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结石部位、大小、数量以及病情程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结石残留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临床效果都为满意,没有患者死亡,手术感染2例,感染率为5%,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率为10%,手术发现残留结石2例,残留率为5%。结论: 根据患者胆管结石的具体情况与病情程度,实施恰当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手术感染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结石残留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肝内外胆管结石指的就是处在左右肝管分叉以上部位的结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1]。一旦患者胆道被结石阻塞,就会出现胆汁流通不畅的情况,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导致胆管出现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发生阻塞性黄疸,甚至引发患者身体不良、贫血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2]。为此,本文对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患者19例,男患者21例;年龄在2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3.6)岁;病程4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5.9±2.1)年。手术之前发现伴有肝胆炎症患者25例,其余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绞痛、发热、寒战的症状。40例患者中,左右胆管多发结石16例,单纯右肝管结石11例,单纯左肝管结石10例,肝门部结石3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胆管狭窄程度、肝脏萎缩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手术具体方式为:肝叶段切除结石手术加设T管引流,其中主要包括不规则左右肝部分切除、右半肝切除、右肝后叶切除、左肝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肝方叶切除,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留置T管引流,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3-5天。
具体方法:①对患者进行硬膜外持续麻醉,在右上腹进行常规胆囊管手术切口,对肝内外胆管情况进行认真探查,切开左右肝管,取出一级与二级肝管开口处的结石。②切断镰状韧带、肝圆韧带、三角韧带、侧冠状韧带,保证该侧半肝的游离状态,③切肝时,选用Pringle法进行间歇式阻断血流,针对无肝硬变患者,每次约为20分钟,间隔3-5分钟,或者解剖肝门肝横裂左右角阻断左或者右半肝血流。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切除范围。在切除过程中,沿着纤维化萎缩肝分界限进行一定的扩张,使病侧不断增厚,同时用钳夹分离肝组织,切断肝内胆管与血管。⑤认真冲洗肝断面,予以有效止血。为了避免出现胆漏现象,可以用网膜覆盖并且放置双套管予以负压引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结石残留的情况。
1.4统计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卡方检验,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临床效果都为满意,没有患者死亡;手术感染2例,感染率为5%;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率为10,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道感染1例,胆漏1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恢复健康;手术发现残留结石2例,残留率为5%。
3.讨论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大部分均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其临床性质主要表现为胆色素钙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较为广泛,并且病情复杂,具有很高的手术难度,还可能会出现结石残留,如果治疗方法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发生需要重复治疗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二次伤害[3]。此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就是腹部绞痛,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必须予以及时治疗。
现阶段,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治疗目的就是清除结石、去除病灶、通畅胆道。为了提高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我国医学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探讨。其主要有[4]:病肝切除,病变肝叶是结石残留与复发的主要部位,切除肝叶能够有效降低结石残留率;消除梗阻,肝胆管狭窄是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此,在手术治疗中,肝门部狭窄胆管切开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梗阻,进行了有效的引流。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需要强调防范与治疗的结合,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尽量减少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同时进行有效的治疗,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在本组研究中,4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临床效果都为满意,没有患者死亡;手术感染2例,感染率为5%;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率为10,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道感染1例,胆漏1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恢复健康;手术发现残留结石2例,残留率为5%。
为了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对以下几点内容予以注意[6]:①正常肝脏和病变肝脏分解非常明显,在切除的时候,需要沿着分界线病侧纤维化区进行离断,有效处理断面,尽可能减少出血量。②肝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肝叶炎性萎缩的时候,其后和肝短静脉粘连,病灶切初中,非常容易撕裂肝短静脉,导致出血,并且难以控制,在切肝的时候,不要分离粘连,在纤维化肝包膜下予以分离,不强求正常解剖,保证手术效果。在手术之后,容易发生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漏等并发症,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因为肝叶切除创伤较大,创面渗出多,失去了很大体液,为此,需要输以足够的液体,并且密切监测患者尿量、尿比重、肝肾功能等,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保护患者肝肾功能,避免出现应激性溃疡,治疗患者低蛋白血症,维护患者水电平衡,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总而言之,根据患者胆管结石的具体情况与病情程度,实施恰当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手术感染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结石残留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爱桦,肖慧玲.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32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06):1389-1390.
[2] 鲁长文.胆道镜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吴黎明,程彩涛,王江华,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35例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07):516-519.
[4] 唐彪,欧阳正晟,段群欢,等.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2):1151-1154.
[5] Khanzada,Z.,Morgan,R..A 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BD stones[J].Surgical laparoscopy, endoscopy and 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13,23(06):502-506.
[6] Jang,S.E.,Ahn,D.-W.,Lee,S.H.et al.Preventive saline irrigation of the bile duct after the endoscopic removal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13,58(08):2353-2360.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肝内外胆管结石指的就是处在左右肝管分叉以上部位的结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1]。一旦患者胆道被结石阻塞,就会出现胆汁流通不畅的情况,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导致胆管出现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发生阻塞性黄疸,甚至引发患者身体不良、贫血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2]。为此,本文对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患者19例,男患者21例;年龄在2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3.6)岁;病程4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5.9±2.1)年。手术之前发现伴有肝胆炎症患者25例,其余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绞痛、发热、寒战的症状。40例患者中,左右胆管多发结石16例,单纯右肝管结石11例,单纯左肝管结石10例,肝门部结石3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胆管狭窄程度、肝脏萎缩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手术具体方式为:肝叶段切除结石手术加设T管引流,其中主要包括不规则左右肝部分切除、右半肝切除、右肝后叶切除、左肝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肝方叶切除,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留置T管引流,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3-5天。
具体方法:①对患者进行硬膜外持续麻醉,在右上腹进行常规胆囊管手术切口,对肝内外胆管情况进行认真探查,切开左右肝管,取出一级与二级肝管开口处的结石。②切断镰状韧带、肝圆韧带、三角韧带、侧冠状韧带,保证该侧半肝的游离状态,③切肝时,选用Pringle法进行间歇式阻断血流,针对无肝硬变患者,每次约为20分钟,间隔3-5分钟,或者解剖肝门肝横裂左右角阻断左或者右半肝血流。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切除范围。在切除过程中,沿着纤维化萎缩肝分界限进行一定的扩张,使病侧不断增厚,同时用钳夹分离肝组织,切断肝内胆管与血管。⑤认真冲洗肝断面,予以有效止血。为了避免出现胆漏现象,可以用网膜覆盖并且放置双套管予以负压引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结石残留的情况。
1.4统计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卡方检验,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临床效果都为满意,没有患者死亡;手术感染2例,感染率为5%;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率为10,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道感染1例,胆漏1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恢复健康;手术发现残留结石2例,残留率为5%。
3.讨论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大部分均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其临床性质主要表现为胆色素钙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较为广泛,并且病情复杂,具有很高的手术难度,还可能会出现结石残留,如果治疗方法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发生需要重复治疗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二次伤害[3]。此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就是腹部绞痛,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必须予以及时治疗。
现阶段,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治疗目的就是清除结石、去除病灶、通畅胆道。为了提高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我国医学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探讨。其主要有[4]:病肝切除,病变肝叶是结石残留与复发的主要部位,切除肝叶能够有效降低结石残留率;消除梗阻,肝胆管狭窄是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此,在手术治疗中,肝门部狭窄胆管切开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梗阻,进行了有效的引流。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需要强调防范与治疗的结合,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尽量减少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同时进行有效的治疗,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在本组研究中,4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临床效果都为满意,没有患者死亡;手术感染2例,感染率为5%;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率为10,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道感染1例,胆漏1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恢复健康;手术发现残留结石2例,残留率为5%。
为了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对以下几点内容予以注意[6]:①正常肝脏和病变肝脏分解非常明显,在切除的时候,需要沿着分界线病侧纤维化区进行离断,有效处理断面,尽可能减少出血量。②肝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肝叶炎性萎缩的时候,其后和肝短静脉粘连,病灶切初中,非常容易撕裂肝短静脉,导致出血,并且难以控制,在切肝的时候,不要分离粘连,在纤维化肝包膜下予以分离,不强求正常解剖,保证手术效果。在手术之后,容易发生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漏等并发症,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因为肝叶切除创伤较大,创面渗出多,失去了很大体液,为此,需要输以足够的液体,并且密切监测患者尿量、尿比重、肝肾功能等,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保护患者肝肾功能,避免出现应激性溃疡,治疗患者低蛋白血症,维护患者水电平衡,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总而言之,根据患者胆管结石的具体情况与病情程度,实施恰当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手术感染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结石残留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爱桦,肖慧玲.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32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06):1389-1390.
[2] 鲁长文.胆道镜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吴黎明,程彩涛,王江华,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35例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07):516-519.
[4] 唐彪,欧阳正晟,段群欢,等.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2):1151-1154.
[5] Khanzada,Z.,Morgan,R..A 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BD stones[J].Surgical laparoscopy, endoscopy and 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13,23(06):502-506.
[6] Jang,S.E.,Ahn,D.-W.,Lee,S.H.et al.Preventive saline irrigation of the bile duct after the endoscopic removal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13,58(08):2353-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