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前后前缘高度比值为(94±2.8)、后缘高度比值为(96.2±2.4)、Cobb角为(6.4±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后路手术;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损伤发生率较高,且随着社会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损伤的发病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以疼痛、活动不便为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后路手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后路手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对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38.6±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1-5.9)天,平均病程为(3.2±1.1)天;对照组有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29.5±1.5)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2-5.8)天,平均病程为(3.4±1.6)天。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侧前方-胸摸或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侧卧位,用C型臂透视准确定位伤椎,分层进入并充分分离胸膜或腹膜到达椎前,使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充分暴露,切除伤椎上下椎间盘组织并到达相邻椎体上下终板,然后次全切除伤椎椎体及突入椎管的骨折块,取合适的髂骨块或用填入松质骨的钛笼植入伤椎骨槽中,前路钢板固定于上下椎体,放置引流管后分层缝合[3]。
实验组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如下: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用C型臂透视定位伤椎,腰椎过伸手法骨折复位,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入路切口,长约10-12cm,从棘突两侧分离棘肌、半棘肌、多裂肌等,充分暴露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小关节突,在上下椎体的两侧椎弓根钻孔,用探针探查、用C型臂透视确保钻孔的位置在椎弓根及椎体骨壁内,选用合适大小及长度弓根螺钉旋入。如果伤椎为单纯性骨折则不需要椎板减压,如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压迫则行椎板切除减压,并用压骨棒把突入椎管的骨折块向前压复位,恢复椎管直径。安装连接棒后适当挣开以恢复伤椎高度,用C型臂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正常后安装横连接棒,清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切口[4]。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房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65%)(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注:R实验组=0.3092,R对照组=0.9309,实验组置信区间在(0.119,0.5201);对照组置信区间在(0.3384,0.9432);U=4.993>U0.01/2,故存在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前后前缘高度比值为(94±2.8)、后缘高度比值为(96.2±2.4)、Cobb角为(6.4±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后前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比较
3. 讨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损伤发生率较高,且随着社会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损伤的发病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限制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更多的以手术为主,常见的手术由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5]。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6]:对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手术不仅具有安全、高效等投优点,还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65%)(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学者研究[7]成果类似。但是,这种手术更加适用于刚刚发生不稳定骨折患者,并且对于伴有神经损伤患者也具有较高的恢复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椎弓根螺钉进入患者椎体,并且患者手术时能够先稳定脊椎的三柱,并且通过RSS钉棒连接装置或者AF职称套筒杆撑开能够很好的控制其复合结构,并且能够使内固定更加稳定。同时,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后凸畸形以及恢复损伤椎体的高度等也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前后前缘高度比值为(94±2.8)、后缘高度比值为(96.2±2.4)、Cobb角为(6.4±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学者研究[8]成果类似。由此看出:患者在治疗前Cobb角度和手术前相比也得到明显的减少。卢璐等人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后路手术治疗时能够提供椎管重建时所需要的足够空间,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临床上对于后路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
综上所述,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大民,肖克明,邵楠.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68-1170.
[2]迟淑晶,曹桂芳,林生娥,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314-315.
[3]李振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87-90.
[4]秦玉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8):56-57
[5]Tamaoki MJ,Belloti JC,Lenza M,et al. 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in adults[J]. Coch Datab Syst Rev,2010,46: 289-303.
[6]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recommendations[M]//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2009: 21-50.
[7]赖亚文.7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护理分析[J].延边医学,2014,35 (17):89-92.
[8]卢璐,林妙,冯雁.运用人体力学在帮助腰椎骨折患者翻身时的护理应用研究[J].延边医学,2014,25(18):55-57.
关键词:后路手术;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损伤发生率较高,且随着社会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损伤的发病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以疼痛、活动不便为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后路手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后路手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对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38.6±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1-5.9)天,平均病程为(3.2±1.1)天;对照组有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29.5±1.5)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2-5.8)天,平均病程为(3.4±1.6)天。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侧前方-胸摸或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侧卧位,用C型臂透视准确定位伤椎,分层进入并充分分离胸膜或腹膜到达椎前,使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充分暴露,切除伤椎上下椎间盘组织并到达相邻椎体上下终板,然后次全切除伤椎椎体及突入椎管的骨折块,取合适的髂骨块或用填入松质骨的钛笼植入伤椎骨槽中,前路钢板固定于上下椎体,放置引流管后分层缝合[3]。
实验组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如下: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用C型臂透视定位伤椎,腰椎过伸手法骨折复位,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入路切口,长约10-12cm,从棘突两侧分离棘肌、半棘肌、多裂肌等,充分暴露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小关节突,在上下椎体的两侧椎弓根钻孔,用探针探查、用C型臂透视确保钻孔的位置在椎弓根及椎体骨壁内,选用合适大小及长度弓根螺钉旋入。如果伤椎为单纯性骨折则不需要椎板减压,如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压迫则行椎板切除减压,并用压骨棒把突入椎管的骨折块向前压复位,恢复椎管直径。安装连接棒后适当挣开以恢复伤椎高度,用C型臂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正常后安装横连接棒,清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切口[4]。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房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65%)(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注:R实验组=0.3092,R对照组=0.9309,实验组置信区间在(0.119,0.5201);对照组置信区间在(0.3384,0.9432);U=4.993>U0.01/2,故存在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前后前缘高度比值为(94±2.8)、后缘高度比值为(96.2±2.4)、Cobb角为(6.4±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后前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比较
3. 讨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损伤发生率较高,且随着社会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损伤的发病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限制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更多的以手术为主,常见的手术由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5]。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6]:对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手术不仅具有安全、高效等投优点,还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65%)(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学者研究[7]成果类似。但是,这种手术更加适用于刚刚发生不稳定骨折患者,并且对于伴有神经损伤患者也具有较高的恢复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椎弓根螺钉进入患者椎体,并且患者手术时能够先稳定脊椎的三柱,并且通过RSS钉棒连接装置或者AF职称套筒杆撑开能够很好的控制其复合结构,并且能够使内固定更加稳定。同时,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后凸畸形以及恢复损伤椎体的高度等也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前后前缘高度比值为(94±2.8)、后缘高度比值为(96.2±2.4)、Cobb角为(6.4±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学者研究[8]成果类似。由此看出:患者在治疗前Cobb角度和手术前相比也得到明显的减少。卢璐等人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后路手术治疗时能够提供椎管重建时所需要的足够空间,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临床上对于后路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
综上所述,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大民,肖克明,邵楠.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68-1170.
[2]迟淑晶,曹桂芳,林生娥,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314-315.
[3]李振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87-90.
[4]秦玉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8):56-57
[5]Tamaoki MJ,Belloti JC,Lenza M,et al. 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in adults[J]. Coch Datab Syst Rev,2010,46: 289-303.
[6]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recommendations[M]//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2009: 21-50.
[7]赖亚文.7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护理分析[J].延边医学,2014,35 (17):89-92.
[8]卢璐,林妙,冯雁.运用人体力学在帮助腰椎骨折患者翻身时的护理应用研究[J].延边医学,2014,25(1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