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在批改学生随笔作业时,被一篇名为“命令你,一定要健康”的文章深深地打动。所写为我校一名老教师——曾经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退休后为单位返聘,直至重病住院。限于篇幅,摘取第一段与大家共享——
忘了有多久,没有听见你的“夺命哨声”;忘了有多久,没看见你微驼的身影穿梭在校园。时常会想起你,想起那时初一刚进校时,你会严厉地教我们垃圾分类、值周班;想起有时你经常会召集生活委员开会,为的只是芝麻绿豆点大的小事。心里会有埋怨,会有不开心,剥夺了一中午的休息时间。有几次,会看见你抓着几个犯了错的学弟学妹们进行教育、惩罚,心里会为他们鸣不平,认为你大惊小怪。
下文是浓浓的思念之情,发自肺腑,绝无半点虚夸。感动之余,我约了作者潘婷婷促膝交谈,心想或可以按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的要求来修改,使之成为一篇优秀作文,而若又能以此为新起点,提升该同学的写作水平,则更为求之不得。我的开场白大意是:我们都是四中人,任老师的事迹一经点出,大家自然能和脑海里他的形象结合起来,所以是丰满立体的,假如我们立身于学校之外,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文中“你”的形象具体、生动吗?而任老师是那么有特点的一个人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后边的抒情就容易架空,那么,怎样以简洁的笔法在不破坏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刻画出“你”的形象呢?
“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婷婷同学对答如流。
于是,我把话语引向正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得轮番进行?值得我们重点描写的,应是他与众不同的——
婷婷同学思维敏捷,片刻之后,即索去白纸一张,上写(下画线为之后所加):
从远处走来,就看见几个灰头灰脑的学弟们正乖乖地站在你面前,脑袋耷拉着。“拖把怎么可以在地上拖着走!让别的人看到会有什么影响!”你的眉毛微微颤动,脸上一副威严庄重的神情。“拖把不在地上拖,那怎么还叫拖把……”几个学弟小声地嘀咕,幸好没被你听见。“你们是四中最亮丽的风景线,知道吗?每个人都扣0.5分,下次再发现,班级扣分!”你的语气是那么不容置疑,架势让人望而生畏。
不愧为老四中!不愧为老生活委员!事件真实,表达流畅,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情感充沛。见此,我便把对话推向深入——这时候如果你就是老师,会不会把所有的细节都添加到文章中去?
分析,琢磨,发现原来“几个学弟们”的语言、神态描写冲淡了对主要人物“你”的刻画,完全可以去掉;而作者对学弟学妹们的同情,以及对“你”的敬畏却并不理解的复杂情感,如能揉到自己的心理描写中去,或许表达会更自然流畅,也更有层次氛围些。于是我选取了画线的语句,和小作者商量着把它化入原文。
以下就是改后的文章——
请求你,一定要健康
高一(3)班 潘婷婷
忘了有多久,没听见你的“夺命哨声”;忘了有多久,没看见你微驼的身影穿梭在校园……
时常会想起你,想起初一刚进校时,你曾严厉地教我们垃圾分类、做值周班各项工作;想起你经常召集生活委员开会,为的却只是芝麻绿豆点儿大的小事。心里会有埋怨,会有抗议,因为这往往剥夺了我们一整个中午的休息时间。有几次,还看见你抓着几个犯了错的学弟学妹们进行教育、惩罚——“拖把怎么可以在地上拖着走?”你的眉毛微微颤动,脸上一副威严庄重的神情,“你们是四中最亮丽的风景线,知道吗?”语气是那么不容置疑,架势让人望而生畏。我私下里为他们鸣不平,以为,你总有点大惊小怪……
可是,好久好久,没被你叫去开会,没看见外边橱窗的分数变动,没听见你的哨声在校园内回荡,会不舍,会担心,会挂念……从别人那儿听说,你似乎遇到了点“小”病,我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我真的真的希望它只是小问题,你只用一丁点儿时间就可以养好。你还可以来管我们这些“淘气”的中学生,还可以来坚守你毕生的岗位——四中!每每看到有关于你的帖子,泪眼婆娑,想止住那咸咸的泪滴往下落,却无法做到,情不自禁。四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多想再听一次你的训斥!
我最惦念的那个老头,你,一定要健康!四中人都在等着你。
这些文字只是心里所感,这份思绪用纸笔根本无法写出,一种很想很想的感觉,好比你已经是自己的一个亲人、朋友。
还记得你当时鼓励我好好中考,我开玩笑地说:“或许,还会来四中陪你。”
你笑了,说四中也是好学校,加油,好好考,都是人才……
除了祈祷、祝福,我知道我还应该做的一件事是——好好学习。请求你,一定要健康!
后来,这篇短文发表于一家市级报刊作文版突出的位置上,并受到了点评老师的盛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以情感诚挚取胜。情真的基础是事真,作者所写的都是四年来校园生活中的琐事,却真真切切地勾勒出了一名把小事当作大事来抓的认真负责,甚至有点严谨苛刻的校园管理者的形象。作者的描写很到位,几笔简练的神态描写,几句典型的人物语言,从不理解埋怨到牵挂担心的心理变化,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情。文章有点,写自己对他的挂念;文章有面,也写四中人对他的等待,点面结合,抒发了对这个普通人的真挚的祈祷和祝福。”
这也照应了盘桓于心的几句话——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法]巴尔扎克)
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若它不是为了最完善地表现作品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剔除了对表现主题有害的成分,剩下的,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人物的言行中有很多细节,有些是个性化的,是他人无可替代的,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性格、文化教养等諸多方面的内容。把这样的能够传神的细节从脑海里翻找、挑拣出来了,成功地刻画人物、写出经得起品读的文章就具有了可能性。但必须沉着挑选,因为并非所有的细节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练就火眼金睛,只保留那些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材料,将之细化入微,写饱满写深透。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我们可以逐步提升细节选材的能力,切不可荒废了日常的一个个锻炼机会。
忘了有多久,没有听见你的“夺命哨声”;忘了有多久,没看见你微驼的身影穿梭在校园。时常会想起你,想起那时初一刚进校时,你会严厉地教我们垃圾分类、值周班;想起有时你经常会召集生活委员开会,为的只是芝麻绿豆点大的小事。心里会有埋怨,会有不开心,剥夺了一中午的休息时间。有几次,会看见你抓着几个犯了错的学弟学妹们进行教育、惩罚,心里会为他们鸣不平,认为你大惊小怪。
下文是浓浓的思念之情,发自肺腑,绝无半点虚夸。感动之余,我约了作者潘婷婷促膝交谈,心想或可以按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的要求来修改,使之成为一篇优秀作文,而若又能以此为新起点,提升该同学的写作水平,则更为求之不得。我的开场白大意是:我们都是四中人,任老师的事迹一经点出,大家自然能和脑海里他的形象结合起来,所以是丰满立体的,假如我们立身于学校之外,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文中“你”的形象具体、生动吗?而任老师是那么有特点的一个人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后边的抒情就容易架空,那么,怎样以简洁的笔法在不破坏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刻画出“你”的形象呢?
“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婷婷同学对答如流。
于是,我把话语引向正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得轮番进行?值得我们重点描写的,应是他与众不同的——
婷婷同学思维敏捷,片刻之后,即索去白纸一张,上写(下画线为之后所加):
从远处走来,就看见几个灰头灰脑的学弟们正乖乖地站在你面前,脑袋耷拉着。“拖把怎么可以在地上拖着走!让别的人看到会有什么影响!”你的眉毛微微颤动,脸上一副威严庄重的神情。“拖把不在地上拖,那怎么还叫拖把……”几个学弟小声地嘀咕,幸好没被你听见。“你们是四中最亮丽的风景线,知道吗?每个人都扣0.5分,下次再发现,班级扣分!”你的语气是那么不容置疑,架势让人望而生畏。
不愧为老四中!不愧为老生活委员!事件真实,表达流畅,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情感充沛。见此,我便把对话推向深入——这时候如果你就是老师,会不会把所有的细节都添加到文章中去?
分析,琢磨,发现原来“几个学弟们”的语言、神态描写冲淡了对主要人物“你”的刻画,完全可以去掉;而作者对学弟学妹们的同情,以及对“你”的敬畏却并不理解的复杂情感,如能揉到自己的心理描写中去,或许表达会更自然流畅,也更有层次氛围些。于是我选取了画线的语句,和小作者商量着把它化入原文。
以下就是改后的文章——
请求你,一定要健康
高一(3)班 潘婷婷
忘了有多久,没听见你的“夺命哨声”;忘了有多久,没看见你微驼的身影穿梭在校园……
时常会想起你,想起初一刚进校时,你曾严厉地教我们垃圾分类、做值周班各项工作;想起你经常召集生活委员开会,为的却只是芝麻绿豆点儿大的小事。心里会有埋怨,会有抗议,因为这往往剥夺了我们一整个中午的休息时间。有几次,还看见你抓着几个犯了错的学弟学妹们进行教育、惩罚——“拖把怎么可以在地上拖着走?”你的眉毛微微颤动,脸上一副威严庄重的神情,“你们是四中最亮丽的风景线,知道吗?”语气是那么不容置疑,架势让人望而生畏。我私下里为他们鸣不平,以为,你总有点大惊小怪……
可是,好久好久,没被你叫去开会,没看见外边橱窗的分数变动,没听见你的哨声在校园内回荡,会不舍,会担心,会挂念……从别人那儿听说,你似乎遇到了点“小”病,我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我真的真的希望它只是小问题,你只用一丁点儿时间就可以养好。你还可以来管我们这些“淘气”的中学生,还可以来坚守你毕生的岗位——四中!每每看到有关于你的帖子,泪眼婆娑,想止住那咸咸的泪滴往下落,却无法做到,情不自禁。四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多想再听一次你的训斥!
我最惦念的那个老头,你,一定要健康!四中人都在等着你。
这些文字只是心里所感,这份思绪用纸笔根本无法写出,一种很想很想的感觉,好比你已经是自己的一个亲人、朋友。
还记得你当时鼓励我好好中考,我开玩笑地说:“或许,还会来四中陪你。”
你笑了,说四中也是好学校,加油,好好考,都是人才……
除了祈祷、祝福,我知道我还应该做的一件事是——好好学习。请求你,一定要健康!
后来,这篇短文发表于一家市级报刊作文版突出的位置上,并受到了点评老师的盛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以情感诚挚取胜。情真的基础是事真,作者所写的都是四年来校园生活中的琐事,却真真切切地勾勒出了一名把小事当作大事来抓的认真负责,甚至有点严谨苛刻的校园管理者的形象。作者的描写很到位,几笔简练的神态描写,几句典型的人物语言,从不理解埋怨到牵挂担心的心理变化,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情。文章有点,写自己对他的挂念;文章有面,也写四中人对他的等待,点面结合,抒发了对这个普通人的真挚的祈祷和祝福。”
这也照应了盘桓于心的几句话——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法]巴尔扎克)
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若它不是为了最完善地表现作品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剔除了对表现主题有害的成分,剩下的,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人物的言行中有很多细节,有些是个性化的,是他人无可替代的,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性格、文化教养等諸多方面的内容。把这样的能够传神的细节从脑海里翻找、挑拣出来了,成功地刻画人物、写出经得起品读的文章就具有了可能性。但必须沉着挑选,因为并非所有的细节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练就火眼金睛,只保留那些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材料,将之细化入微,写饱满写深透。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我们可以逐步提升细节选材的能力,切不可荒废了日常的一个个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