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尧: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祖尧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分会摄影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光路创意摄影社副社长。2011年11月,《上善若水——周祖尧抽象摄影展》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2013年11月,《镜中看花》周祖尧花卉摄影展,由EPSON影艺坊、上海摄影杂志联合主办。
  首先我要自曝一个段子:也许是因为广大群众对于“文联”的想象永远停留在老龄化团队这个段位,所以每当我在电话里联系采访对象的时候,经常会愧受对方一声“刘老师”;可是当我们见了面之后——通常对方都是颇有成就也很有资历的艺术家——“刘老师”就一秒钟变成“小刘”了。当然这没有问题,对于绝大多数我的采访对象来说我的确还是个相对年轻历浅的后辈,但周祖尧却是少数几个见面之后依然没有改口的老先生之一,并且还叫得特别亲切自然,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感觉:眼前的这个摄影家有一双随时可以且愿意与你平等对视的眼睛——不是俯视,也没有仰视——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通过他的镜头,在这个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聚象空间里,发现另一个光怪陆离却充满禅意的抽象世界吧。
  当我们坐在衡山路边的凯文咖啡店里欣赏周祖尧那些存在ipad里的摄影作品时,我觉得我们一直在玩一个“猜猜我拍的是什么”的游戏。比如他打开一张命名为“大同”的图片时,我看到的是一些横横竖竖的线条,它们间或交叉,或者相缠,并不那么横平竖直,有的部分是乳蓝色,有的部分是暗黄色,在这些经纬分明的主线中还散布着一些更加细小的线条,杂乱却有如纹饰,为作品平添了一份华丽的视感。“这个作品我叫它‘大同’,因为我觉得它传递出了一份东方的哲学——九张小图各自独立又和谐统一,内含‘九九归一’之义,又有‘求大同,存小异’的意思。曾经有一位朋友希望我为他设计一幅置于公司、彰显企业文化的作品,我就把这一幅送给了他。”配合周祖尧的这个解释,我越发觉得这经纬交叉的图片还真有点“东方之道”的意思,可是要问我这画面拍的是什么,我就完全被难住了。大概如我这般没有慧眼的看客太多,周先生爽快解惑:“就是那种家里都有的纱布口罩呀,放的久了白纱布有的地方泛黄了,我用放大镜一看,这纹理真漂亮呀,于是就拍摄了这一幅作品。”至于“你为什么会想到用放大镜看纱布口罩呢”这样一个奔腾而出的问题,周祖尧的回答非常淡定:“就是突然想看看。”
  我们都知道罗丹有句名言叫做“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放在周祖尧这儿,应该是他拥有一颗“探索美的好奇心”。都说孩子眼里的世界比成人绚丽缤纷,大概就是因为他们的“好奇”还没有被“经验”扼杀,而如今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先生仍然能够怀着一颗“初心”,这让我相信它一定是艺术之神给予他的特别馈赠。而在这样的“初心”之下,周祖尧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地在生活中涌现:
  ——他的《红绸》系列,是一条如伶人水袖般灵活轻柔的锦缎,时而飘逸,时而厚重,抛撒时迎光通透,跌落时层叠红艳——然而,这居然拍的是一卷红提的皮。“当时我和太太正好在剥提子吃,我看见她撕下来的那条红皮,就想,不知放大了看会是什么样?”于是周祖尧立刻掏出放大镜来一番打量,果然有戏,就果断托着果皮去工作间忙活去了:“这样的事情很多的,包括她切的包菜,剥的糖纸,都会给我很多灵感——所以我太太特别受不了我。”
  ——他的《幻》系列,则是一组纹质奇特的图案,紫红色光下它看起来像秋色连波的水面,青蓝色光下它又像从深海里仰望见的阳光,茶绿色光下它如同一壁千年的岩石,鹅黄光线下又像夏天橙汁里的一小块冰——而这一切如梦如幻的影像,都来自于微焦和彩光下的一只透明塑料袋而已。
  ——他的《韵》系列,像一组极具中国风的水墨画,粗的线条是淡墨的竹,那一环环深色的竹节都圈点得恰到好处,而浓墨的弯曲线条清逸灵动,收笔处的晕染淡雅柔和。这一派大家风范的水墨画居然是在植物园里拍的一组葡萄藤,好吧,大自然果然是最好的画师。
  ——而他最被人乐道的《城埃》系列,顾名思义,就真的只是些尘土、甚至是垃圾,可是它们在他的镜头下是那么的优雅漂亮。赭色的主调里那些浑然天成的斑驳又透又亮又精致,有的像和风的壁画,有的像欧洲的版画,有的甚至像达利的魔幻画风,看起来是很多个人脸的交叠,其实那只是一小块路边的泥地,被放大了无数倍之后,它呈现出了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一面。“我在拍这组照片的时候一直被路人当作怪人看。”周祖尧有点不好意思,“我这么个老头子端着个大相机在路边一蹲就是半天不动的,还经常对着一堆垃圾,有时候还要拿出一根随身带的缝衣针来把垃圾拨一拨、调一调,人家一定以为我是脑子坏掉了。”可是,就在这些我们每天丢弃的果皮纸屑上,每天司空见惯的植物枝叶上,甚至每天践踏无视的尘埃泥泞之上,周祖尧凭着一颗初心,建造出了他自己独一无二的影像王国——抽象摄影世界。
  事实上这一份初心不止打动了我,也打动了《上海摄影》杂志艺术总监杨元昌先生。提起杨元昌,周祖尧很是感激他的知遇之情:“2009年我刚开始实践抽象摄影之路,杨先生因为偶然看到了我的作品,当即就决定把我的《水墨》《葫芦》《花卉》系列刊登在了当期的《上海摄影》上。”新事物的产生总会伴随着被质疑与被否定,当初的周祖尧虽然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摄影新大陆,但启航初始就得到了这位业内行家的肯定与支持,这对他能够稳步健行地走到今天也是别有一份意义的。可以说就是从那里开始,周祖尧的摄影之路就步入了坦途:2009年底,他的系列摄影作品《微距摄影之我见》在《上海摄影》发表;2010年,系列作品《光路抽象摄影沙龙作品》在《上海摄影》发表,系列作品《柔》与《水影》应邀参加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邀请展;2011年,系列作品《柔》与《水影》入选《中国摄影艺术年鉴》,系列作品参加了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的《辰山问春——光路创意摄影8人展》和《超·视界·2011》光路社创意摄影邀请展,系列摄影作品《柔》《山》还参加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其中最有意义的自然是2011年11月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上善若水——周祖尧抽象摄影展》,在这场以他自己名字冠名的个人专展上,周祖尧拿出了一系列惊为天人的“水之变奏”:在一个特制的透明水缸里注满清水,然后把不同浓淡的墨汁与颜料、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滴入清水里,然后观察并纪录这一幕幕水中的华彩景象——在这个过程中,当着那些彩色的水遇上无色的水,有的静静漾开,有的不停翻滚,有的拖出长长的尾巴,有的卷出点点漩涡,而当这些瞬间被镜头凝固之后,周祖尧感叹地发现,它们色彩浓重华丽,构图浑然天成,“简直堪比油画大家”,更重要的是,“我每天要用掉超市里那种1加仑的水十几桶,拍出来的照片数以千计,然而没有任何一张会是重复的,这样的艺术太令人着迷了。”
  对于这场名为“上善若水”的摄影展,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曹建国先生曾经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的作品是柔美的,因为深知以柔克刚的哲学深意。柔的变化是无穷的,正如水的随意赋形;柔的韵味是深长的,正如川流不息的生命魅力;柔的魅力是无尽的,因为风花雪月,无不由柔而生……”诚然如斯人所言,水之德,几于道,有一种无形又随形的天真。这种纯洁而天真的意味,正符合着艺术创作的“空灵”感觉,追寻恍惚之象,定格刹那永恒。而拥有一颗天真“初心”的周祖尧先生,正是在平凡中发现了非凡,在变幻莫测中凝固了那些美的瞬间,于是从尘埃里开出了花来。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带有互补约束的数学规划问题(简称为MPCC)的对偶性研究,在非线性规划的对偶基础上,给出了互补约束数学规划问题的Wolfe型对偶和Mond-Weir型对偶,得出相应的对偶定理
本文首先介绍了Hypercyclic算子与Weakly mixing算子的背景、定义和主要的例子。重点介绍了Hypercyclic算子的Birkhoff transitivity定理及其应用和Hypercyclic算子与Weakly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变分不等式问题被广泛地用于解决经济、交通、管理等实际问题。然而,在实际问题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变量,如何处理这些不确定的变量近年来越来越受
在研究地下岩石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时发现,对实际地层的描述更准确的理论是双相介质理论.由于很多地下地层相关参数信息包含在双相介质波动方程中,对这些参数进行反演可以获得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多种功能的用于进行监测的大型网络,是一种新兴的概念和技术,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某些环境的信息获取和处理,它实现了现实
空间之间算子的有界性及紧性是算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都热衷于研宄函数空间上各类算子的有界性及紧性,以便更好的了解这些算子在不同空间上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