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生的诗性言说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_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移民文学正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补充部分,其作用辐射面广泛,影响层次深远。移民文学如今不仅仅是边缘移民群体的生活符号及象征,同时也是民族主流文化的有力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严歌苓小说的具体阅读理解,结合边缘移民群体文化发展的过去与现在,针对严歌苓小说当中的边缘人生诗性言说部分,作出个人的理解论述。
  关键字:严歌苓 移民文学 人性 诗性言说
  引言
  当今中国文学不仅仅是指传统华夏文学,关于移民群体边缘人生的文学作品及移民文学,正因其独有的特点和艺术高度逐渐成为我国文学的有力延伸和重要补充。严歌苓作为移民文学作家的代表性人物,其大量的诗性化边缘人生文学作品因其独到之处和艺术高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解读。对严歌苓小说作品的深入研究探讨,不仅是在分享一种文化精神财富,也是深入了解华裔移民群体生活和内在人性的有效途径,对我国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移民文学
  移民文学笼统来讲就是外裔移民用所在国语言写作的文学作品。华人移民文学,即海外华文作家描写出国生活,再现移民生活的现实文学作品,从精神到物质等各个方面铺展华人血泪辛酸的移民路,从历史的纵深角度书写华人移民的传奇历史。通常来讲,将移民文学字句定义化是很困难且不合时宜的,但其大体具有的写作风格,是将个体、民族特质融合在文化属性和文化身份的寻找中。这种新的人文特质、新的书写困惑,纠缠徘徊在故乡与他乡、原乡与异乡之间,徘徊在身份认同、国籍认同、语言认同之间。在经过陌生的异域文化冲击之后,逐渐摸索着建立一种超越地域身份超越有形无形之藩篱的精神归属。
  移民文学首先来源于作者的写作方式,它并不与作者自身的语言和出身直接相关。移民文学写作方式的标志特性即文化多视角性。在1985年以前,还只是默默无闻的移民文学,在过去的近30年里凭借其丰富多彩的诗化题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严歌苓是我国移民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她有着长期移民国外的个人经历,有着大量亲身接触和体验移民边缘人生活的丰富阅历。严歌苓长期的移民生活经历在其小说作品中得以表述和体现,她的作品是华裔移民史真实残酷的临摹,是华人移民文学中高超的艺术表现。
  严歌苓是一位喜爱心理学,懂得深入勘探内在人性的优秀作家,这也直接促使她作品中的边缘人生描写充满诗性特质,散发浓郁诗性文化格调。边缘人生的诗性言说,成为严歌苓作品当中重要的题材,同时又是严歌苓小说作品内在拓宽和延伸的切入点。
  文化是民族最宝贵的财产,通过优秀作家深层次的表述和描绘得以体现,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民族、国家及文化发展。移民文学是民族主流文学的有力补充,正确理解移民作家作品字里行间的深层表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对民族文学及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严歌苓的诗性边缘人生
  “任何能让文学家了解文学的环境,事件,生命形态,都应该被平等地看待,而不分主流、边缘。文学从不歧视它生存的地方,文学也从不选择它生根繁盛的土壤,有人的地方,有人之痛苦的地方,就是产生文学正宗的地方。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应该发生正宗的、主流的中国文学。我不同意把移民文学叫做边缘文学。要想有力地驳斥,我似乎得拿出比《扶桑》《海那边》《少女小渔》《女房东》更有力量的作品来。”这是严歌苓在其作品《扶桑》获奖之后的感言中的话。严歌苓不愿自己移民边缘生活文学作家的身份及其作品被认为是一种小众化和局限化的文学载体,是作家在进行自我及作品辐射的定位思考,是作家人文精神的体现的同时也是对边缘人生诗性言说的重视和反复思考的体现。
  严歌苓作品当中诗性边缘人生描写的主角“她”,是与其自身高度统一的,有时候这个“她”是个留学生,从上海来,年龄三十到四十岁间,中上的容貌,强烈而敏感的诗人气质,喜欢文学艺术,也曾为金钱所迫。繁重的压力和无休无止的失眠,这些特点几乎和严歌苓本人完全重合,作品角色和自身高度统一。从表面上来看,严歌苓并没有刻意把作品和自身生活拉开距离,生活场景的转换和因此产生的深刻领悟,对严歌苓而言,其真实的人生就已经具备足够的艺术性。
  “到了一块新的国土,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新鲜的,都是刺激。即便遥想当年,因为有了地理,时间,以及文化语言的距离,许多往事也显得新鲜奇异,有了一种发人深思的意义。侥幸我有这样远离故土的机会,像一个生命的移植,而在新土上扎根之前,这个生命的全部根须是裸露的,像是裸露着全部的神经,因此我自然是惊人的敏感,伤痛也好,慰藉也好,都在这种敏感中夸张了,都在夸张中形成强烈的形象和故事。于是变出了一个又一个小说。”这段话来自严歌苓小说作品《少女小渔》台湾版的后记。是严歌苓小说作品中边缘文化深刻描摹的素材来源及创作动力。
  同时,严歌苓笔下的边缘人生不仅仅局限在移民群体上,移民群体是她笔下地域和文化的边缘人及边缘人生诗性言说的主题,还有情感中的边缘群体同性恋者;文革的边缘群体女性知青,高原蛮荒草地上一群没有男知青为伴的牧马女知青;以及充斥社会的大量边缘群体——假结婚者,身体心理缺陷者,肉体出卖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等。深入体验和感悟移民的生活经历,让严歌苓的笔端流淌出了诗一般形态多样的边缘人生,故事人物的生活情感描写直抵读者心灵。同时身为女性的严歌苓字里行间又不失女性知识分子独有的细腻,一份永久而美丽的温柔游走在残酷的世界间,悠然自得游刃有余,产生着独特的美感。
  严歌苓的创作生涯致力于边缘人生的故事和边缘群体的人性挖掘,注重作品内容与形式上的对应,纵观其作品,不难发现有着高度的自觉言说策略,这也许就是那么多成功的极致人性故事得以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最重要原因。
  严歌苓的小说作品通常有着多重结构:多重时空结构,多重人性重叠,多面人生的汇集等,多维度的呈现出作品人物及作者自身的生存之表象和内在人性的深刻感悟。同时,严歌苓的作品叙述中大多时候都存在着一个阐释者,这是严歌苓文学作品的边缘人生诗性言说通过作品具象表现之外,最最重要的边缘本质的体现了。让一个“观察者”般的阐释者孤独而冷漠地站在那里,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向读者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讲述着故事,阐释和补充着故事和人物细节。阐释者的存在正好也体现了严歌苓作为一个作家并不把作品局限在一个领域的努力,以及作者创作的敏感和全面的思考,让其作品的阐释者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在阅读严歌苓作品时,还会有一种正在观看一部影像的特殊感受,严歌苓热爱电影,且对影像的表现形式有着独到的理解。她的小说创作强调“电影元素”无声无息的渗透,加强了作品表现张力的同时,也使得作品的文字更有色彩,更有画面感,更具饱满的文学本质。移民文学创作就是“直面边缘人的人生”,这不是严歌苓一个人的创作努力,而是海外华裔作家共同的诉求。但严歌苓之所以成为严歌苓,是因为其作品不仅仅是边缘人生的直观转述介绍,严歌苓的“边缘人生诗性言说”早已穿透了边缘人生表层的喜怒哀乐,以边缘人生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升华为全人类共通的“人性之苦难”,探讨了更加深入的人性意识。
  结语
  对边缘人生的诗性言说,是严歌苓作品的主题,也是其“人学”创作关注的起点,我们应感谢严歌苓,给我们带来高端文学享受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严歌苓.严歌苓作品系列(6册)[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2].严歌苓.严歌苓散文集(7册)[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作家丁西林的喜剧虽然受英法世态喜剧影响很深,但是其喜剧的主要美学风格却是和谐、超脱,带有明显的中国化的特点。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超脱也主要表现作品充满理性色彩,作品中人物大多数都具有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和人物语言超然脱俗。  关键词:丁西林 文学 和谐 超脱 风格  引言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由于长时期在英国留学的经历,在他的剧作中,受英法世态喜剧影
四川省成都市人,斋号“风骨堂”,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下乡经历了8年知青生涯,1982年应聘入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创作班,留院深造,得到李可染、蔡若虹、黄胄指授。其代表作有《李逵探母》《钟声》《回声》《智者》《重逢》《棋魂》《酒魂》《四川茶馆》《九老图》《十八罗汉》《
一件经典作品的产生,揭示了一种美感方式。我们从不同艺术家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可以得出“美不在与存在,而在于发现,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且用恰当的艺术语言去揭示,表现在你的画面之中。然而我们在学习中,往往被一种“体系”所限制,被一种“方法”所束缚,阻碍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把画种的界限打破,来丰富我们的感悟性,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一件经典的艺术作品,形成自
摘要:近几年掀起的一股网络穿越小说热,其实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欲要让新题材一网络穿越小说得到新发展就要改变现状:首先作为创作个体的作家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创造出高水平的小说;其次,读者也应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再次,要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网络的作用。  关键词:穿越小说 作者 读者 网络 传播媒介  网络穿越小说即写作者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小说主人公在意外或机缘巧合之下到达异时空,在异时空中彰显其与众不同
在《论集》中收录了四位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顾黄初、韩雪屏、曾祥芹研究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的累累硕果。他们的真知灼见,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从心底折服;他们理论研究的杰出贡献,使人们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本文拟就我国四位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在《论集》中对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价分别加以介绍,以就教于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同行。  一、朱绍禹对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价  朱绍禹先生于2008年元月,
我是一位与漆结缘多年的漆艺老匠人,师从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成都漆艺传承人邹小屏,熟练掌握着成都漆艺的各种传统技法。在漆艺的道路上,我坚定地前行着,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广成都漆艺。2015年,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四川省三国漆艺传习社在郫都古镇三道堰正式成立。  漆艺从八千年前的远古走来,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有着深厚历史积淀与民间基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漆艺既要保持传统技艺的流变
油畫 145×150cm 2021年  “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的乡间小路,还有小路两旁灿烂的野花,自然散发的气息......”对长年在外的张富坤来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片篱笆、一棵幼苗都让人安详而踏实,故乡美丽、亲切和温情的气息,都是他创作的源泉。  风景自是原乡,心中拥有一片明媚,画面自然也会因之而显得轻快而明朗。该作品正是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来反映人与土地同呼吸、共生存的默契。张富坤希望每一个
古人集联除了翻检书册,更多的时候依靠平素阅读积累,因此集联内容一定程度能够反映作者的学养和诗学旨趣。《宋锦贉题》是顾印愚自己取的书名,“贉”是指书册或字画卷首贴绫处,又称为“玉池”,王士祯《宣和御墨枇杷图歌》说:“宣和文物剧风流,绣褫锦贉穷千秋。”用宋锦作贉池,显得古雅珍贵,因为本书集联主要取自宋诗,故以“宋锦”作比喻。  顾印愚( 1855-1913)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书法家。《益州书画录》载
摘要: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锻炼学生群体对文本材料的字词辨识、中心总结以及应用写作等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阅读理解的系统教学应当立足知识点解析与效率性练习的双元统一,稳步进行文本材料的基本知识剥离,集中进行重点难点讲解,及时进行配套练习强化巩固,从而形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练的同步结合与全面拔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多元探究  引言  阅读理解作为初中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被尊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现代经典”。这部小说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本文从小说主人公塑造出发,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危机与救赎这一主题,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主人公 救赎  引言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是以“遁世”而闻名的美国作家。1951年发表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使他一举成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