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俄罗斯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ata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饮食:丰富多彩
  
  俄罗斯人吃什么?择其要者,有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俗称“五大领袖”,而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则被称为“四大金刚”,还有就是叫做“三剑客”的黑面包、伏特加和鱼子酱。
  早在解放前,上海人就把纺锤形的咸面包叫做“罗宋(俄罗斯)面包”。其实在俄罗斯,味道多样、外形花哨的甜面包是当茶点的,只有微咸的“罗宋面包”才是当地餐餐不离、百吃不腻的“主食”。用俄罗斯出产的“硬小麦”和“强小麦”做出的面包非常筋道,干了也不掉渣。至于牛奶,更是俄罗斯人的最爱。
  赫鲁晓夫曾把共产主义简化为“土豆加牛肉”,可见俄罗斯人对土豆的钟爱。前苏联时期的外交部发言人曾引用过一句俗话:发言越短越好,香肠越长越好,足见他们对香肠的深情。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说的是狐狸诱乌鸦张嘴,骗走了乌鸦口中的奶酪。由此可见,俄国人把奶酪当作美食的代名词。
  如今在莫斯科,从法国的绿菜花到中国的蓬蒿菜,从土耳其的西葫芦到西班牙的柿子椒,什么蔬菜都能买到,但是价格最低、味道最正的依然是当地产的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用这“四大金刚”加牛肉做红菜汤,滋味醇厚,鲜香无比。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诚实,其传统饮食简单豪放。俄罗斯人早先在饮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热乎就行,黑面包加圆白菜汤就符合这三项标准。干体力活的壮汉一顿要吃掉两三磅面包,而干硬粗粝的面包要就着大量油乎乎的圆白菜汤才能下咽。
  俄罗斯的黑面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粱面窝头。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成是苏联人民“吃两遍苦、受两茬罪”的有力证据。其实,黑面包既顶饱又有营养,还易于消化,对肠胃极有益,尤其适于配鱼肉等荤菜。这是因为黑面包发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从13世纪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现在,俄军士兵的主要食粮一直是黑面包。
  最好吃的是农村里老祖宗传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将足有小脸盆大的面包坯送进温度均匀的俄式炉坑里用文火焖烤,出炉时敲敲面包底部,梆梆响的才是上品。
  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鱼子酱有灰(明太鱼)、红(鲑鱼)和黑(鲟鱼)三种。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即使在上世纪50年代,黑鱼子酱产量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俄国人对朋友十分热情实在,不论家境贫富,烹饪技艺高低,都要像俄谚所说,“炉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俄罗斯人待客礼数周到,提前一周预约,熟客进门握手拥抱,换上舒适的毛毡拖;餐桌上必铺桌布,并备餐巾,刀叉、瓷盘一定擦得无半点水渍。俄国知识分子讲究“主随客便”,喝不喝,喝什么,喝多少,悉听尊便,绝不劝酒;爱吃的菜,你吃个盘底朝天,主人反倒高兴。席间频频祝酒,因为俄国人不说祝酒词是不端酒杯的。千万别忘了为女主人祝酒,俄国爷儿们一般是不下厨房的,为了请客,女主人常常要忙上一两天。
  俄菜的丰富多彩特别体现在凉菜上,如酸黄瓜之类的腌渍菜、色拉、香肠、奶酪、鱼冻……一次家宴往往要上近十个品种的凉菜,一般是烧烤的鸡鸭鱼肉。
  正菜吃过,主妇就撤去刀叉和菜盘,端出自制的大蛋糕或甜馅饼,以及果酱、巧克力、水果和冰淇淋,沏上一壶浓茶,然后就是一通闲聊……有时主人会弹起吉他,客人很自然地分成多声部,合唱俄罗斯歌曲。对俄国人来说,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机会同朋友交往。
  俄菜本来很简单,白菜汤、燕麦粥是俄国人的家常菜。但是,俄国人“从善如流”,不论是中国饺子、德国香肠、英国牛排,还是鞑靼羊肉趾、乌克兰红菜汤、奥利维耶色拉……不断引进的外国菜点,最后都成了俄菜一族。俄罗斯的餐具原先也很简单,每人右手握一把大木勺,左手拿一大片面包兼作餐盘。从西欧传来的杯盘刀叉是19世纪才进入普通家庭的。早先农家吃饭,家长坐在长餐桌一端,主妇端上一大盘白菜汤和加黄油的燕麦粥放在中间,坐在长桌另一端,老人和子女坐在长桌两旁,每个人舀汤后用面包接着送到口中。只有一家之主舀汤后,家庭其余成员才可轮流动手,要是有个孩子“越位”或是连舀两勺汤,老爷就用木勺在他脑门上敲一下,以儆效尤。
  上世纪80年代,麦当劳等洋快餐进入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门前慕名而来的顾客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龙……如今,北京烤鸭、日本料理、韩国烧烤、土耳其大饼卷肉也在莫斯科安家落户了。当然,价格最合理、口味最纯正的还是俄菜。
  尽管俄罗斯人与欧美人一样,饮食内容以奶油、肉类等高脂肪、高热量荤食为主,但是,他们同时饮用大量牛奶及其制品,并且每天都要喝茶,这对降低血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硬化是十分有利的。
  
  俄罗斯酒:饭局的代名词
  
  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名酒,俄罗斯人干脆把伏特加当成了饭局的代名词,因为无论是谁设的饭局,席上都少不了伏特加酒。
  在饭局上,俄罗斯人先在每人的酒杯里倒上一杯伏特加,第一杯通常是一起干下,然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俄罗斯人在饭局上喝酒从不像中国人那样耍滑头,都极为诚实,一般不劝酒,有多少量喝多少。因为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踉踉跄跄找不着家门的醉汉。俄罗斯男人常把伏特加比喻成自己的“第一妻子”。
  在饭局上几杯伏特加下肚,能歌善舞的俄罗斯人就会雅兴大发,或翩翩起舞,或尽展歌喉,妙趣横生。朋友间的饭局一般要持续3~4个小时,每隔1小时还要休息10分钟,烟民可出去过会儿烟瘾。席上的祝酒词也很有意思,第一杯为相聚,第二杯祝愿健康,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如果是在朋友家里赴的饭局,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
  俄罗斯人的饭局不太讲究菜的质量和多少,只要有酒喝就行。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是一桌绝佳的饭局。在俄罗斯的一些餐馆里,通常也可以看到成群的人围着桌子干喝酒,那是俄罗斯的穷人在设饭局,没钱买菜,喝一口酒后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了。尽管如此,饭局的气氛仍然在酒精的作用下热烈而快乐。
  俄罗斯人干杯,一定要名副其实地喝得一滴不剩才可以。干杯后,还要把杯子倒过来,表示杯里已经没有酒了,这才是真正的礼貌。杯子一空,主人立刻又会为你斟酒,斟了酒后就得喝,不喝就违反礼节,如此一杯接着一杯喝。俄国有很多酒的酒精含量颇高,所以必须特别小心,真的不能喝时,就要声明。
  
  俄罗斯馅饼:伴随俄罗斯人一生
  
  俄罗斯馅饼是俄罗斯的传统面食之一,它在俄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每逢新年、洗礼、生日、婚礼以及葬礼等重要日子,馅饼作为一道重要的菜肴,是必不可少的。俄式馅饼有着“太阳”、“伟大节日”、“丰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种涵义。俄国古谚语中说:俄国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馅饼。
  在俄罗斯,馅饼不仅制作方法多样,更有在馅饼用料、形状等多方面的差异。俄式馅饼属于酵母发酵类馅饼,并依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将馅饼分为:黄米类、荞麦米类和面类馅饼。俄式馅饼的形状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圆形馅饼外,还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比萨式露馅形、半露馅形、封闭形等等。馅饼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有“古里耶夫斯基饼”;以用途命名的有“婚礼馅饼”;还有以馅心命名的“卷心菜大馅饼”、“果酱大馅饼”、“奶渣饼”等。
  馅饼主要是烤制的,偶尔也有几种馅饼是炸制的。多数薄煎饼在食用时都会配以蜂蜜、草莓甜酱等,还有的馅饼可配西红柿、黄瓜一起食用。在饮用伏特加或馈赠亲友时,馅饼都是理想的佐餐食品或礼物。当家中的小孩吵架时,妈妈就会做一个大馅饼让大家分着吃,这意味着“和好如初”。
  俄罗斯还有一种馅饼名为“婚礼馅饼”,它有着非常有趣的制作方法,且代表了一个特殊的俄罗斯风俗。当一对俄罗斯青年准备结婚时,婚礼当天除了要制作各种佳肴宴请宾客外,男女双方还要做一种传统的馅饼——由薄煎饼加几种馅层层垒叠而成。特别有趣的是这种馅饼的盖。在制作馅饼盖时,夫妻两家制作的花纹会有所不同:丈夫家的馅饼花纹要制成小人形,表示“人丁兴旺”,而妻子一方的花纹要以鲜花为主,象征美丽、忠诚。看似简单的馅饼却饱含了深深的祝福……
  俄罗斯的馅饼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显示着俄罗斯的文化,由此不仅看出俄式面点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的一面,还会使人联想到粗犷豪放的俄罗斯人细腻深情的另一面。
其他文献
从来认为,保姆不是个问题,我们也没有为这操心过。掰下手指,这大半辈子,我和先生家里与我们一起生活过的保姆,就这么五六个。小时候帮我洗过澡的彩珍阿婆,婆媳俩都在我们程家做,媳妇管烧饭,彩珍阿婆里外一把抓。1949年祖父母与我们一家三代去香港,也将她带了一起去,直到后来她七老八十,仍住在祖父母在上海的房子里,帮他们看房子,每月照给她工资,70年代以87岁去世。彩珍阿婆一世俭节,又因一应吃住都由我们程家
期刊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有这样的感叹:虽然自己已经增加了锻炼次数、补足了睡眠时间、搭配了丰富的饮食,可疲劳还是照例前来报到。这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体内的营养被“窃贼”偷走了。那么,是谁在扮演营养“窃贼”这个角色呢?    电脑“偷”走维生素A  原因解析:连续看电脑工作3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就会缺乏维生素A,因为它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  专家忠告:服用复合维生素,既能补充失去的维生素A,又可提供维生
期刊
念大学的时候看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读到“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厨房”一句,心里充满敬佩之情,能喜欢上厨房的女人,必定是有着生活热情、庖厨美德和奉献精神的。她忍得油烟,耐得寂寞。在家人睡觉的时候她提前起床备早餐;在丈夫、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她独自忙碌做晚饭。她每次下厨总是想到丈夫的口味和孩子的喜好而忽略自己;她轻车熟路不一会工夫就弄出几菜几汤,全家喜爱。她的付出被别人看来司空见惯、
期刊
如果你是一名外乡人,来到湘北的湘阴和汨罗两县,当地人会热情地招呼你:“进来吃杯茶吧!”把喝茶说成“吃茶”,你或许会惊讶主人的用词,然而,在当地人看来,确实是“吃”茶。当地用来待客的姜盐豆子芝麻茶(亦称“姜盐豆子茶”),茶中有姜、盐、豆子(或花生)、芝麻等,捧杯一饮,口中软硬兼有,满嘴生香,非张口大嚼不能下咽,可见“吃”字用到此处之贴切。  姜盐豆子茶,在当地流传的历史,据说已有千年。相传南宋年间,
期刊
月亮走,我也走,  我送阿哥到田头……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许多人会唱的民歌,而这首民歌就是来自传统的中秋“走月亮”风俗。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转动;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不过,距地球也有38万公里。明月当空,如你仰望着一轮明月,迎着她走时,你一定会感觉到——月亮始终在你的前面,引领你前进,而中秋日迎着明月走被叫做“走月亮”,并被赋予了特殊的风俗意义。  “走月亮”也讲做“踏月”
期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月光皎洁的中秋之夜,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宋词中不乏咏中秋的佳作。其中尤以苏氏兄弟(苏轼、苏辙)的两首中秋词最为著名。现在,我们不妨把这两首词翻出来,一边赏月,一边赏词,岂不乐哉?  我们先来欣赏哥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期刊
八月的荷塘,蓬蓬勃勃,兴兴旺旺。八月的荷塘,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八月的荷塘,馨香醉人,美不胜收。  当你带着一份虔诚,带着一份期盼,带着一份希冀,朝你心存神往的圣地走去时,在你还没来到她的身边,一股淡淡的只有在荷塘里才会有的清香,就伴随着柔和的轻风,迎面朝你热情地扑来,欣然的密不可透地将你全身紧紧包裹。沁入你的心肺,渗入你的血脉,让你禁不住就醉在了她一片充满柔情的芳香之中!  当你真的来到了她的身边
期刊
客路逢秋思易伤,江天烟景正苍凉。依然极浦生秋水,终古寒潮送夕阳1。高士几回亭草绿2,梅仙一去岭云荒3。临风不见南来雁,书札何由到豫章4。  ——[清]彭孙遹《秋日登滕王阁》    1依然二句:用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极浦,远浦,这里指滕王阁附近的南浦。2高士:指东汉南昌人徐稚,字孺子,家贫不仕,为太守陈蕃敬重,有“南州高士”之称。亭:南昌东湖有孺子亭。3梅
期刊
地衣是一种乡间食物,其状极似单片黑木耳,也称地耳,因其贴地而生,也称地皮。地衣在低等植物中,与藻类、菌类并列,称地衣门。地衣属于植物界特殊的类型,它是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共生体由藻类经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供给全体,而菌类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物体主要由菌丝体组成,以子囊菌最多;藻类多分布在表面以下的一至数层,以绿藻或蓝藻为多。常见地衣有壳状、叶状和枝状。《本草纲目》载:“地耳,释名地踏菰,甘、寒
期刊
第三届食品安全国际论坛展示上海科研阵容  由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市科委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食品安全国际论坛”,日前在沪开讲,不仅向国内外取经,而且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食品安全科技研究的坚强阵容。  目前,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检测体系,30分钟内可完成大部分食品的安全检测。通过与检验机构、高校的合作,上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研究、筛选出50多项适合于食品安全现场监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