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最重要的部分,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方面能发展他们的阅读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更顺利地学习。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展开探究,以期能为广大小学语文工作者提供可行有效的阅读习惯培养方法及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方法
从近年来的阅读教学情况来看,依然有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的兴趣点较低,阅读速度慢、效果差,反应到考试卷中,则是阅读题失分较多,这也会导致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读题、审题能力较弱。因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督和教育责任。接下来,笔者从五个层面尝试分析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
一、更新理念,注重自主閱读习惯培养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管理意识较差,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倡导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主动转变陈旧的阅读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促使其端正阅读动机,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二、组织活动,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既要在课内给学生引入教材外的阅读资源,还可以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活动的形式要注重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确保所有学生多能主动地参与进去。如举办“诗歌朗读大赛”“名著诵读大赛”等竞赛,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进去,进一步理解诗歌、名著作品。组织“课文知识竞赛”或“史料知识抢答赛”,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检测,在竞争背景下,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会主动去收集、整理和阅读课文延伸出来的知识背景,拓展自身的阅读面,同时还能提高阅读技巧,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三、读写读思读背结合,提升阅读思维
读写结合法在语文教学中屡试不爽,主要体现在课内词语积累、课堂小练笔和课外读书笔记三个方面。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第一,熟读课文,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积累写作素材。第二,归纳概括主旨大意,可以要求学生概括课文主旨或者每段主要内容,或复述一本书的故事发展经过。第三,书写心得体会,即要求学生在完成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阅读后,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既能训练其阅读思维,又能提升其写作水平。
读思结合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前设计阅读任务,要求小学生课前自主预学思考,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同时提出质疑。例如,阅读《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预学,找到文中描写草原之美的语句。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对重点知识的记忆也有帮助。
读背结合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可以通过熟读成诵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手法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被送方法,从而实现对重点词句的长时记忆。
四、训练方法,促进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生也逐渐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并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却做不到活学活用,对积累的素材也无法做到信手拈来。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细心观察并意识到这一点,然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积累方法。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要引导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境下去积累,如何积累。针对中高段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通过圈点勾画、熟读背诵经典文段、勤翻工具书的方式进行阅读积累。
五、遴选读物,避免自主盲目课外阅读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目,但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没有做到有效监督。学生经常下课、放学后就抛到脑后,回家也不同父母说有亲子阅读任务,以为教师不检查就能逃过去。所以,语文教师要改变现有的课外阅读教学观念和指导方法。一方面要精心筛选提供给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合适的课外书目,书中内容的篇幅长短、图文比例、主题等都是教师要考虑的要素,只有通盘考虑,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想要去阅读,并在自主课外阅读中享受到课上阅读教材课文不曾有的乐趣。如让1-3年级小学生阅读《小猪唏哩呼噜》《安徒生童话》;让4-6年级学生阅读《科学王国里的故事》,《130个科学游戏》等。还可以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或题材偏好有针对性地推荐,如为活泼好动的学生推荐具含有曲折情节的《木偶奇遇记》;为文静内向的学生推荐唯美、充满梦幻色彩的《中外神话传说》。另一方面,还可以抓住课内阅读课文解读的机会,进行拓展延伸阅读,弥补教材课文的不足。如在教学原著节选课文的时候,设计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想要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充分重视对他们的阅读指导工作,注重激发自主阅读意识和兴趣,鼓励学生平时注重阅读积累,提升阅读量,储备写作素材,切实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魏秀芳.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探析[J].才智,2020(17):104.
[2]姜金丽.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兴趣阅读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0(16):181.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四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40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方法
从近年来的阅读教学情况来看,依然有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的兴趣点较低,阅读速度慢、效果差,反应到考试卷中,则是阅读题失分较多,这也会导致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读题、审题能力较弱。因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督和教育责任。接下来,笔者从五个层面尝试分析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
一、更新理念,注重自主閱读习惯培养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管理意识较差,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倡导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主动转变陈旧的阅读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促使其端正阅读动机,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二、组织活动,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既要在课内给学生引入教材外的阅读资源,还可以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活动的形式要注重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确保所有学生多能主动地参与进去。如举办“诗歌朗读大赛”“名著诵读大赛”等竞赛,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进去,进一步理解诗歌、名著作品。组织“课文知识竞赛”或“史料知识抢答赛”,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检测,在竞争背景下,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会主动去收集、整理和阅读课文延伸出来的知识背景,拓展自身的阅读面,同时还能提高阅读技巧,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三、读写读思读背结合,提升阅读思维
读写结合法在语文教学中屡试不爽,主要体现在课内词语积累、课堂小练笔和课外读书笔记三个方面。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第一,熟读课文,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积累写作素材。第二,归纳概括主旨大意,可以要求学生概括课文主旨或者每段主要内容,或复述一本书的故事发展经过。第三,书写心得体会,即要求学生在完成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阅读后,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既能训练其阅读思维,又能提升其写作水平。
读思结合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前设计阅读任务,要求小学生课前自主预学思考,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同时提出质疑。例如,阅读《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预学,找到文中描写草原之美的语句。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对重点知识的记忆也有帮助。
读背结合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可以通过熟读成诵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手法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被送方法,从而实现对重点词句的长时记忆。
四、训练方法,促进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生也逐渐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并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却做不到活学活用,对积累的素材也无法做到信手拈来。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细心观察并意识到这一点,然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积累方法。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要引导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境下去积累,如何积累。针对中高段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通过圈点勾画、熟读背诵经典文段、勤翻工具书的方式进行阅读积累。
五、遴选读物,避免自主盲目课外阅读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目,但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没有做到有效监督。学生经常下课、放学后就抛到脑后,回家也不同父母说有亲子阅读任务,以为教师不检查就能逃过去。所以,语文教师要改变现有的课外阅读教学观念和指导方法。一方面要精心筛选提供给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合适的课外书目,书中内容的篇幅长短、图文比例、主题等都是教师要考虑的要素,只有通盘考虑,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想要去阅读,并在自主课外阅读中享受到课上阅读教材课文不曾有的乐趣。如让1-3年级小学生阅读《小猪唏哩呼噜》《安徒生童话》;让4-6年级学生阅读《科学王国里的故事》,《130个科学游戏》等。还可以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或题材偏好有针对性地推荐,如为活泼好动的学生推荐具含有曲折情节的《木偶奇遇记》;为文静内向的学生推荐唯美、充满梦幻色彩的《中外神话传说》。另一方面,还可以抓住课内阅读课文解读的机会,进行拓展延伸阅读,弥补教材课文的不足。如在教学原著节选课文的时候,设计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想要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充分重视对他们的阅读指导工作,注重激发自主阅读意识和兴趣,鼓励学生平时注重阅读积累,提升阅读量,储备写作素材,切实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魏秀芳.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探析[J].才智,2020(17):104.
[2]姜金丽.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兴趣阅读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0(16):181.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四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