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实验准备、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环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
  作者简介:宫贵贞(1973-),女,河北临城人,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讲师;储济明(1970-),男,安徽潜山人,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 徐州 221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GJ127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51-02
  应用型本科不同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其培养的人才介于研究型与职业技术型应用人才之间。[1,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和研究能力,属于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将来的工作中要求具有较强的行业应用能力和以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3]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在化学教学中,实验课显得尤其重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化学教学的成败及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所以非常具有挑战性。但目前实验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全包式”,即教师把实验的一切都准备很充分,教师把理论、步骤、现象讲解的很透彻,学生听,然后照着教师讲的及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完全束缚、限制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思维僵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操作者,很难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大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的兴趣。鉴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目前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弊端,急需进行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一个实验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很多,可以培养学生查阅相关知识和仔细观察的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去查找相关知识,同时使自己有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去动手操作的欲望。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精神和理念,所以在化学实验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以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课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措施。药物化学实验是徐州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第七学期的一门专业实验课。学生马上面临做毕业设计以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该门实验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锻炼,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岗位需要和激烈的竞争。
  1.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课争取上好第一堂课,给学生分析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和重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是混学分。认为实验课不重要,也学不到什么知识,就是按教师要求和课本上的操作步骤做一遍,走出实验室即忘记了今天做的什么,有哪些需要掌握的。使学生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意识到理论课上学到的,实验课同样能学到,但实验课上能学到的东西,理论课上学不到。学生思想意识发生改变后,自然就激发了求知欲,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会主动配合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化学实验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把实验需要的一切材料、仪器都准备好,第一个环节学生完全不参与;实验过程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的,学生独自完成的仅限于第三个环节。这就失去了实验课的意义,学生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数据处理,这与理论课教学相差无异。适当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部分实验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对实验有感性认识,对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大有好处。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体谅到教师准备实验的辛苦,怀一份感恩之心,从而使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
  3.课前预习
  实验课的预习环节往往被学生所忽略,要么根本不预习,要么就是机械的预习,简单的照着课本抄一遍,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应加强预习环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要熟悉实验书上的理论、方法及步骤等,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探索、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加工信息,从资料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做实验之前已对实验的理论、步骤了然于胸,做实验就会得心应手,可能会观察到一些与预料不同的现象,又可激发学生去探索出现新现象的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检查一定要落到实处。比如提问问题,采取激励措施让学生争相回答;同时进行预习报告的书面检查。预习效果直接与期末成绩相关,这样会大大调动学生的预习主动性及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4.鼓励学生试讲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把理论、步骤、现象等进行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及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笔者通过与学生转换“教”与“学”的角色,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试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5.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数据及有关现象,并善于思考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如在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中,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很具有挑战性。实验中,用到几种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并且交替滴加77%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酐。每加一种物质的现象不同,原因是什么,以及在提纯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是什么。前两次在交替滴加77%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酐时,加入乙酸酐反应液会变成乳黄色糊状物,当间隔5min加入氢氧化钠后,糊状物溶解变为亮黄色溶液。当到第三、第四次醋酐和77%氢氧化钠溶液交替加入时,现象又有所不同。加入乙酸酐后开始无糊状物生成,溶液呈黄色,随后溶液变浑浊,乳黄色糊状物生成。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入,糊状物逐渐溶解,完全溶解后,溶液呈黄色。醋酐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会引起溶液pH值变化,而磺胺的PKa值最高,乳黄色糊状物可能是磺胺。加入乙酸酐溶液之前溶液为碱性,加入乙酸酐后pH降低,磺胺最先析出;加入氢氧化钠后pH升高,析出的磺胺再次溶解。随着醋酐和77%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原料磺胺含量减少,生成的糊状物应为双乙酰化物生成。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试着解释原因,有助于机理的理解,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
  6.论文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采用论文式书写格式,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常误认为做实验最大的收获是实验的成功,其实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会有更大的收获。鼓励学生详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书。
  7.课程考核方法
  该门课程期末总成绩由五部分组成:总成绩(100%)=出勤(10%)+ 实验预习报告(10%)+ 实验技能操作(20%)+实验总结报告(10%)+ 综合考试(50%)。出勤率占了10%的比例,缺课达到三分之一则无资格参加期末考试,从而无形中给学生以压力,不能逃课。同时实验预习和实验总结报告各占10%,实验操作技能占到了20%,从而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实验课的本质。该考核方式强调了平时成绩的重要性,使有些平时不重视实验课,只想最后背背过关的学生,难以过关,从而使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大大减少。采取该种考核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可发挥引导作用,提出难度适中、逻辑合理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求把实验的预习做充分,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去探索、研究,并指导学生加工信息从资料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试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数据及有关现象,并善于思考各种现象的原因;实验报告的书写尽量采用论文式书写格式,考核方式应充分体现实验课的本质,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部分实验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提前对实验有感性认识,对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韦宗发.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特征与规格定位[J].高教论坛,2012,(11):3-5,43.
  [2]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20-222.
  [3]马楠.探究式教学模式在PLC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2,(22):41.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在铁力市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到哈尔滨参观考察了四所学校,总体感受: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是有特色的品牌.rn让校园
摘要:先论述了线性代数应用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育部的教改项目“用MATLAB和建模实践改造线性代数课程”着手,分析了利用MATLAB和建模改造线性代数课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线性代数;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MATLAB  作者简介:陈利霞(1979-),女,湖北浠水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学文(1979-),男,湖北浠水人,桂林电子科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话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体系”“模式”“套路”的训练,由此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亲自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华美的文章来。  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作文洋溢着情感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身社会 感悟生活 积贮情感    作文教学必须具备大语文观念,将其从课
科技新闻的传播不但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新闻方面的编辑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科技新闻不仅传播新闻内容,还传递给广大观众科技知识,担负着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任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绘本因其本身图文并茂获得了很多小学生的喜欢.在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当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构建良好的英语课堂阅读气氛,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准
期刊
写记叙性文章重在讲故事,而要把故事讲好、讲生动,我个人认为下边的六招可以运用。    一、故事中的故事    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小故事中套小故事,就像这山过了那山到,山山相连。有的故事套的是重复的故事,虽然是重复的,但给人回味之享;有的套的是新故事,使读者通过对前后故事叠加起来进行对比、联系,产生一种递进、新奇之感。  在2004年央视一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严顺开主演的小品《粮票的故事》里,爷爷向孙
在批阅学生周记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向我倾诉写作的苦恼和询问作文的技巧,这让我深有感触。写作,本应是“我手写我心”的心灵的折射,可现在却成了让学生害怕的“洪水猛兽”。学生视写作为畏途,现状堪忧。而批改作文又历来是我们语文教师最感头疼最感无奈的一项工作,不但耗费的时间多、精力大,而且教学的成效也往往不明显。如此看来,“写作”已经让师生双方均感疲惫不堪,其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和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提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健康的课程资源;要尽可能地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的英语视听资料.英文原版绘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