之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那此钵鼓的节奏果然是从乐心吗?请看礼乐的“礼”字。
礼字在战国时代,上面还是两只手持一杵,只不过下面由臼换成了豆,有的加上了示声的口。这节奏是礼吗?闻所未闻!《说文》有“礼,履也。”《左传》有“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大戴礼记》有“冠、昏、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也。”难道礼与集体行动有关?
想一想运动会上的检阅队,或军队列队走正步……都是靠节奏控制协调的,但靠节奏不明显的韵律来协调肯定不行。《乐记》谓:“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看来,礼既合人体的自然节奏又契音乐节奏是靠谱的。
看《管子》:“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荀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老子想尔注》:“圣人治,灵其心,实其腹。心者,规也。”亲们看可证否?
这里谈的正形正德心规是不是心灵几何呢?所谓心灵几何就是直观的经验的几何,与希腊的推导几何不同,但与柏拉图未失直观的理念倒是相近。庄子曰:“自古有形名。”《荀子》:“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成名是从神生的,刑名或形名是从分类范畴说的,文名是从规则说的。管子的形名倒与荀子的成名同。
你看侧心“忄”与"小"有多少差别?是很难摆脱的。当然,古人有原型局限的心,肯定还有如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大心。荀子:“心者,神明之主也。”何谓神明呢?管子:“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失之必乱,得之必治。”也就是说管子的心或神明是不能思的。
《素问》有“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则精神将夺也矣”。只要头倾视深精神便被夺走,这便是心主神明之根抵。与脑主神明已泾渭分明了。《素问》还有“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我们的大心,可明否?
甲骨文的心字,现都按心脏肉体形状来解释,当然不能说错,只是给不出更深层的文化意义。而我说这还指称石碓、杵臼,即“舂”字。大家联想一下,这与每分钟七八十次主血脉的心及那感觉之心不是很像吗?都是咯噔咯噔地有节奏地运动,有节奏地响。或许会问,这有什么深层意义吗?
看一下奏乐的奏字——没有了臼,但手持杵在上下舂动,似乎也听到了有节奏的声音,原来奏是从日常捣米中生出来的。再看,《诗·小雅》有“以奏肤公”、“乐具入奏”;《周礼》有“九奏乃终,谓之九成”;《乐记》有“节奏合以成文”。
心是节奏?
故心有心弦之说。《乐记》有关于乐心之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那此钵鼓的节奏果然是从乐心吗?请看礼乐的“礼”字。
礼字在战国时代,上面还是两只手持一杵,只不过下面由臼换成了豆,有的加上了示声的口。这节奏是礼吗?闻所未闻!《说文》有“礼,履也。”《左传》有“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大戴礼记》有“冠、昏、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也。”难道礼与集体行动有关?
想一想运动会上的检阅队,或军队列队走正步……都是靠节奏控制协调的,但靠节奏不明显的韵律来协调肯定不行。《乐记》谓:“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看来,礼既合人体的自然节奏又契音乐节奏是靠谱的。
看《管子》:“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荀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老子想尔注》:“圣人治,灵其心,实其腹。心者,规也。”亲们看可证否?
这里谈的正形正德心规是不是心灵几何呢?所谓心灵几何就是直观的经验的几何,与希腊的推导几何不同,但与柏拉图未失直观的理念倒是相近。庄子曰:“自古有形名。”《荀子》:“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成名是从神生的,刑名或形名是从分类范畴说的,文名是从规则说的。管子的形名倒与荀子的成名同。
你看侧心“忄”与"小"有多少差别?是很难摆脱的。当然,古人有原型局限的心,肯定还有如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大心。荀子:“心者,神明之主也。”何谓神明呢?管子:“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失之必乱,得之必治。”也就是说管子的心或神明是不能思的。
《素问》有“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则精神将夺也矣”。只要头倾视深精神便被夺走,这便是心主神明之根抵。与脑主神明已泾渭分明了。《素问》还有“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我们的大心,可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