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意味着学生学习要摆脱“他主”的束缚,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一、书应该让学生自己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最终是体现在学生成长目标达成度上。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习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读书方法,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要让学生在读前有一定的认识,并以此为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许这些方法看似老生常谈,在笔者看来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记,让学生切实把学习看做是自己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地读书的事情做好,完成在阅读中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了主人公的经历了与文本相互对话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读书的方法是极具个性化的,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包打天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为学生设置学习超市,最经常听到的教学语言就是 “你想学哪一部分就学哪一部分,想怎样学就怎样学”,这种学习内容的自选,无疑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的理念。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文本个性的问题,并非所有的文章都适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指导学生读书不能离开具体的文本,不能为了追赶时髦而忍心地简单肢解文本,而冲淡了文本的意境。
二、问应让学生自己提
“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种寻找疑问。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然,我们面对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老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类,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切不可虚晃一招,表面看学生小手如林,热热闹闹,提出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结果还是回到预设的教案中来,这种让学生钻圈的方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话由学生自己说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把自己的感悟充分地表达出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作为结论性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通过学习一定有所收获,尽管表达上也许不太尽人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时而旁敲侧击,时而正面引导,委婉地逼近问题的实质,最终问题解决的表述还是要学生来完成。
四、事让学生自己做
新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面,我认为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校内校外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老师要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进行指导,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锤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设置新闻摘抄本。我们在与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班规”:要求学生每天摘录一至两条新闻,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报纸、电视,也可以是网络。(2)根据课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弥补课内的阅读量。具体是要求每个学生从喜欢的书籍中每天至少阅读 1000字以上的材料,适当撰写读书笔记,每个月全班交流一次。
五、学由学生自己评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重点探讨的话题之一,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平台。我们在班级白板上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谁的红旗多”的评比栏,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表现评出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品就是小红旗。谁的朗读精彩,谁的进步明显,谁解决了大家解决不了的难题,谁的发言最有创意感悟最深刻,谁就有机会得到小红旗。
另外,我们也把自评和互评的机制运用到作文的评改中。在给出习作要求的同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文章,把优点和缺点都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特别在老师的引导下互评习作时,学生都能够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虚心地学习他们的长处,诚恳向对方指出不足之处。这种文字化的对话与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更是提升了他们自主能力、表达能力。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一、书应该让学生自己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最终是体现在学生成长目标达成度上。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习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读书方法,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要让学生在读前有一定的认识,并以此为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许这些方法看似老生常谈,在笔者看来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记,让学生切实把学习看做是自己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地读书的事情做好,完成在阅读中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了主人公的经历了与文本相互对话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读书的方法是极具个性化的,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包打天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为学生设置学习超市,最经常听到的教学语言就是 “你想学哪一部分就学哪一部分,想怎样学就怎样学”,这种学习内容的自选,无疑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的理念。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文本个性的问题,并非所有的文章都适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指导学生读书不能离开具体的文本,不能为了追赶时髦而忍心地简单肢解文本,而冲淡了文本的意境。
二、问应让学生自己提
“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种寻找疑问。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然,我们面对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老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类,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切不可虚晃一招,表面看学生小手如林,热热闹闹,提出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结果还是回到预设的教案中来,这种让学生钻圈的方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话由学生自己说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把自己的感悟充分地表达出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作为结论性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通过学习一定有所收获,尽管表达上也许不太尽人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时而旁敲侧击,时而正面引导,委婉地逼近问题的实质,最终问题解决的表述还是要学生来完成。
四、事让学生自己做
新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面,我认为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校内校外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老师要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进行指导,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锤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设置新闻摘抄本。我们在与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班规”:要求学生每天摘录一至两条新闻,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报纸、电视,也可以是网络。(2)根据课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弥补课内的阅读量。具体是要求每个学生从喜欢的书籍中每天至少阅读 1000字以上的材料,适当撰写读书笔记,每个月全班交流一次。
五、学由学生自己评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重点探讨的话题之一,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平台。我们在班级白板上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谁的红旗多”的评比栏,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表现评出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品就是小红旗。谁的朗读精彩,谁的进步明显,谁解决了大家解决不了的难题,谁的发言最有创意感悟最深刻,谁就有机会得到小红旗。
另外,我们也把自评和互评的机制运用到作文的评改中。在给出习作要求的同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文章,把优点和缺点都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特别在老师的引导下互评习作时,学生都能够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虚心地学习他们的长处,诚恳向对方指出不足之处。这种文字化的对话与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更是提升了他们自主能力、表达能力。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