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古城还没有被称为古城,只是城区里并不广为人知的一个角落,离精心的修旧纳新还很遥远,街面并不整洁,墙上的文字招牌已经开始驳落,只是有着大片的民国初期风格建筑,让路过的人留下一瞥。
那一天,她抱着戴白色公主帽的三岁女儿,站在北京路的屋檐下,瘦削而略显疲惫的脸庞上,刘海在风中摇曳。蓦然回首,二十余年冉冉而过。那个眼眸圆圆的懵懂小女孩,已出落成古灵精怪的大姑娘。
那一天,他搬出一只小竹凳,穿着白背心,坐在香港路的骑楼前,用二胡拉奏没有几个人听得懂的曲子。有的人赞叹,有的人不屑,有的人好奇。春来秋去,一拉就是二十多年,从偶有银丝到两鬓斑白。当有人劝他放弃,他会用一句闽南语“我欢喜”让人语塞。那样的执着,让人想起电影《第一次》里,那个因为妻子在十字路口车祸去世,而几十年站在那里指揮交通的男人,尽管缘由互不相及。
那一夜,他坐在台湾路一处院落里雕花窗棂的背后,听邰正宵的《一千零一夜》,残月如钩,墙角下无名小草随风摇摆,院墙日渐斑驳。二十多年后,小楼月满,修葺一新的庭院,他坐在实木摇椅上,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尽管历经多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善良的人们对纯洁情感的尊崇,如同远观多年珍藏的酱香酒,带来历久弥香的想象。
昨夜,故旧有约,灯光下的古城,如梦如幻。无数的人在这里相遇,如潮水般聚集,又如潮水般退去。不同的人在这里演绎不同的故事,有的人在这里落地生根,有的人经由这里开枝散叶;更多的是过客,有的携手相依,有的踽踽独行。四处寻觅,已经找寻不到多年前走过的痕迹,只有无名巷子里传来的芗剧,对我们耳语那些晨昏留下的影子。
那一天,她抱着戴白色公主帽的三岁女儿,站在北京路的屋檐下,瘦削而略显疲惫的脸庞上,刘海在风中摇曳。蓦然回首,二十余年冉冉而过。那个眼眸圆圆的懵懂小女孩,已出落成古灵精怪的大姑娘。
那一天,他搬出一只小竹凳,穿着白背心,坐在香港路的骑楼前,用二胡拉奏没有几个人听得懂的曲子。有的人赞叹,有的人不屑,有的人好奇。春来秋去,一拉就是二十多年,从偶有银丝到两鬓斑白。当有人劝他放弃,他会用一句闽南语“我欢喜”让人语塞。那样的执着,让人想起电影《第一次》里,那个因为妻子在十字路口车祸去世,而几十年站在那里指揮交通的男人,尽管缘由互不相及。
那一夜,他坐在台湾路一处院落里雕花窗棂的背后,听邰正宵的《一千零一夜》,残月如钩,墙角下无名小草随风摇摆,院墙日渐斑驳。二十多年后,小楼月满,修葺一新的庭院,他坐在实木摇椅上,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尽管历经多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善良的人们对纯洁情感的尊崇,如同远观多年珍藏的酱香酒,带来历久弥香的想象。
昨夜,故旧有约,灯光下的古城,如梦如幻。无数的人在这里相遇,如潮水般聚集,又如潮水般退去。不同的人在这里演绎不同的故事,有的人在这里落地生根,有的人经由这里开枝散叶;更多的是过客,有的携手相依,有的踽踽独行。四处寻觅,已经找寻不到多年前走过的痕迹,只有无名巷子里传来的芗剧,对我们耳语那些晨昏留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