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简单阐释了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谈论了英语学习策略定义和分类的介绍,及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阅读策略的概念、种类、和具体训练方式。旨在强调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为推动阅读教学改革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英语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原则 阅读策略训练
1 引言
在课程改革形式下,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就包括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策略训练与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最直接的关系。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可以说,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程晓棠、郑敏,2002)。阅读教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课文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开展阅读活动,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能力。
本人认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后者更重要。针对现在由于教师教学的不得法导致很多学生对阅读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知道运用阅读策略的现状,我觉得英语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明确阅读策略训练的意义,有意识地将有效的阅读策略训练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克服阅读障碍,从“学读”转变到“会读”、“乐读”,同时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习惯,并具有不断调整阅读策略的能力。
2 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组成部分,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由于所采用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比如,bialystok(1978) 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利用语言信息提高第二语言水平的可选性方法,并将学习策略分为:形式操练、功能操练、推理和监察。
o’malley 和chamot(1990)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又称管理策略. 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施管理时采取的种种方法,主要与外语学习的过程有关,涉及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进程的规划、学习时间的安排、具体策略的选择、策略效度的检查、学习状况的评估以及根据检查与评估所进行的调整。“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学习的具体任务,用于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转换,通常称为语言学习策略,大体上又分为两种:①与语言形式的学习密切相关;②通常运用于对语言功能的学习。“社会/情感策略”原本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往时采取的某些方法,它的使用并不限于学习过程,但对于语言习得来说,运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往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当学习者有意识地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学习外语时,他所采取的社交策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外语学习发生作用,也就因此而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学习策略的一种。这三类策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这一界定使学习策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体现了学习的认知过程和多层次性,包含了大多数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分类。
ellis(1994)指出策略是由与整个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个具体阶段相关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组成的,既包括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所采用的整体性的学习策略,也包括针对具体任务的方法、技巧和手段。
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一直是第二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于它揭示和反映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和内在规律,使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制约阅读策略使用的因素,探索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原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
3 中学阅读课主要的教学目标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从而能够进行高效阅读。①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阅读策略和技巧,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如指字阅读、有声阅读、心读、摆头、回视和眼停过频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②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③拓展语言知识:包括词汇量、句型结构表达功能和语法知识;不同文体和题材的篇章结构及文体风格知识;④拓展文化意识和通用知识;⑤强化训练说写能力。
4 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学习策略
阅读策略是指为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帮助记忆文章内容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或采取的具体行为。它不仅包含了阅读中的一些技巧,还包含了阅读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行为。所谓有效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高有帮助的策略。
Urquhart和 Weir(1998)将二语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细读策略(区分主旨与细节、命题推理、语用推理、转移、意译、清除歧义、推测词义、识别代词所指)。
阅读策略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阅读的目的、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时间、以及自己的背景知识等。
5 阅读策略训练
本文将阐述如何在阅读的不同阶段的练习设计中体现预测、略读、扫读、细读(结构分析)、推断、弄清指代关系、概括总结等重要的阅读策略。
5.1 感知阶段。
5.1.1 预测。(阅读前策略)预测是成功的阅读者应掌握的重要策略之一。预测是阅读过程的重要一环,阅读过程中读者经常要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等线索,对文章主题、体裁、结构及相关词汇进行预测。它相当于阅读前的“热身”,旨在激活读者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引出话题,为下一阅读环节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文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①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引出话题,让学生谈论他们对将要阅读的材料的有关已知信息;②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③通过给学生介绍背景知识、提问或组织讨论,让学生陈述他们对所读材料想了解的内容;④引导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图表、词汇等,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文章的主题(文化、科普、经济、政治、历史等)、体裁(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等)和内容,明确阅读任务;⑤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旧联新的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⑥通过设计判断题,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无论猜测正确与否都能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多读内容。以上所有这些热身活动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为学新课作准备.
5.1.2 略读。(阅读中策略)略读是指读者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组织结构和写作意图。这个过程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助于促进解码的自动化。下面几种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略读策略:①提问一两个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大意或最重要的方面;②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标题、篇首段、结尾段以及每段的第一句,通过篇章连缀词、关键词等过渡承转手段,读者可以跟踪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主旨大意。大部分文章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开篇、正文、结尾,文章首段一定会提示主题,引出文章的核心问题;正文部分一般有过渡承转的词句或起衔接作用的段落;在结尾段作者通常会概括全文的内容,再次阐述中心思想,并与篇首段响应,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③找出段落主题句和关键信息词;④给学生提供几个有关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要求学生读文章后选择正确答案;⑤给学生提供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他们排序。
5.1.3 扫读或查读。(阅读中策略)扫读是指读者为专门寻找文章中的特殊信息而忽略其他部分的一种跳跃阅读技能。①教师可以利用字典、报纸、地图、菜单等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②在学生阅读文章前,给出一些问题、数字、重要词汇等让学生去迅速查找文章,了解其意。
5.2 分析阶段。细读或研读(结构分析)(阅读中策略)。学生通过略读掌握了课文大意和具体事实后,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结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将话题、主旨及支持细节串连成一篇连贯的文章的。结构分析包括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关系及语篇标记词。
5.2.1 推断。根据读者已有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文章句子或段落组织结构特点,句段逻辑关系,语篇中的标记词、关键信息词及段落主题句,文章上下文语境等进行推断。
阅读理解训练可以在三个层面进行:字面理解,推断性理解层和评价性理解层。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文章中发现线索。①字面理解:推测生词意义,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或者构词方式等线索推测词义;运用语法知识分析长难句结构,理清句子结构;正确理解词句意义,目的是去除理解障碍,确保正确理解文章表层意义;②推断性理解层: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态度;③评价性理解层:根据文章信息推断文中言外之意。这是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它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多动脑。
5.2.2 弄清指代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指代关系的重要性,对阅读中遇到的指代,尤其是容易造成意义混淆的指代要进行重点分析。
5.2.3 识别各种句型结构和功能(定义、举例、解释、下结论等);通过语篇连缀词和关键词等过渡承转手段识别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篇章结构。
阅读中阶段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构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要让学生注意首先是对课文的整体理解,然后才是对细节的关注,如段落、句子、单词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3 使用或输出阶段(阅读后策略)阅读后活动部再关注课文内容,但却基于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是巩固和反思文章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知识、兴趣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谈对自己所读东西的认识和想法;通过听说写活动,让学生通过应用巩固所学语言,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
5.3.1 信息转换。将阅读内容转换成其他形式可以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是否效地进行了理解。①让学生用笔记、图画、图表、表格、统计图、树状图、流线图等表现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②猜测词汇意义和指代意义;③给课文选择和添加标题;④回答不同类型的问题: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里,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⑤跟据所读内容画图、标图。
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等。
5.3.2 记忆文章内容。写概要是较高层次的策略,它需要学生区分文章主题、主要信息和关键词,并能用自己的话客观准确地加以概括。
5.3.3 就本课话题进行讨论、复述课文、给故事续尾;将课文改写成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
5.3.4 根据所读内容填空或提供有错误信息的课文摘要,让学生阅读并修改。
5.3.5 补充听或阅读与课文话题有关的文章。
5.3.6 课外自学阅读,延伸运用。课外阅读是英语阅读策略的有效实践。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运用和增强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和增进文化背景知识。根据学科特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与其语言知识能力相当的一些课外阅读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使英语阅读策略在课堂外得到有效的实践。
6 结束语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Urquhart, A.H. and Weir. C.J.1998.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process, product, and practice.London,UK; New York:Longman
2 程晓堂等.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 杨晓钰.高一英语教师用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英语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原则 阅读策略训练
1 引言
在课程改革形式下,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就包括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策略训练与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最直接的关系。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可以说,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程晓棠、郑敏,2002)。阅读教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课文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开展阅读活动,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能力。
本人认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后者更重要。针对现在由于教师教学的不得法导致很多学生对阅读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知道运用阅读策略的现状,我觉得英语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明确阅读策略训练的意义,有意识地将有效的阅读策略训练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克服阅读障碍,从“学读”转变到“会读”、“乐读”,同时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习惯,并具有不断调整阅读策略的能力。
2 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组成部分,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由于所采用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比如,bialystok(1978) 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利用语言信息提高第二语言水平的可选性方法,并将学习策略分为:形式操练、功能操练、推理和监察。
o’malley 和chamot(1990)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又称管理策略. 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施管理时采取的种种方法,主要与外语学习的过程有关,涉及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进程的规划、学习时间的安排、具体策略的选择、策略效度的检查、学习状况的评估以及根据检查与评估所进行的调整。“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学习的具体任务,用于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转换,通常称为语言学习策略,大体上又分为两种:①与语言形式的学习密切相关;②通常运用于对语言功能的学习。“社会/情感策略”原本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往时采取的某些方法,它的使用并不限于学习过程,但对于语言习得来说,运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往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当学习者有意识地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学习外语时,他所采取的社交策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外语学习发生作用,也就因此而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学习策略的一种。这三类策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这一界定使学习策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体现了学习的认知过程和多层次性,包含了大多数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分类。
ellis(1994)指出策略是由与整个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个具体阶段相关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组成的,既包括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所采用的整体性的学习策略,也包括针对具体任务的方法、技巧和手段。
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一直是第二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于它揭示和反映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和内在规律,使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制约阅读策略使用的因素,探索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原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
3 中学阅读课主要的教学目标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从而能够进行高效阅读。①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阅读策略和技巧,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如指字阅读、有声阅读、心读、摆头、回视和眼停过频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②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③拓展语言知识:包括词汇量、句型结构表达功能和语法知识;不同文体和题材的篇章结构及文体风格知识;④拓展文化意识和通用知识;⑤强化训练说写能力。
4 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学习策略
阅读策略是指为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帮助记忆文章内容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或采取的具体行为。它不仅包含了阅读中的一些技巧,还包含了阅读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行为。所谓有效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高有帮助的策略。
Urquhart和 Weir(1998)将二语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细读策略(区分主旨与细节、命题推理、语用推理、转移、意译、清除歧义、推测词义、识别代词所指)。
阅读策略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阅读的目的、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时间、以及自己的背景知识等。
5 阅读策略训练
本文将阐述如何在阅读的不同阶段的练习设计中体现预测、略读、扫读、细读(结构分析)、推断、弄清指代关系、概括总结等重要的阅读策略。
5.1 感知阶段。
5.1.1 预测。(阅读前策略)预测是成功的阅读者应掌握的重要策略之一。预测是阅读过程的重要一环,阅读过程中读者经常要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等线索,对文章主题、体裁、结构及相关词汇进行预测。它相当于阅读前的“热身”,旨在激活读者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引出话题,为下一阅读环节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文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①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引出话题,让学生谈论他们对将要阅读的材料的有关已知信息;②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③通过给学生介绍背景知识、提问或组织讨论,让学生陈述他们对所读材料想了解的内容;④引导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图表、词汇等,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文章的主题(文化、科普、经济、政治、历史等)、体裁(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等)和内容,明确阅读任务;⑤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旧联新的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⑥通过设计判断题,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无论猜测正确与否都能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多读内容。以上所有这些热身活动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为学新课作准备.
5.1.2 略读。(阅读中策略)略读是指读者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组织结构和写作意图。这个过程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助于促进解码的自动化。下面几种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略读策略:①提问一两个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大意或最重要的方面;②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标题、篇首段、结尾段以及每段的第一句,通过篇章连缀词、关键词等过渡承转手段,读者可以跟踪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主旨大意。大部分文章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开篇、正文、结尾,文章首段一定会提示主题,引出文章的核心问题;正文部分一般有过渡承转的词句或起衔接作用的段落;在结尾段作者通常会概括全文的内容,再次阐述中心思想,并与篇首段响应,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③找出段落主题句和关键信息词;④给学生提供几个有关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要求学生读文章后选择正确答案;⑤给学生提供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他们排序。
5.1.3 扫读或查读。(阅读中策略)扫读是指读者为专门寻找文章中的特殊信息而忽略其他部分的一种跳跃阅读技能。①教师可以利用字典、报纸、地图、菜单等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②在学生阅读文章前,给出一些问题、数字、重要词汇等让学生去迅速查找文章,了解其意。
5.2 分析阶段。细读或研读(结构分析)(阅读中策略)。学生通过略读掌握了课文大意和具体事实后,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结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将话题、主旨及支持细节串连成一篇连贯的文章的。结构分析包括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关系及语篇标记词。
5.2.1 推断。根据读者已有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文章句子或段落组织结构特点,句段逻辑关系,语篇中的标记词、关键信息词及段落主题句,文章上下文语境等进行推断。
阅读理解训练可以在三个层面进行:字面理解,推断性理解层和评价性理解层。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文章中发现线索。①字面理解:推测生词意义,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或者构词方式等线索推测词义;运用语法知识分析长难句结构,理清句子结构;正确理解词句意义,目的是去除理解障碍,确保正确理解文章表层意义;②推断性理解层: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态度;③评价性理解层:根据文章信息推断文中言外之意。这是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它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多动脑。
5.2.2 弄清指代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指代关系的重要性,对阅读中遇到的指代,尤其是容易造成意义混淆的指代要进行重点分析。
5.2.3 识别各种句型结构和功能(定义、举例、解释、下结论等);通过语篇连缀词和关键词等过渡承转手段识别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篇章结构。
阅读中阶段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构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要让学生注意首先是对课文的整体理解,然后才是对细节的关注,如段落、句子、单词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3 使用或输出阶段(阅读后策略)阅读后活动部再关注课文内容,但却基于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是巩固和反思文章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知识、兴趣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谈对自己所读东西的认识和想法;通过听说写活动,让学生通过应用巩固所学语言,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
5.3.1 信息转换。将阅读内容转换成其他形式可以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是否效地进行了理解。①让学生用笔记、图画、图表、表格、统计图、树状图、流线图等表现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②猜测词汇意义和指代意义;③给课文选择和添加标题;④回答不同类型的问题: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里,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⑤跟据所读内容画图、标图。
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等。
5.3.2 记忆文章内容。写概要是较高层次的策略,它需要学生区分文章主题、主要信息和关键词,并能用自己的话客观准确地加以概括。
5.3.3 就本课话题进行讨论、复述课文、给故事续尾;将课文改写成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
5.3.4 根据所读内容填空或提供有错误信息的课文摘要,让学生阅读并修改。
5.3.5 补充听或阅读与课文话题有关的文章。
5.3.6 课外自学阅读,延伸运用。课外阅读是英语阅读策略的有效实践。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运用和增强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和增进文化背景知识。根据学科特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与其语言知识能力相当的一些课外阅读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使英语阅读策略在课堂外得到有效的实践。
6 结束语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Urquhart, A.H. and Weir. C.J.1998.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process, product, and practice.London,UK; New York:Longman
2 程晓堂等.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 杨晓钰.高一英语教师用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