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和一生的职业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对浙江师范大学2006级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他们对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现状。调查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学生自身与学校等方面的多重问题,高校应从理念、队伍和体系等多角度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指导;问卷调查
一、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数据来自2009年6月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浙江师范大学2006级在校大学生。一共分发问卷10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772份。样本构成状况如下:性别:男性占33.5%,女性占66.5%;年级:大一占1.2%,大二占3.4%,大三占95.4%;年龄:20岁占3.5%,21岁占12.8%,22岁占34.8%,23岁占44.3%,24岁占3.6%。为保证样本容量和样本专业分布结构的代表性,我们抽取了校本部15个学院29个专业以及行知学院19个专业;文科生占51.5%,理科生占48.5%。
(二)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在对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问卷的初稿,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认知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在人力资源专家指导下,通过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了解3年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规划愿望、规划知识、掌握现状、职业意向等,分析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需求、困难所在。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就业现状,改编、修订一份适合我校大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
(三)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的:进行较大样本空间的调查,检验问卷的项目适合性以及信度和效度;验证提出的假设;探讨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认知状况,以及对学校提供的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而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特点。
方法:全部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版本进行。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状况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
该统计量是反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回答情况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见,近半数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般了解(48.6%),了解很少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3.8%,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了2.8%,在大学三年级的同学中,仍有如此大比例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甚少,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还有待提高。
2.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解决职业生涯困惑的途径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开展教育(38.3%)和自学(36.5%),这说明大学生除了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发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外,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渠道,学校教学工作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有73.9%的大学生在碰到职业生涯困惑时选择咨询学校就业指导相关部门和亲戚同学朋友,这反映了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决策。另一方面,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在该数据统计中所占比例均很小(6.1%与3.9%),这表明社会力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介入还远远不够。
(二) 大学生对个人职业选择的认知状况
1.将来希望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
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大三的学生明确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并对此展开调查研究该职业的具体工作的人不到7%,绝大多数的同学停留在一个对以后的职业有想法但是不知道不了解该职业的具体工作的状态(比较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大学生占了89.9%)。同时,居然还有3.8%的高年级大学生很不了解或者没有考虑过毕业后的打算,这说明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缺失。
2.毕业时职业选择的明确程度
对大学生职业选择明确程度的调查显示了与职业了解程度同样的结果,很好的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有明确选择的不到8%,尽管比较明确的占了52%,但是这其中不乏主观臆断者,真正到了择业时会有一大批同学加入到摇摆不定的阵营中。同样也该统计数据中也出现了高达6%很不明确和没有考虑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
为了弄清大学生对学校相关工作的满意程度,我们让学生对目前学校提供的四个服务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打1—5分,然后将满意度的平均分进行了排序,结果见表2。
由表3可见,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有关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等的培训最为不满,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而对老师的水平和提供的就业信息则相对处于比较满意状态。这说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依旧放在为学生搭建与用人单位沟通的平台上,而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两项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不仅国家、政府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自身也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学校没有很好的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忽视了对理念、技巧等的培训。
三、结论与启示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显现出来,可以说学校、学生、家长都没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以下将从学生自身和所在学校两个层面来深入分析。
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期间没有贯彻职业生涯规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基本的了解。学生在初育阶段从未接触过任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印象或者家人朋友的表述来判断对某个专业的喜好。进入大学校园后同样只是通过专业教师、学长的讲解来描绘本专业的前景,而不是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来认识自我、认知职业,通过对自身价值观、能力、性格和兴趣的探索来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途径。一方面大学生对了解职业环境信息和具体方法不重视,另一方面也因为了解外部世界需要利用较多的外部资源而比较难办。探索自我、探索工作世界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大学阶段没有目标、缺乏动力、随波逐流,以致虚度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即使是有职业理想的学生也仅仅是停留在对未来职业表现出一种向往,而没有根据职业理想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其次,大学生对职业环境欠缺了解,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就业观念仍需转变。大学生求职前没有掌握职业的具体内容、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发展前景和趋势等基本的职业环境信息,在求职过程中对行业、对工作单位都没有深入调查分析,缺乏对形势与职业本身的了解,一味追求工作的稳定性和物质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更不考虑个体的能力以及个人的特点,这些导致大学生就业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同时,“铁饭碗”、精英就业、“学而优则仕”一类的错误观念以及家长的“家本位”思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使得大学生择业就业缺乏科学性。
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提到足够的高度,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辅导。
首先,高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教育部要求就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为1:500,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未达到这一水平。每个高校的校级就业指导部门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几十人,这些人还要负责为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开拓就业市场、组织校园招聘、进行就业管理等一系列事务性工作,因而全身心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的专职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其余大部分就业指导人员则是由辅导员兼职,他们不仅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也被诸多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的事务围绕,很难给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此相对,欧美发达国家就业专职人员达到1:200,而且他们的就业工作人员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全部凭证上岗。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同样面临如此的尴尬处境。2008年,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走向理想的职业人生。分析教育部的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入校之日开始,全员化、全程化,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逐渐探索、定位。而目前的处境是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同样只能以现有的思政干部为教学班底,这也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与普及。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全校性的、全员参与的氛围。目前高校内各层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统一,大部分高校教师还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支持理念,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处于口头上重要、实际上不重要的尴尬处境。专业教师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其职责之一去落实,更没有认识到教学工作本身就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渠道,导致光凭学校就业部门单一简单的指导很难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家长、老师等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全员育人的氛围。
再次,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组织,以高校为基础的毕业生职业辅导体系有待发展和完善。目前高校组织机构中负责职业生涯规划的校级职能部门基本上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也由其一手包办。而就业指导中心一般为学校学生处或招就处的一个副处级部门,在学校机构中权限较小,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构思和建议很难得到重视和配合,自然也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尤其是难以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根据市场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再加上我国复杂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户籍制度使就业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如就业协议书的审核盖章、就业方案的报批、就业报到证的办理、毕业生档案的转递、学生户口的迁移等。就业指导部门凭现有的人手每天疲于应付,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思考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由于人手和时间的关系,目前的就业指导部门更多的在行使就业管理的职能,为学生开展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对就业指导中心来说视乎是一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艰巨任务。
(二)如何更有效、全面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学生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动自觉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贯穿大学四年的、必须学好的必修课来对待。同时,家长也应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为依据,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类型给予科学的引导。而目前的现状是学生以及家长的认识均不到位,这就对高校这一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就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出笔者的几点意见。
1.将职业生涯规划提到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贯彻理念,健全体制。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还没有将重视落到实处。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之中,在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各有关单位部门特别是学院一级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教学工作,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思政干部、班主任要肩负起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个性化指导的使命。
2.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学校可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分为专职人员、校内专家、兼职人员和校外专家四个组成部分,保证这四个部分成员的一定比例。专职人员和校内专家需具备较高的学历,在人力资源、心理学或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兼职人员需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校外专家要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代表用人单位从需求者的角度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同时,要对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促进其考取资格证书,持证上岗,使他们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从而能较好地适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以达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的目的。有了强大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后还需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学校要系统地设置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根据大学的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点的教育。同时充分利用职业评测工具、社会实践活动、开设讲座、提供咨询、设立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以课外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做出科学的职业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服务。
学校不仅要开设相应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还需要从多方面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各个高校现有的就业网站提供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资料,设置网上个性化咨询和生涯指导,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讲座和建立多方合作的实践平台,给学生展示、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战略思想以及从事该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等,使学生尽早认识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尽早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应成为学校今后加强职业指导的一个方向。
笔者以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均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还在摸索着前进。而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大量存在凸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这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学生的需求也很多样化,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抓住机遇,利用各方有利条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俊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
[2]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01).
[3]万清祥,王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对2001—2006年间231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指导;问卷调查
一、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数据来自2009年6月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浙江师范大学2006级在校大学生。一共分发问卷10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772份。样本构成状况如下:性别:男性占33.5%,女性占66.5%;年级:大一占1.2%,大二占3.4%,大三占95.4%;年龄:20岁占3.5%,21岁占12.8%,22岁占34.8%,23岁占44.3%,24岁占3.6%。为保证样本容量和样本专业分布结构的代表性,我们抽取了校本部15个学院29个专业以及行知学院19个专业;文科生占51.5%,理科生占48.5%。
(二)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在对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问卷的初稿,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认知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在人力资源专家指导下,通过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了解3年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规划愿望、规划知识、掌握现状、职业意向等,分析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需求、困难所在。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就业现状,改编、修订一份适合我校大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
(三)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的:进行较大样本空间的调查,检验问卷的项目适合性以及信度和效度;验证提出的假设;探讨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认知状况,以及对学校提供的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而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特点。
方法:全部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版本进行。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状况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
该统计量是反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回答情况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见,近半数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般了解(48.6%),了解很少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3.8%,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了2.8%,在大学三年级的同学中,仍有如此大比例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甚少,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还有待提高。
2.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解决职业生涯困惑的途径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开展教育(38.3%)和自学(36.5%),这说明大学生除了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发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外,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渠道,学校教学工作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有73.9%的大学生在碰到职业生涯困惑时选择咨询学校就业指导相关部门和亲戚同学朋友,这反映了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决策。另一方面,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在该数据统计中所占比例均很小(6.1%与3.9%),这表明社会力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介入还远远不够。
(二) 大学生对个人职业选择的认知状况
1.将来希望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
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大三的学生明确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并对此展开调查研究该职业的具体工作的人不到7%,绝大多数的同学停留在一个对以后的职业有想法但是不知道不了解该职业的具体工作的状态(比较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大学生占了89.9%)。同时,居然还有3.8%的高年级大学生很不了解或者没有考虑过毕业后的打算,这说明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缺失。
2.毕业时职业选择的明确程度
对大学生职业选择明确程度的调查显示了与职业了解程度同样的结果,很好的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有明确选择的不到8%,尽管比较明确的占了52%,但是这其中不乏主观臆断者,真正到了择业时会有一大批同学加入到摇摆不定的阵营中。同样也该统计数据中也出现了高达6%很不明确和没有考虑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
为了弄清大学生对学校相关工作的满意程度,我们让学生对目前学校提供的四个服务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打1—5分,然后将满意度的平均分进行了排序,结果见表2。
由表3可见,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有关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等的培训最为不满,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而对老师的水平和提供的就业信息则相对处于比较满意状态。这说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依旧放在为学生搭建与用人单位沟通的平台上,而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两项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不仅国家、政府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自身也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学校没有很好的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忽视了对理念、技巧等的培训。
三、结论与启示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显现出来,可以说学校、学生、家长都没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以下将从学生自身和所在学校两个层面来深入分析。
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期间没有贯彻职业生涯规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基本的了解。学生在初育阶段从未接触过任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印象或者家人朋友的表述来判断对某个专业的喜好。进入大学校园后同样只是通过专业教师、学长的讲解来描绘本专业的前景,而不是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来认识自我、认知职业,通过对自身价值观、能力、性格和兴趣的探索来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途径。一方面大学生对了解职业环境信息和具体方法不重视,另一方面也因为了解外部世界需要利用较多的外部资源而比较难办。探索自我、探索工作世界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大学阶段没有目标、缺乏动力、随波逐流,以致虚度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即使是有职业理想的学生也仅仅是停留在对未来职业表现出一种向往,而没有根据职业理想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其次,大学生对职业环境欠缺了解,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就业观念仍需转变。大学生求职前没有掌握职业的具体内容、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发展前景和趋势等基本的职业环境信息,在求职过程中对行业、对工作单位都没有深入调查分析,缺乏对形势与职业本身的了解,一味追求工作的稳定性和物质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更不考虑个体的能力以及个人的特点,这些导致大学生就业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同时,“铁饭碗”、精英就业、“学而优则仕”一类的错误观念以及家长的“家本位”思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使得大学生择业就业缺乏科学性。
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提到足够的高度,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辅导。
首先,高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教育部要求就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为1:500,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未达到这一水平。每个高校的校级就业指导部门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几十人,这些人还要负责为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开拓就业市场、组织校园招聘、进行就业管理等一系列事务性工作,因而全身心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的专职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其余大部分就业指导人员则是由辅导员兼职,他们不仅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也被诸多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的事务围绕,很难给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此相对,欧美发达国家就业专职人员达到1:200,而且他们的就业工作人员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全部凭证上岗。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同样面临如此的尴尬处境。2008年,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走向理想的职业人生。分析教育部的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入校之日开始,全员化、全程化,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逐渐探索、定位。而目前的处境是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同样只能以现有的思政干部为教学班底,这也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与普及。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全校性的、全员参与的氛围。目前高校内各层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统一,大部分高校教师还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支持理念,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处于口头上重要、实际上不重要的尴尬处境。专业教师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其职责之一去落实,更没有认识到教学工作本身就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渠道,导致光凭学校就业部门单一简单的指导很难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家长、老师等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全员育人的氛围。
再次,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组织,以高校为基础的毕业生职业辅导体系有待发展和完善。目前高校组织机构中负责职业生涯规划的校级职能部门基本上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也由其一手包办。而就业指导中心一般为学校学生处或招就处的一个副处级部门,在学校机构中权限较小,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构思和建议很难得到重视和配合,自然也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尤其是难以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根据市场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再加上我国复杂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户籍制度使就业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如就业协议书的审核盖章、就业方案的报批、就业报到证的办理、毕业生档案的转递、学生户口的迁移等。就业指导部门凭现有的人手每天疲于应付,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思考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由于人手和时间的关系,目前的就业指导部门更多的在行使就业管理的职能,为学生开展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对就业指导中心来说视乎是一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艰巨任务。
(二)如何更有效、全面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学生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动自觉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贯穿大学四年的、必须学好的必修课来对待。同时,家长也应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为依据,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类型给予科学的引导。而目前的现状是学生以及家长的认识均不到位,这就对高校这一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就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出笔者的几点意见。
1.将职业生涯规划提到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贯彻理念,健全体制。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还没有将重视落到实处。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之中,在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各有关单位部门特别是学院一级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教学工作,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思政干部、班主任要肩负起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个性化指导的使命。
2.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学校可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分为专职人员、校内专家、兼职人员和校外专家四个组成部分,保证这四个部分成员的一定比例。专职人员和校内专家需具备较高的学历,在人力资源、心理学或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兼职人员需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校外专家要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代表用人单位从需求者的角度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同时,要对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促进其考取资格证书,持证上岗,使他们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从而能较好地适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以达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的目的。有了强大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后还需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学校要系统地设置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根据大学的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点的教育。同时充分利用职业评测工具、社会实践活动、开设讲座、提供咨询、设立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以课外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做出科学的职业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服务。
学校不仅要开设相应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还需要从多方面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各个高校现有的就业网站提供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资料,设置网上个性化咨询和生涯指导,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讲座和建立多方合作的实践平台,给学生展示、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战略思想以及从事该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等,使学生尽早认识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尽早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应成为学校今后加强职业指导的一个方向。
笔者以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均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还在摸索着前进。而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大量存在凸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这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学生的需求也很多样化,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抓住机遇,利用各方有利条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俊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
[2]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01).
[3]万清祥,王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对2001—2006年间231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