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事业的全面发展下,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改进,这不仅极大的满足了人们逐渐提高的住房要求,同时在建筑功能及建筑形态上做出了较大的创新,绿色建筑、多层多功能建筑的大量出现也很好的展示出我国建筑事业取得的成就。以下本文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常见的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就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展开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下,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施工的需求,在大量的实践中,技术人员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其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是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并且得到了施工企业的认可,广泛的运用到了工民建的施工中。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控制好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避免客观因素造成的裂缝现象频繁出现。
1 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
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但是也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更好的促进该技术的发展,全面的进行该技术的特点分析也显得十分的必要。相对于其他問题而言,混凝土裂缝是比较大的影响因素,因此给该技术的推广造成些许的影响,在一些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建筑自身的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及改进,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综合价值。可以适当的采取其他技术进行辅助,以此来保障工民建施工的质量。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危害
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技术而言也是如此。一旦出现裂缝必然会造成建筑的防水性能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裂缝还会逐渐的扩张,给建筑自身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依据裂缝危害的成因进行分析,便于找出最优的解决途径。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并不表示一定会带来危害,部分细小的裂缝仅会影响到人们的审美,但是一旦裂缝的深度较大,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的综合性能。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温度的变化、散热、材料性能、配置比例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问题。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水、骨料及其他添加剂配置而成的,在配置的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之间会出现一些反应,产生较大的热量,外部的温度可以通过与空气接触释放掉,但是内部的温度却很难快速的消散,这就极易引发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后期的养护不及时或者是水分蒸发过快也会引发类似现象出现。
3 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1 钢筋配置。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不均匀、温度变化会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小容易引起局部塑性变形导致断裂。而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就可以分担混凝土的内应力增加其受力作用提高抗拉能力。现在钢配置方案已经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配筋方案可以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及时传递出来。还可以通过上下皮配筋差的方案让钢筋的直径变小使混凝土的热量散发出来。
3.2 原料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的原材料是水泥和砂石料,混凝土中水泥是主体。水热化与成分和细函数息息相关,所以在选择水泥的时要选择适合的矿物成分和调整水泥细度模数。在大多数施工过程中都降低了熟料中水泥的含量以减少水泥的水热化。在配筋过程中砂石料的含泥量就必须严格控制,如果含泥量过多会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力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力。在配置的过程中要控制水泥和水的比例,在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中应该减少水泥和水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水热化以免引起收缩变形还可以降低成本养护等费用也会减少。在柱子混凝土中减少水泥和水灰的用量。为了降低水热化提高和易性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进行配置调整会减少水泥用量。粉煤灰因为硅、铝氧化物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二次反应,所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热胀。而其颗粒轻、细又能够分散到混凝土的孔结构中降低孔隙率。粗骨料的添加作用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减少水泥的用量同时减少水热化降低裂缝的发生。
3.3 浇注技术。浇注技术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浇注技术需要遵守浇注顺序对核心筒培、柱、梁、板混凝土的浇注依次进行。同时混凝土配合比是浇注技术的前提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减少水化热的产生、增加混凝土的可菜性、节省原材料。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凝结之前要进行二次浇注,可以确保浇注环节的质量。在浇注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可以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浇注过程中浇注温度应该低于32℃。时间应该尽量避太阳光照最强烈的时段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时。在气温较高时可对泵管进行覆盖或者拌合水中加冰,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在浇筑后拆模度应该低于合水中加冰,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4 混凝土二次振捣
对完成浇筑但是尚未凝固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工作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节约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抗渗性、耐久性消除裂纹和细缝裂缝等。实验数据分析二次振捣可使钢筋握裹力增加强度增加。二次振捣工艺简便能够提高混混凝土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在钢筋土柱施工时经常在上部浇筑时使用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上部的混凝土的密实度,而且对下部构件的钢筋有振动影响也引起下层混凝土的密度结实。因为要在大体积混凝土未凝固之前进行振捣所以二次振捣对于时间控制要求非常高。时间过短效果会打折扣:时间过长超出重塑范围就会对混凝土本身的结构产生影响。而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表明在混凝土终凝前一个小时左右进行二次振捣的效果最好。同时时间控制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环境温度湿度、水泥品种、配合比、坍落度、外加剂等因素来进行实际考量。
5 混凝土温度检测
大体积混凝土对温度的控制性比较强在施工过程中要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检测做好检测记录及时反映温度情况,再计对些情况加强养护措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裂缝的出现。測温点布置:测温点平面布置中要以平面中心、中心对应的侧边、散热拐角处、主风向处、温度变化大等地方为主;竖向布置要在混凝土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进行布局。在空气和保温层中也要分别设置一个测温点以随时观察环境和保温层内部的温度。这种布局可以真实反映出混凝土的里外温差和环境温度。
6 不良现象的应对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现象,对于这些一定要及早的的发现,并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应对措施。简单的叙说一下常见的几种不良现象。第一种是结构内部有大量的空洞,这是由于建筑材料配比不合理导致的。或是在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技术不规范导致内部存在空隙,甚至一些地方的钢筋也裸露出来,在钢筋的表面没有混凝土的覆盖。当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及时的采用细砂石在钢筋密集的地方进行二次浇灌,对裸露处进行修补。麻面主要是表面施工不精确可以运用油毡纸进行堵塞或者重新涂刷均匀。
结束语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背景下,有效的提升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标准来进行,控制好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及其它施工材料的管理,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案来逐步的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优势,及时的进行不同时段混凝土温度的测量及记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最大程度上避免混凝土裂缝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工民建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3).
[2]邢小平,周晓云.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11(4).
关键词: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下,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施工的需求,在大量的实践中,技术人员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其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是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并且得到了施工企业的认可,广泛的运用到了工民建的施工中。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控制好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避免客观因素造成的裂缝现象频繁出现。
1 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
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但是也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更好的促进该技术的发展,全面的进行该技术的特点分析也显得十分的必要。相对于其他問题而言,混凝土裂缝是比较大的影响因素,因此给该技术的推广造成些许的影响,在一些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建筑自身的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及改进,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综合价值。可以适当的采取其他技术进行辅助,以此来保障工民建施工的质量。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危害
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技术而言也是如此。一旦出现裂缝必然会造成建筑的防水性能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裂缝还会逐渐的扩张,给建筑自身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依据裂缝危害的成因进行分析,便于找出最优的解决途径。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并不表示一定会带来危害,部分细小的裂缝仅会影响到人们的审美,但是一旦裂缝的深度较大,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的综合性能。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温度的变化、散热、材料性能、配置比例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问题。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水、骨料及其他添加剂配置而成的,在配置的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之间会出现一些反应,产生较大的热量,外部的温度可以通过与空气接触释放掉,但是内部的温度却很难快速的消散,这就极易引发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后期的养护不及时或者是水分蒸发过快也会引发类似现象出现。
3 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1 钢筋配置。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不均匀、温度变化会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小容易引起局部塑性变形导致断裂。而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就可以分担混凝土的内应力增加其受力作用提高抗拉能力。现在钢配置方案已经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配筋方案可以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及时传递出来。还可以通过上下皮配筋差的方案让钢筋的直径变小使混凝土的热量散发出来。
3.2 原料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的原材料是水泥和砂石料,混凝土中水泥是主体。水热化与成分和细函数息息相关,所以在选择水泥的时要选择适合的矿物成分和调整水泥细度模数。在大多数施工过程中都降低了熟料中水泥的含量以减少水泥的水热化。在配筋过程中砂石料的含泥量就必须严格控制,如果含泥量过多会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力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力。在配置的过程中要控制水泥和水的比例,在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中应该减少水泥和水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水热化以免引起收缩变形还可以降低成本养护等费用也会减少。在柱子混凝土中减少水泥和水灰的用量。为了降低水热化提高和易性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进行配置调整会减少水泥用量。粉煤灰因为硅、铝氧化物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二次反应,所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热胀。而其颗粒轻、细又能够分散到混凝土的孔结构中降低孔隙率。粗骨料的添加作用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减少水泥的用量同时减少水热化降低裂缝的发生。
3.3 浇注技术。浇注技术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浇注技术需要遵守浇注顺序对核心筒培、柱、梁、板混凝土的浇注依次进行。同时混凝土配合比是浇注技术的前提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减少水化热的产生、增加混凝土的可菜性、节省原材料。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凝结之前要进行二次浇注,可以确保浇注环节的质量。在浇注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可以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浇注过程中浇注温度应该低于32℃。时间应该尽量避太阳光照最强烈的时段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时。在气温较高时可对泵管进行覆盖或者拌合水中加冰,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在浇筑后拆模度应该低于合水中加冰,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4 混凝土二次振捣
对完成浇筑但是尚未凝固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工作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节约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抗渗性、耐久性消除裂纹和细缝裂缝等。实验数据分析二次振捣可使钢筋握裹力增加强度增加。二次振捣工艺简便能够提高混混凝土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在钢筋土柱施工时经常在上部浇筑时使用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上部的混凝土的密实度,而且对下部构件的钢筋有振动影响也引起下层混凝土的密度结实。因为要在大体积混凝土未凝固之前进行振捣所以二次振捣对于时间控制要求非常高。时间过短效果会打折扣:时间过长超出重塑范围就会对混凝土本身的结构产生影响。而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表明在混凝土终凝前一个小时左右进行二次振捣的效果最好。同时时间控制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环境温度湿度、水泥品种、配合比、坍落度、外加剂等因素来进行实际考量。
5 混凝土温度检测
大体积混凝土对温度的控制性比较强在施工过程中要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检测做好检测记录及时反映温度情况,再计对些情况加强养护措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裂缝的出现。測温点布置:测温点平面布置中要以平面中心、中心对应的侧边、散热拐角处、主风向处、温度变化大等地方为主;竖向布置要在混凝土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进行布局。在空气和保温层中也要分别设置一个测温点以随时观察环境和保温层内部的温度。这种布局可以真实反映出混凝土的里外温差和环境温度。
6 不良现象的应对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现象,对于这些一定要及早的的发现,并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应对措施。简单的叙说一下常见的几种不良现象。第一种是结构内部有大量的空洞,这是由于建筑材料配比不合理导致的。或是在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技术不规范导致内部存在空隙,甚至一些地方的钢筋也裸露出来,在钢筋的表面没有混凝土的覆盖。当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及时的采用细砂石在钢筋密集的地方进行二次浇灌,对裸露处进行修补。麻面主要是表面施工不精确可以运用油毡纸进行堵塞或者重新涂刷均匀。
结束语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背景下,有效的提升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标准来进行,控制好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及其它施工材料的管理,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案来逐步的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优势,及时的进行不同时段混凝土温度的测量及记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最大程度上避免混凝土裂缝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工民建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3).
[2]邢小平,周晓云.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