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行,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本人多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德育课课件对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帮助巨大,下面根据自己制作、运用课件的经历,简单谈一谈制作德育课课件的几点体会。  一、德育课课件内容要图文声像并茂  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社会化综合治税对于加强税源管理、充实地方财政收入、化解社会矛盾、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全面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自社会化综合治税要求提出以来,由于个体零散税源自身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收入规模小的特点,在“抓大控中管小”的税收工作思路下,广州市各区都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个体零散税源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目前,广州市各区对于个体零散税源委托代征工作的管理趋向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委托街道出租
摘要: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必须建立全员管理德育的德育机制,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养成目标,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使系列管理活动到位,促进习惯养成。德育工作如果仅是学生发生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德育工作将永远是被动的。  关键词:全员管理;德育机制;行为习惯  一、建立全员管理德育机制的原因  全员管理德育
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就我们中学政治教师常用的几个经典的导入法作简单的论述。  一、热点时政导入  热点式导入新课法,就
期刊
在军队院校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型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按照中央军委《目关于推进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意见》的要求,构建并优化校内部的教学育人机制,是军队院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基地,必须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牵引、管理为保障、学以致用为落脚点,发挥院校整体功能才能真的正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教研学管相结合所探索出的
期刊
【摘要】:鼓励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心理学研究显示:鼓励、肯定、赞许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而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  【关键词】课堂 表扬 鼓励性 评价 作用  在表演和观看了课本剧《狐假
【摘 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新课改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1、开好思品课,用好学科课;2、营造育人环境,创设德育氛围;3、发挥班团队作用,开好班会、团会、队会;4、开展好课内、课外综合活动课,通过活动育人;5、构成德育网络,力求"合力"育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简言之,他在告诉教育者们"教人做人"。并且他要求师生共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不断上升,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制约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瓶颈。努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群众信赖的医师队伍,既
期刊
摘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一项既艰辛有伟大的工程,对于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来说就更显得任重而道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因而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们。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转化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