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基于当今不顾后果的过马路方式屡见不鲜,且已给社会带来严重损失的事实,本研究通过对处在红绿灯前行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分析其中性别差异、年龄段以及社会化所带来的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希望借此了解其中深层的心理学原因,并为其提出几条可行有效地建议或改善方案。
关键词:过马路;观察;行为方式
一、前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通过大量调查得到突破性的结论,提出“金字塔形”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行人过街过程中的需求,按照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也可以划分为安全需要、省时省力需要、社会认同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个层次。前2个层次的需要为低级需要,属于物质需要,后3个层次是高级需要,属于精神需要。安全需求在需求层次的最底部,属于优势需要,然而这种优势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当其为优势需要时,行人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当安全需要不占优势时,其优势地位就会被其他方面的需要所取代,往往是其上一层的省时省力需要会取代安全需要,因而就会出现某些对交通安全不利的违规过街行为,如红灯时冒险激进过街等。
二、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研究者于每周的周一、周三、周六的下午15:00-17:00在十字路口进行观察,一共观察12次,每次时长为两小时。具体观察行人的以及采取小型交通工具(自行车、电车)的人的闯红灯的情形。
三、结果
由上表可知:性别上,男一共56人、女一共56人。年龄层面来说:20~30岁一共46人、30~40岁一共28人、40~50岁一共26人、50~60岁一共12人。交通工具:步行20人、电车68人、自行车24人。
四、討论
1.性别差异、年龄段以及社会化分析
在性别差异上,基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对于闯红灯的行为并无明显的影响。除此之外,基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闯红灯的行为较集中于20~40岁这一年龄段,由年龄带来的差异较为明显。并且通过方差分析得出Sig=0.028,则可以得出年龄和闯红灯行为显著的结论。社会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源于它的社会功能,而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比教育提高知识技能对经济的影响更重要。从闯红灯行为的集中年龄段可以得出,一个人社会化的程度越高,时间越久,越不倾向于闯红灯。
2.原因分析
首先,在红绿灯前,大部分行人确实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存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大众易随大流,认为法不责众。其次,行人素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整体来说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够,对于过马路的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把遵守交通规则作为一种义务。此外交通压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它给行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不便,更是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对行人要求宽松,法律不完善以及红绿灯设计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
3.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选取的十字路口有很大的主观性,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第二,样本不够大,缺乏足够的代表性。同时观察的方面也不全面,例如:未将被观察者的职业等考虑在内。
五、结论
性别对于该行为无明显影响、闯红灯行为的发生较为集中于20~40岁、社会化程度越高,越不倾向于闯红灯。
六、完善红绿灯制度以及减少闯红灯现象的对策
首先,应该提高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其次应该对违反规定的进行惩罚,以此警示行人。除此之外,在红绿灯方面,调整信号灯时间以及缓解交通压力也是重要措施。加大文明执法,将规劝与严惩相结合;注意加强对儿童和老年行人的保护和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闯红灯现象屡屡发生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朱肖肖.“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3.
[2]耿家臻等,浅析“中国式过马路”[J].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3]温志刚.行人交通违章的心理分析与预防[J].山西太原.《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作者简介:
车清清(1996.04.03—)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专业: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
摘 要:基于当今不顾后果的过马路方式屡见不鲜,且已给社会带来严重损失的事实,本研究通过对处在红绿灯前行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分析其中性别差异、年龄段以及社会化所带来的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希望借此了解其中深层的心理学原因,并为其提出几条可行有效地建议或改善方案。
关键词:过马路;观察;行为方式
一、前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通过大量调查得到突破性的结论,提出“金字塔形”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行人过街过程中的需求,按照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也可以划分为安全需要、省时省力需要、社会认同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个层次。前2个层次的需要为低级需要,属于物质需要,后3个层次是高级需要,属于精神需要。安全需求在需求层次的最底部,属于优势需要,然而这种优势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当其为优势需要时,行人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当安全需要不占优势时,其优势地位就会被其他方面的需要所取代,往往是其上一层的省时省力需要会取代安全需要,因而就会出现某些对交通安全不利的违规过街行为,如红灯时冒险激进过街等。
二、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研究者于每周的周一、周三、周六的下午15:00-17:00在十字路口进行观察,一共观察12次,每次时长为两小时。具体观察行人的以及采取小型交通工具(自行车、电车)的人的闯红灯的情形。
三、结果
由上表可知:性别上,男一共56人、女一共56人。年龄层面来说:20~30岁一共46人、30~40岁一共28人、40~50岁一共26人、50~60岁一共12人。交通工具:步行20人、电车68人、自行车24人。
四、討论
1.性别差异、年龄段以及社会化分析
在性别差异上,基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对于闯红灯的行为并无明显的影响。除此之外,基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闯红灯的行为较集中于20~40岁这一年龄段,由年龄带来的差异较为明显。并且通过方差分析得出Sig=0.028,则可以得出年龄和闯红灯行为显著的结论。社会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源于它的社会功能,而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比教育提高知识技能对经济的影响更重要。从闯红灯行为的集中年龄段可以得出,一个人社会化的程度越高,时间越久,越不倾向于闯红灯。
2.原因分析
首先,在红绿灯前,大部分行人确实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存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大众易随大流,认为法不责众。其次,行人素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整体来说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够,对于过马路的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把遵守交通规则作为一种义务。此外交通压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它给行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不便,更是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对行人要求宽松,法律不完善以及红绿灯设计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
3.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选取的十字路口有很大的主观性,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第二,样本不够大,缺乏足够的代表性。同时观察的方面也不全面,例如:未将被观察者的职业等考虑在内。
五、结论
性别对于该行为无明显影响、闯红灯行为的发生较为集中于20~40岁、社会化程度越高,越不倾向于闯红灯。
六、完善红绿灯制度以及减少闯红灯现象的对策
首先,应该提高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其次应该对违反规定的进行惩罚,以此警示行人。除此之外,在红绿灯方面,调整信号灯时间以及缓解交通压力也是重要措施。加大文明执法,将规劝与严惩相结合;注意加强对儿童和老年行人的保护和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闯红灯现象屡屡发生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朱肖肖.“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3.
[2]耿家臻等,浅析“中国式过马路”[J].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3]温志刚.行人交通违章的心理分析与预防[J].山西太原.《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作者简介:
车清清(1996.04.03—)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专业: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