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刘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叫亮亮,特别调皮捣蛋,时常惹是生非。夫妻俩为了教育好这个儿子真是伤透了脑筋。各种专家讲座,育儿良方的书籍,他们听了不少,也看了不少。各种套路和方法他们也轮番使用过了,可惜收效甚微。 大刘老婆说,要不带亮亮去看看医生,是不是有多动症?两口子把亮亮领到了医院,医生说孩子虽然活泼好动,但还算不上多动症,只是比较爱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 面对这个混世魔王般的儿子,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刘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叫亮亮,特别调皮捣蛋,时常惹是生非。夫妻俩为了教育好这个儿子真是伤透了脑筋。各种专家讲座,育儿良方的书籍,他们听了不少,也看了不少。各种套路和方法他们也轮番使用过了,可惜收效甚微。
大刘老婆说,要不带亮亮去看看医生,是不是有多动症?两口子把亮亮领到了医院,医生说孩子虽然活泼好动,但还算不上多动症,只是比较爱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
面对这个混世魔王般的儿子,大刘两口子算是黔驴技穷了。两口子长吁短叹,一听电话响就心惊肉跳,生怕是老师打来的。就在大刘两口子惶惶不可终日时,亮亮的奶奶进城来了。乡下的桃子熟了,她是来给孙子亮亮送桃子的。一进家门,看见儿子、媳妇都一脸沮丧,亮亮奶奶大惑不解,就问起缘由来。大刘一五一十地跟母亲来了个竹筒倒豆子。听完儿子的诉说,亮亮奶奶说:“亮亮马上就放暑假了,让亮亮跟我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如何?”“行!”大刘两口子同意了。
刚放暑假,亮亮逃难似的跟着奶奶去了乡下。整整两个月,直到开学大刘才把亮亮接回來。亮亮长高了,皮肤晒黑了,也更结实了。
新学期开始了,大刘两口子的各种担忧又浮上来了。可是奇怪的是,两个星期过去了,没接到一个老师的投诉。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更加不可思议的事还在后边,家长会上,老师还破天荒地表扬了亮亮,说亮亮上课专心听讲,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接着,测验考试亮亮还挤进了班上前十名。
这还是咱们家的亮亮吗?亮亮不过是去了一趟乡下,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了一般,这也太神奇了。
大刘两口子满腹疑云地回到了乡下,这个疑团只有亮亮奶奶才能解开。
一进门,大刘就忍不住问母亲对亮亮用了什么方法,让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亮亮奶奶说:“也没用什么方法。你知道,我不是喜欢绣鞋垫卖吗?我跟亮亮说奶奶老了,眼睛不好使了,你得帮奶奶穿绣花针,每天二十枚针都要穿好。要穿五种颜色的线,线的长短要一样齐整。做得好,奶奶奖励两只小母鸡给你喂养。亮亮很愿意给我帮忙,也很喜欢小母鸡。就这样,亮亮每天帮我穿针引线,还喂养那两只小母鸡。看,就是你们身后那两只。”
大刘两口子惊呆了,想不到亮亮奶奶的育儿良方居然是穿针引线和喂小鸡。
穿针引线让孩子慢慢有了耐心,把心慢慢沉了下来,能专注地思考,静能生慧。还有养鸡,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亮亮在乡下的两个月,是奶奶让亮亮“修身养性”的两个月。
大刘感慨不已,他和老婆虽然读了那么多书,却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发稿编辑/苏 朝)
其他文献
1937年,农耘出生于黑水河畔的崇左市大新县堪圩乡,他家是地地道道的壮族农民家庭,世代没有文化,父亲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手裁缝手艺,在乡里被人称为“师傅”。父亲万万没想到,他的儿子农耘,后来竟成为替人做嫁衣的编辑,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三月三杂志社社长、副总编。 初识壮文立志成才 农耘从小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聪明过人,很招人喜欢。他从小就喜欢听民间故事、民间山歌,还爱好琴棋书画,爱听采茶戏
读书自学文才初露 韦编联,1933年出生在广西合山市河里镇一个壮族山村里。父亲是个农民,读过私塾,通晓文墨。家中有一柜子藏书,书桌上放着一部三十二卷木版印刷的《康熙字典》,父亲视为老师。父亲爱书如命,劳动之余就是读书,读到精彩处就大声吟诵起来。在父亲的熏陶下,对读书有一种特别感悟的他自幼就随着父亲的领读声,读了《幼学故事琼林》《古文观止》和作文范文及唐诗宋词。 每天晚上,韦编联点亮家中那盏昏暗
金堂县土桥镇有一个村叫湖包村,传说以前这里并不叫湖包村。湖包村地处川西偏僻之地,那时人烟稀少,荒野里还常有野兽出没,人们管它叫虎豹村。那为什么后来又叫湖包村呢?这得追溯到很久以前一个关于善与孝的美丽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虎豹村里有一对夫妻,丈夫叫张奎,妻子叫刘娥。夫妻俩本是勤快人,他们在虎豹村男耕女织,恩恩爱爱,日子倒也过得自在。遗憾的是,他俩婚后十年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话说有一天黄昏,
“我是后山湾来的,叫赵汉明。为宅基地的事,我要告同村的张行之。”赵汉明站在林芳面前,直愣愣地说,然后将一份手写的材料放在林芳面前。 材料上写道,赵汉明家与张行之家隔着不到十米的距离,今年上半年,张家将楼房加高,顶层的屋檐向赵家这边一下延伸了六七米。每逢刮风下雨,张家屋檐上的水就往赵家低矮的房顶上泻,倒马桶似的。 林芳盯着“张行之”这几个字,吃了一惊。 十年前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林芳从学校回家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泾县琴河镇上有个生意人名叫林家立,他为人刻薄,街坊们都不愿意与他来往,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意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林家立做梦都想做大生意,赚大把的银子。这年三月,他与住在泾县县城里的周老板谈成了一桩大生意。周老板年近六十,在县城里开了十多家店铺,其中一家店铺是县城里最大的山货铺。 林家立与周老板商定,由林家立去三百多里外的青阳县收购一批山货,运到泾县县城卖给周老板。青阳县地处大
那年,他单身。一个人的日子有些无聊。 于是,他去参加了一些社会团体活动,骑行、登山、晨练……再后来,还去做义工。那个周末,他随同“1+1”同城公益社去看望县孤儿院那些可怜的孩子。一上车,他恰好坐在了她的身边。 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让他很想同她讲话。他心里快速地搜索着各种话题同她聊,很快他就发现,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似乎一见如故。到了孤儿院,他像被磁铁吸住似的一直跟着她,一起搬东西、慰问孩子、拍照
大柳村的张生因个头矮小,三十五岁还没娶上媳妇。隔壁邻居王大娘就托人把邻村的寡妇枣花介绍给他。 没想到这两人一见面感觉都还不错。枣花低着头问张生:“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娃,你介意不?”张生挠着头笑了笑,说:“不介意。” 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两人结婚那天,正赶上腊八節,天空中飘着雪花,正午时滚过一阵雷声,掌灯时雪还在下。张生躺在暖和的火炕上,和枣花说着悄悄话,偶尔一两句笑语飘出小屋,寒夜就多了
太公说了一个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那时,镇上来了个耍猴人,人们都爱热闹,所以很快就围了过去。 耍猴人是个干瘦的老头,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滿了皱纹,还有一条伤疤从太阳穴延伸到前额,看起来有些凶恶。老头牵着两只猴子,它们的脖颈上戴着皮圈,灰黄的毛发已经开始泛白,看来也活了不少的年头。 老头和猴子的表演默契,花样多,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吆喝不断。大伙看得兴起,一只猴子趁机捧出个大圆盘,鞠躬作揖向人
初春的一天,在小区门口,大憨截住我问:“妹啊,大伏天穿啥样的衣服最凉快?”我怔了一下,不加思索地说:“当然是真丝小衫了,穿在身上冰滑滑的可凉快了。”说完我快步走了,不再搭理这个不停地念叨着“真丝小衫”的憨子。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在小区门口又遇到穿着环卫工作服的大憨。只见他猫着腰正吃力地捆纸壳子。大憨妈颤巍巍地走过来有气无力地说:“大憨,快吃口饭休息吧。累一天了,明儿个一大早还得扫大街呢。”大憨
清朝时,海曲县有一个驴伕子(方言,指靠驴驮运货物赚运费的人)叫刘大山。这天,刘大山接到了一个活儿——城里德隆粮店的王老板让他从三百余里外的五莲县驮回一千斤小麦,给的价钱还算公道。于是刘大山给那头黑驴喂饱料后,就高高兴兴地启程了。 到了五莲县,刘大山将小麦搬上车后已到下午,因为惦念家中的妻儿,他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就即刻往回赶。 当驴车来到一个叫山神崖的地方时,天色已晚,这个地方地势险峻,又是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