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为“校园植物分类”选修课程构建校园植物资源数据库,整合校内外资源,拉进学生与真实自然环境之间的距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
【机 构】
: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 山东青岛 266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为“校园植物分类”选修课程构建校园植物资源数据库,整合校内外资源,拉进学生与真实自然环境之间的距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教师通过巧用实验以增加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rn1 结合教材,因地制宜,使实验简洁精巧rn教材上的实验是面向全体的共性设计,但是由于各校的实际不同,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也有了不同.教师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结合教材内容,去繁就简,创设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新实验器材,使实验现象直观显著,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探究实验的效率.在实验设计上,教师还要注意实验的简洁,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从而节省课堂时间,达到教学目的.
以化学学科知识为基础出发,结合生物学科自身特点,对生物学“组成”与“构成”两词的相关运用进行阐释、列举与思考.简要叙述学科交叉教学的重要性与教学挑战.
以自制和演示“细胞周期同步化演示仪”教具模型为例,谈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周期同步化过程.教师通过自制教具模型在课堂演示,用自制教具模型作为信息载体来传递知识,将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有效连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发展科学探究,从而促进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通过几个案例解析“边角知识”,以期为师生使用“边角知识”传授和理解知识提供参考.
情境分析题目的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想不到”和“想偏”的现象,长句论述中又常出现表述混乱、不全面的问题.以近年高考题目为例,从教材知识、教材实例与情境内容的连接;题干条件与科学结论的连接入手,阐述连接思维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培养科学思维.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质性评价方法逐步得到推广.rn《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负责人刘恩山教授强调,教育工作者需协同践行“学业评价促发展”的理念.下面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作一案例及其分析,并就其方法和实施建议作简要阐述.
本研究利用虚拟实验沉浸性、交互性的特点,突破传统科学史教学的局限性,设计了基于虚拟实验的体验式科学史教学流程,让学生化身为历史上的科学家们,在“实践-认知”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中体验前人曲折的探索历程,理解科学知识的来源,形成理性的科学本质观.
1 前言rn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是他们社会生存所必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2020年教育部对2017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内容调整的主要原则是:突出新课程基本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生物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引入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本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发展学生学科素养为导向,提升学生能力呢?下面,笔者将结合一次优质课比赛的课堂实录,谈谈自己的一点实践经历和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难点类型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有助于难点突破.rn1 过程建构难:唤起知识,促进推理rn学习“奥巴林的化学进化学说”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一项任务.学说认为,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从有机大分子物质到独立体系;从独立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的4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