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初探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lu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节奏很快,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课外拓展活动体现对课堂薄弱环节的巩固拓展;另一方面也要借助于这样的活泼形式让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一、课外拓展活动的好处
  1丰富语文学习形式
  课堂教学相对而言有些呆板,采用课外拓展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还是学习氛围都会有所改变。学生在拓展活动中不拘一格进行学习研究,能够产生寓教于乐的效果。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机械枯燥的课堂到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将会有效提高。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针对学习中的难点进行学习,也可以针对自己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课外拓展活动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这一点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有显著功能。
  3弥补课堂空间不足
  课堂时间有限,教学课时也是固定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有些方面掌握不够牢固,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进行延伸,让教室不再禁锢学生的学习脚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满足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差异性需求,这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帮助明显。
  4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在课外拓展活动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水平,特别是那些可以体现学生发展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既要立足于课堂的启发引导,还要借助于课后的训练巩固延伸,借助于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课外拓展活动的实施
  1活动内容紧扣目标
  在活动内容上要始终紧扣语文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一点是拓展活动的主要方向。要通过课内不足课外补、课内薄弱课外巩固这样的方式,有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确定课外拓展活动内容时,要着眼于整册教材、阶段教学任务、重点难点统筹安排,将其与语文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2活动时间见缝插针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时间非常紧张,教师不可能再拥有大段的时间组织语文拓展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间隙时间,在确定目标内容的基础上灵活机动、见缝插针地开展。如针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这一拓展活动,教师既可以利用早读课时间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在休息时间进行,如午饭后一小段时间可以相互训练,通过小而精的研究缩小范围、缩短时间,体现活动的有效性。长期积累下来,这些间隙时间开展的活动也是巨大的财富。
  3活动形式生动活泼
  教师没有必要禁锢学生的思维,在活动形式上要体现丰富多彩,可以采取学生一人介绍、其他人进行补充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边观察边思考边研究。无论哪一种方式的运用,对学生而言都是放松与学习相结合,让他们在充满兴趣、身心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拓展,更加明了地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4活动组织以学生为主
  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能力发展基础是教师在设计组织拓展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内容选择上要体现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难点,体现学生语文学习最感兴趣的内容,只有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才能够保证拓展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分析、学生座谈等形式,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在此基础上统筹设计出拓展活动的内容,使语文教学拓展活动始终紧扣教材、紧扣教学目标任务、紧扣学生思想需求和学习状况。
  三、开展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思考
  1将课外活动融入整体教学
  语文教师要将课外活动作为教学延伸部分,统筹设计、兼顾推进,使拓展活动与教学目标合二为一。
  2体现课外活动的轻松愉悦
  课外拓展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尽可能增加一些生动活泼的因素,让学生学习参与性更高,能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和放松身心。
  3发挥活动培优补差的作用
  课外拓展活动重点抓两头,一头抓优秀生的拔高性培优,一头抓学困生的基础性弥补。要通过差异化的活动兼顾学生的差异、满足教学实际需要。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课外拓展活动是打造立体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广大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拓展、勇于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224300)
其他文献
中国文学向以悲感之抒发最能打动人心,然而,宋代却有一位以能够写“乐”著称的诗人,他就是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当我们读他的诗歌时,会禁不住会心而笑,并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快乐,所以吕留良等编的《宋诗钞》里评论说:“……见者无不大笑!呜呼,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我们来试读他的诗:  稚子相看只笑渠,老夫亦复小芦胡。一鸦飞立钩栏角,仔细看来还有须。(《鸦》)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
背诵,自古有之,是语文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而诵读则是提高背诵能力的利器。随着“部编本”语文教材出世,古诗文选篇增加,意味着学生的背诵篇目增多。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背诵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背诵指导策略,促使学生乐背、爱背、记得牢。  到目前为止,关于语文背诵教学的著述卷帙浩繁,要做一个全面的描述很困难。在笔者阅读的相关文献中,有关“诵读”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荟萃了中外名篇佳作,典范性很强且文质兼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语言特色的美、说理抒情的美。熏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