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方法富有启发效果的关键环节,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步骤。本文结合政治学科特点,运用信息化教学,对高职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生动化的目的。
【关键词】政治教学;信息化教学;学习情境
政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一堂说教课,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在高职政治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一是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德育能力培养的脱节,把思想政治课变成为纯而又纯的理论性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脱节,知行的分离,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大道理,与现实生活不搭界。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说明政治教学需要新的内容、新的方式。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真实的或虚拟化的情景下学习,可以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差距,实现知识的迁移、掌握和应用。因此,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增强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以感知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尽可能形象生动地展示生活中的情景、自然中的情景、科技发展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感受和理解知识内涵,激发其潜在的情感和理智,引发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学习情的策略——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接近了课堂与现实的距离,再现或虚拟了一个个情景,使学生感同身受。如果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能巧妙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料,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1.创设故事情境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创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知识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让学生在情感的引领中完成学习。而观看先进人物事迹的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所启发。
在上哲学基础知识中“人生的价值取向”这一节内容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基础,使学生努力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向先进人物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难看出,不管是阅读课文还是理解概念,还是口头上的说教学,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显得苍白无力的,学生对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有认知也只能停留在一种朦胧、似是而非的状态。给学生们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视频,刘伟和我们学生年纪相仿。刘伟他失去了双臂,当他的生活已经跌入低谷的时候,他却选择的游泳。对于没有双臂的他,游泳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没有放弃努力的训练。可是命运又给他开了个玩笑,他生病了,不能剧烈运动,不能游泳了。我们以为他会放弃一切,会轻生。可是没想到,他又站起来了。后来他决定去弹钢琴。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用自己自创的指法用脚趾弹出美妙的音乐。我们感叹他没有因为失去了双臂而陷入悲痛愤怒的心情里不可自拔。我们感叹他当得知不能游泳的时候没有对世界的各种埋怨。他很顽强的站起来,找寻新的出路。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学习他,学习他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学习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种讲故事的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同学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科学理论的发现始于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疑难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而组织起来。在解答的过程中引发出更好的问题、更难的问题。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起点,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以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间接地用已有的知识处理该问题的情境,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题才能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求知欲驱使下,不断探索、完成解答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一个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将随之产生,探索没有止境。
在讲授“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时,以播放MTV《大中国》为教学的切入点,“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熟悉的歌曲,生动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借助良好的课堂气氛,结合歌词提出以下问题,歌中“兄弟姐妹都很多”,到底有多少?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他们怎样共创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这种边听边带提问的做法,使教学自然地进入一种顺畅的状态。这达到了在提高学生觉悟的同时,开启授知之门的目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设疑、质疑、析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创设应用情境
政治课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这门理论课的特点是抽象、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又难以衡量的,无效的课堂教学到无效的学习效果,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错失培养学生人生观的大好时机。创设应用情境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在政治教学中开展一些任务型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良性学习循环和思维习惯。在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将抽象的原理性知识融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使所学枯燥的原理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时,播放自制的学生在生活中的浪费等不良现象和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照片的电子课件,结合“光盘行动”,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社会事实,具有较缋的知识迁移能力,适当把知识用来解释身边的例子,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方法[J].中国期刊网.
[2]陈志萍,季正蓓.情境创设[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查巧贞(1980—),江西婺源人,讲师,现供职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政治教学;信息化教学;学习情境
政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一堂说教课,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在高职政治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一是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德育能力培养的脱节,把思想政治课变成为纯而又纯的理论性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脱节,知行的分离,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大道理,与现实生活不搭界。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说明政治教学需要新的内容、新的方式。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真实的或虚拟化的情景下学习,可以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差距,实现知识的迁移、掌握和应用。因此,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增强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以感知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尽可能形象生动地展示生活中的情景、自然中的情景、科技发展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感受和理解知识内涵,激发其潜在的情感和理智,引发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学习情的策略——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接近了课堂与现实的距离,再现或虚拟了一个个情景,使学生感同身受。如果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能巧妙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料,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1.创设故事情境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创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知识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让学生在情感的引领中完成学习。而观看先进人物事迹的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所启发。
在上哲学基础知识中“人生的价值取向”这一节内容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基础,使学生努力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向先进人物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难看出,不管是阅读课文还是理解概念,还是口头上的说教学,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显得苍白无力的,学生对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有认知也只能停留在一种朦胧、似是而非的状态。给学生们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视频,刘伟和我们学生年纪相仿。刘伟他失去了双臂,当他的生活已经跌入低谷的时候,他却选择的游泳。对于没有双臂的他,游泳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没有放弃努力的训练。可是命运又给他开了个玩笑,他生病了,不能剧烈运动,不能游泳了。我们以为他会放弃一切,会轻生。可是没想到,他又站起来了。后来他决定去弹钢琴。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用自己自创的指法用脚趾弹出美妙的音乐。我们感叹他没有因为失去了双臂而陷入悲痛愤怒的心情里不可自拔。我们感叹他当得知不能游泳的时候没有对世界的各种埋怨。他很顽强的站起来,找寻新的出路。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学习他,学习他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学习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种讲故事的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同学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科学理论的发现始于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疑难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而组织起来。在解答的过程中引发出更好的问题、更难的问题。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起点,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以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间接地用已有的知识处理该问题的情境,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题才能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求知欲驱使下,不断探索、完成解答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一个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将随之产生,探索没有止境。
在讲授“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时,以播放MTV《大中国》为教学的切入点,“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熟悉的歌曲,生动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借助良好的课堂气氛,结合歌词提出以下问题,歌中“兄弟姐妹都很多”,到底有多少?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他们怎样共创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这种边听边带提问的做法,使教学自然地进入一种顺畅的状态。这达到了在提高学生觉悟的同时,开启授知之门的目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设疑、质疑、析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创设应用情境
政治课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这门理论课的特点是抽象、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又难以衡量的,无效的课堂教学到无效的学习效果,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错失培养学生人生观的大好时机。创设应用情境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在政治教学中开展一些任务型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良性学习循环和思维习惯。在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将抽象的原理性知识融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使所学枯燥的原理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时,播放自制的学生在生活中的浪费等不良现象和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照片的电子课件,结合“光盘行动”,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社会事实,具有较缋的知识迁移能力,适当把知识用来解释身边的例子,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方法[J].中国期刊网.
[2]陈志萍,季正蓓.情境创设[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查巧贞(1980—),江西婺源人,讲师,现供职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