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法对患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震动感觉阈值及踝肱指数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39例T2DM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81例给予传统西药治疗,经过双下肢中药熏洗2周1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58例经过单纯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VPT及ABI变化。结果实验组T2DM患者VPT及ABI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熏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临床有效性,对下肢血管病变的VPT及ABI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中药熏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震动感觉阈值;踝肱指数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这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指下肢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和闭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由于难以准确量化因近年来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未将其纳入结果评估指标中,这也是临床上足溃疡和感染经常在晚期发现的部分原因。在我国根据ABI检查,50岁以上患者中LEAD的患病率高达6.9%-23.8%。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PAD筛查。伴有PAD发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应该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其入院时VPT> 10V,ABI<1 .0,均为异常。其中男性73例,女性66例;最小年龄35,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8.08±9.24岁。
1.2 方法 将139例T2DM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81例经过双下肢中药熏洗2周1个疗程的治疗,结合西药治疗2周,对照组58例经过单纯的西药治疗。
1.2.1两组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等,降糖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在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上给予血塞通 0.4g加入盐水中静滴,弥可保 500ug加入盐水中静滴,每日一次。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验组对T2DM患者给予双下肢中药熏洗2周1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中药熏洗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2周后按VPT 下降、ABI升高视为控制有效。比较2组VPT 、ABI控制有效率。
1.2.2熏洗组方特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用纯中药药浴制剂,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手足麻木、瘙痒、刺痛药方组成:忍冬藤20g、乳香10g、没药10g、络石藤30g、威灵仙10g、红花10g、白芍10g、桑枝10g、桂枝10g、独活10g、乌梢蛇10g、甘草10 g;②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手足凉、痛药方组成:艾叶10 g、川乌10 g、草乌10 g、川芎10 g、透骨草10 g、威灵仙10 g、川椒10 g、生桂枝10 g、麻黄10 g、白芥子10 g、木瓜10 g、赤芍10 g;③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或者干性坏疽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多,有腐肉药方组成:生黄芪10 g、苦参30 g、忍冬藤30g、地肤子30g、生大黄20g、红花10 g、蒲公英30 g、皂角刺10 g、白芷10 g。加水熬成汤剂,量为400 ~ 500mL,将药液倒入足疗盆内泡脚,保持恒温在38 ~40℃ ,每次30min,每天1 次,2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中药泡足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观察水温,防止因病人操作失误而烫伤。
1.3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集数据经专人双录入,统计软件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时VPT 、ABI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药熏洗治疗2周后,按VPT、ABI控制率评定,实验组81例患者,有69例VPT下降,占85.1%,对照组58例患者, 有30例VPT下降,占51.7%,两组经t检验,t=5.327 ,P=0.0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81例患者,有63例ABI升高,占77.7%,对照组58例患者,有34例ABI升高,占58.6%,两组经t检验,t=4.412 ,P=0.02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观察结果显示VPT与ABI有较高的负性相关性,发现当VPT >10 且ABI≤1.0时,随着VPT增高, ABI 也在相应的减低。VPT 越高, 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越大。震动感觉阈值检查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能较稳定地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 并预测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性 。ABI 越低, 足部溃疡的发生率越高, 所以提示临床诊疗时要重视VPT 与ABI 的数值, 同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防止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4.讨论
观察发现熏洗通过皮肤的吸收、经络的传导,激发调节神经及脏腑功能,疏通气血,达到化瘀导滞、祛除病邪目的。从本研究的对比分析可看出,经过中熏洗治疗与西药活血化瘀、营养周围神经的治疗,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VPT下降率,占85.1%,ABI上升率,占77.7%,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分别为51.7%,58.6%)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t=5.327 P=0.021,t=4.412 P=0.029,P<0.05)。可见中药特殊配方熏洗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中药熏洗治疗可以更好控制下肢血管病变进展,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更快的改善。
综上所述,通过中药熏洗治疗可以,可以更好的控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同时手足麻木、瘙痒、刺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足凉、痛显著减轻;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或者干性坏疽有脓性分泌物的,脓性分泌物的渗出减少,新鲜肉芽组织长出,创口收敛变小。我们的及早干预及治疗,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防止其并发症的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翁建平,纪立农,陆菊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J],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13(4):43.
[2]David Levy,糖尿病神经病变[J],糖尿病临床实践规范,2014,10:19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法对患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震动感觉阈值及踝肱指数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39例T2DM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81例给予传统西药治疗,经过双下肢中药熏洗2周1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58例经过单纯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VPT及ABI变化。结果实验组T2DM患者VPT及ABI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熏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临床有效性,对下肢血管病变的VPT及ABI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中药熏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震动感觉阈值;踝肱指数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这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指下肢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和闭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由于难以准确量化因近年来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未将其纳入结果评估指标中,这也是临床上足溃疡和感染经常在晚期发现的部分原因。在我国根据ABI检查,50岁以上患者中LEAD的患病率高达6.9%-23.8%。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PAD筛查。伴有PAD发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应该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其入院时VPT> 10V,ABI<1 .0,均为异常。其中男性73例,女性66例;最小年龄35,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8.08±9.24岁。
1.2 方法 将139例T2DM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81例经过双下肢中药熏洗2周1个疗程的治疗,结合西药治疗2周,对照组58例经过单纯的西药治疗。
1.2.1两组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等,降糖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在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上给予血塞通 0.4g加入盐水中静滴,弥可保 500ug加入盐水中静滴,每日一次。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验组对T2DM患者给予双下肢中药熏洗2周1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中药熏洗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2周后按VPT 下降、ABI升高视为控制有效。比较2组VPT 、ABI控制有效率。
1.2.2熏洗组方特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用纯中药药浴制剂,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手足麻木、瘙痒、刺痛药方组成:忍冬藤20g、乳香10g、没药10g、络石藤30g、威灵仙10g、红花10g、白芍10g、桑枝10g、桂枝10g、独活10g、乌梢蛇10g、甘草10 g;②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手足凉、痛药方组成:艾叶10 g、川乌10 g、草乌10 g、川芎10 g、透骨草10 g、威灵仙10 g、川椒10 g、生桂枝10 g、麻黄10 g、白芥子10 g、木瓜10 g、赤芍10 g;③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或者干性坏疽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多,有腐肉药方组成:生黄芪10 g、苦参30 g、忍冬藤30g、地肤子30g、生大黄20g、红花10 g、蒲公英30 g、皂角刺10 g、白芷10 g。加水熬成汤剂,量为400 ~ 500mL,将药液倒入足疗盆内泡脚,保持恒温在38 ~40℃ ,每次30min,每天1 次,2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中药泡足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观察水温,防止因病人操作失误而烫伤。
1.3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集数据经专人双录入,统计软件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时VPT 、ABI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药熏洗治疗2周后,按VPT、ABI控制率评定,实验组81例患者,有69例VPT下降,占85.1%,对照组58例患者, 有30例VPT下降,占51.7%,两组经t检验,t=5.327 ,P=0.0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81例患者,有63例ABI升高,占77.7%,对照组58例患者,有34例ABI升高,占58.6%,两组经t检验,t=4.412 ,P=0.02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观察结果显示VPT与ABI有较高的负性相关性,发现当VPT >10 且ABI≤1.0时,随着VPT增高, ABI 也在相应的减低。VPT 越高, 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越大。震动感觉阈值检查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能较稳定地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 并预测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性 。ABI 越低, 足部溃疡的发生率越高, 所以提示临床诊疗时要重视VPT 与ABI 的数值, 同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防止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4.讨论
观察发现熏洗通过皮肤的吸收、经络的传导,激发调节神经及脏腑功能,疏通气血,达到化瘀导滞、祛除病邪目的。从本研究的对比分析可看出,经过中熏洗治疗与西药活血化瘀、营养周围神经的治疗,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VPT下降率,占85.1%,ABI上升率,占77.7%,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分别为51.7%,58.6%)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t=5.327 P=0.021,t=4.412 P=0.029,P<0.05)。可见中药特殊配方熏洗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中药熏洗治疗可以更好控制下肢血管病变进展,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更快的改善。
综上所述,通过中药熏洗治疗可以,可以更好的控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同时手足麻木、瘙痒、刺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足凉、痛显著减轻;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或者干性坏疽有脓性分泌物的,脓性分泌物的渗出减少,新鲜肉芽组织长出,创口收敛变小。我们的及早干预及治疗,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防止其并发症的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翁建平,纪立农,陆菊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J],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13(4):43.
[2]David Levy,糖尿病神经病变[J],糖尿病临床实践规范,2014,1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