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素有“中国花卉之乡”美誉的江苏省沭阳县,绿树遮蔽成荫,繁花怒放似锦,脚下的土地涌动着蓬勃的生机。自2006年7月沭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县委组织部按照“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要求,积极推进镇、村两级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的511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如同一朵朵瑰丽的奇葩,为这片生机盎然的沃土奉上了阵阵沁人心脾的芬芳。
为党员开 “学习窗”
“让干部经常受教育”是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宗旨之一。自从首批远程教育站点投入使用以来,沭阳县各级党委就不断探索利用这一手段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有效途径。县远程办根据基层实际,推行“党员学习日”和“群众开放日”“双日”制度,保证了党员集中学习的时间,同时也方便了基层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2007年 11月28日,沭城镇孙巷居委会党员群众100多人聚集到社区远教站点,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直播频道,收看由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文虎所作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讲座》视频直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人们认真学习记录,现场秩序井然。居委会主任姜立勇介绍说:“‘双日’制度实行以后,社区党员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大家普遍反映这网络上播的东西有内容,耐看。”
为确保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取得实效,沭阳县着力抓好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县远程办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就地取材,拍摄了多部反映县内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和基层党组织创新做法的专题片。这些专题片除在电视台党建栏目播出外,县远程办还将视频课件上传到“花乡沭阳干教网”上。身边事身边人,有号召力,有代表性,该组课件很快成为农村党员点播学习的热门。
沭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裴承前说:“远程教育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开启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通过网络下载课件,大家能够看到全国各地的党员模范和优秀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不仅有助于从自身找差距强素质,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好的工作方法和典型经验。相比过去党员学习读书读报的老一套,这样生动直观的教育模式显然更吸引人,也更见成效。”
帮群众算“明白账”
如今,农村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日渐觉醒,他们渴望行使手中的民主权利,参与决策讨论,发挥监督作用。远程教育便利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发散的网络覆盖范围,为其服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提供了条件。
2008年3月25日上午,沭阳县新河镇堰头村村民早早来到村委会里,参与当天的“村务公开日”。8点整,该村远程教育管理员邱肖洁打开电脑和投影仪,将村党支部本月财务、村务公开明细一项项列举出来。村民们挤在荧幕前边看边议论:“村长前天到镇上办事车费饭费共16元。”“哎,老李家媳妇的二胎准生证也批下来了。”从2007年9月份起,堰头村每个月都固定开设这样的“村务公开日”,通过远教站点的电子放映设备,村委会工作的大事小情在这里全有体现。说到这个村务公开的办法,村党支部书记昌兆兵一脸的笑意:“这远程教育可去了我的一块心病。过去我们村搞村务公开,就靠往村委会外面的那块小黑板上写,风吹雨淋的字迹很容易模糊。可老百姓不管啊,看不清字数,就以为是村干部隐瞒了啥,搞得干群关系很紧张。远程教育站点建起来后,我们开始在电脑上进行村务公开,这样不光条理清晰,资料保管起来也方便。村民随时可以到这儿查集体的账,对我们村干部也更信任了。”
依托遍布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沭阳县在全县范围积极推进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及时将政策文件、时事要闻、民心工程等信息发布上网。县远程办还设立了专用电子信箱,开通网上论坛和手机短信平台,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做好建议征求和民情反馈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助社区奏“和谐曲”
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分子。沭阳县以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为载体,不断丰富各社区远教站点的文化课件资源储备,组织基层党员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
走进沭城镇怀文社区的远程教育站点,在可容纳近百人的活动室里,十几位老年人正围坐在荧幕前收看地方曲艺“淮海戏”节目。老人们轻轻地用手打着节拍,陶醉在戏曲婉转优美的韵律中。退休教师卢琳老人说:“现在新建的居民小区越来越多,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少。社区远教站点活动室对外开放后,我们能经常到这里看看节目,学习一些科普和养生知识,大家有了交流活动的场所,感觉越活越年轻了。”
沭阳县是人口大县,共有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40万。为配合县委组织部倡导的“关爱工程”行动,沭阳县远程办在472个村级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安装了摄像头,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免费为留守人员提供QQ在线视频聊天服务。
马厂中心小学学生刘小刚自从2007年春节父母外出务工后,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情绪也变得低落。县里实施“关爱工程”后,班主任王老师把刘小刚带到社区远程教育活动室,在站点管理员的指导下,通过QQ和远在浙江的爸妈视频聊天。网上交流过几次后,刘小刚变得开朗了,成绩也开始转好。沭阳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远程办主任寇建东介绍说:“沭阳县有4万名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最让父母牵挂。亲情QQ开设后,畅通了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人的联系渠道,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减轻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给农村铺“致富路”
要真正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农村建设的效能,就必须把学用工作落到实处。沭阳县结合地区经济特色,把“实现科技富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落脚点。
耿圩镇周庙村紧临沂河、淮沭河。过去由于信息闭塞、思想僵化,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这个村成了有名的贫困村。远程教育站点建立后,网络使周庙村人开阔了眼界,也转变了思维。村党支部通过搜集和分析市场行情,确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靠水吃水”,利用河滩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为此,县、乡远程教育工作队还会同养殖业专家下到该村,向村民传授实用养殖技术,评估产业发展前景。如今,该村依托“协会+支部+远教”模式建起了30多家不同规模的水产、畜禽养殖基地,人均增收2000多元。村民们拍手称赞是远程教育让他们学会变水为“宝”,摘掉了穷帽子。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解决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力培训问题,沭阳县远程办开展“上网学技术,在家创大业”主题活动,有计划地开发劳动力资源培训课件,加大远程教学培训力度,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需要的技术。马厂镇大竹园村村民黄晓波说:“以前外出打工,一没技术二没目标,两眼一抹黑。现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实用技术,查询用工信息,省事儿多了。”2008年第一季度,沭陽县新增园区劳动力两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沭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正似这催发生机、复苏万物的春风,点染出一派明丽美好的花田胜景。
(作者为江苏省沭阳县委组织部干部)
为党员开 “学习窗”
“让干部经常受教育”是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宗旨之一。自从首批远程教育站点投入使用以来,沭阳县各级党委就不断探索利用这一手段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有效途径。县远程办根据基层实际,推行“党员学习日”和“群众开放日”“双日”制度,保证了党员集中学习的时间,同时也方便了基层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2007年 11月28日,沭城镇孙巷居委会党员群众100多人聚集到社区远教站点,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直播频道,收看由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文虎所作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讲座》视频直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人们认真学习记录,现场秩序井然。居委会主任姜立勇介绍说:“‘双日’制度实行以后,社区党员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大家普遍反映这网络上播的东西有内容,耐看。”
为确保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取得实效,沭阳县着力抓好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县远程办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就地取材,拍摄了多部反映县内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和基层党组织创新做法的专题片。这些专题片除在电视台党建栏目播出外,县远程办还将视频课件上传到“花乡沭阳干教网”上。身边事身边人,有号召力,有代表性,该组课件很快成为农村党员点播学习的热门。
沭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裴承前说:“远程教育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开启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通过网络下载课件,大家能够看到全国各地的党员模范和优秀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不仅有助于从自身找差距强素质,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好的工作方法和典型经验。相比过去党员学习读书读报的老一套,这样生动直观的教育模式显然更吸引人,也更见成效。”
帮群众算“明白账”
如今,农村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日渐觉醒,他们渴望行使手中的民主权利,参与决策讨论,发挥监督作用。远程教育便利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发散的网络覆盖范围,为其服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提供了条件。
2008年3月25日上午,沭阳县新河镇堰头村村民早早来到村委会里,参与当天的“村务公开日”。8点整,该村远程教育管理员邱肖洁打开电脑和投影仪,将村党支部本月财务、村务公开明细一项项列举出来。村民们挤在荧幕前边看边议论:“村长前天到镇上办事车费饭费共16元。”“哎,老李家媳妇的二胎准生证也批下来了。”从2007年9月份起,堰头村每个月都固定开设这样的“村务公开日”,通过远教站点的电子放映设备,村委会工作的大事小情在这里全有体现。说到这个村务公开的办法,村党支部书记昌兆兵一脸的笑意:“这远程教育可去了我的一块心病。过去我们村搞村务公开,就靠往村委会外面的那块小黑板上写,风吹雨淋的字迹很容易模糊。可老百姓不管啊,看不清字数,就以为是村干部隐瞒了啥,搞得干群关系很紧张。远程教育站点建起来后,我们开始在电脑上进行村务公开,这样不光条理清晰,资料保管起来也方便。村民随时可以到这儿查集体的账,对我们村干部也更信任了。”
依托遍布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沭阳县在全县范围积极推进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及时将政策文件、时事要闻、民心工程等信息发布上网。县远程办还设立了专用电子信箱,开通网上论坛和手机短信平台,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做好建议征求和民情反馈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助社区奏“和谐曲”
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分子。沭阳县以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为载体,不断丰富各社区远教站点的文化课件资源储备,组织基层党员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
走进沭城镇怀文社区的远程教育站点,在可容纳近百人的活动室里,十几位老年人正围坐在荧幕前收看地方曲艺“淮海戏”节目。老人们轻轻地用手打着节拍,陶醉在戏曲婉转优美的韵律中。退休教师卢琳老人说:“现在新建的居民小区越来越多,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少。社区远教站点活动室对外开放后,我们能经常到这里看看节目,学习一些科普和养生知识,大家有了交流活动的场所,感觉越活越年轻了。”
沭阳县是人口大县,共有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40万。为配合县委组织部倡导的“关爱工程”行动,沭阳县远程办在472个村级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安装了摄像头,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免费为留守人员提供QQ在线视频聊天服务。
马厂中心小学学生刘小刚自从2007年春节父母外出务工后,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情绪也变得低落。县里实施“关爱工程”后,班主任王老师把刘小刚带到社区远程教育活动室,在站点管理员的指导下,通过QQ和远在浙江的爸妈视频聊天。网上交流过几次后,刘小刚变得开朗了,成绩也开始转好。沭阳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远程办主任寇建东介绍说:“沭阳县有4万名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最让父母牵挂。亲情QQ开设后,畅通了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人的联系渠道,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减轻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给农村铺“致富路”
要真正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农村建设的效能,就必须把学用工作落到实处。沭阳县结合地区经济特色,把“实现科技富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落脚点。
耿圩镇周庙村紧临沂河、淮沭河。过去由于信息闭塞、思想僵化,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这个村成了有名的贫困村。远程教育站点建立后,网络使周庙村人开阔了眼界,也转变了思维。村党支部通过搜集和分析市场行情,确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靠水吃水”,利用河滩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为此,县、乡远程教育工作队还会同养殖业专家下到该村,向村民传授实用养殖技术,评估产业发展前景。如今,该村依托“协会+支部+远教”模式建起了30多家不同规模的水产、畜禽养殖基地,人均增收2000多元。村民们拍手称赞是远程教育让他们学会变水为“宝”,摘掉了穷帽子。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解决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力培训问题,沭阳县远程办开展“上网学技术,在家创大业”主题活动,有计划地开发劳动力资源培训课件,加大远程教学培训力度,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需要的技术。马厂镇大竹园村村民黄晓波说:“以前外出打工,一没技术二没目标,两眼一抹黑。现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实用技术,查询用工信息,省事儿多了。”2008年第一季度,沭陽县新增园区劳动力两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沭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正似这催发生机、复苏万物的春风,点染出一派明丽美好的花田胜景。
(作者为江苏省沭阳县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