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互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力度还远远不够。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已经不是简单的填鸭式的传授,而是引导,组织和参与的综合。我们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活力和创造力,过于偏重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教师教学中过于依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互动环节偏少,使课堂教学呆板僵硬,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另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误区。
  
  一.课堂互动单一性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大多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许多教师认为只有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师,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从而使课堂教学主要被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是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的主要类型,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很容易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形式的单一。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
  
  二.课堂互动形式化
  
  形式主义在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时有发生。形式化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实质性内容。主要表现为:合作主题的形式化,学生合作的形式化,教师指导的形式化。许多教师只图课堂氛围的活跃,却忽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过于追求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法的所谓多样性,让学生疲于应付,从而使学生无法准确领会到课堂的精髓。
  
  三.课堂互动偏向性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除了存在单一性和形式化的弊端之外,教师在互动对象的选择和学生在互动机会上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许多教师习惯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并且态度往往趋向于民主和肯定,甚至包括学生的个性的自我表露。而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往往倾向于专制和否定,甚至减少他们独立思考和充分表达的机会。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教师必须完成角色的转变,甘做课堂教学的绿叶,去映衬学生这一朵朵红花。把课堂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变单向的信息传递为双向互动。在师生交流和生生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丰富的课堂互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打破过去单一的学习观,使学生体会到民主,宽容,尊重,自由和平等。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育效果。根据我多年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课堂互动模式
  
  互动是课堂不可或缺的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宽松活跃的氛围能极大激发人的智力发挥。人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要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把对话和沟通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重塑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潜能的发挥。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师生互动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的师生互动是对传统课堂互动的进一步深入,也是所有互动环节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师要成为师生互动环境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在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鼓励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自我的超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教师也要给予明确的解答。
  2.生生互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要重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即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互动形式。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通过师生互动进行解答之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要交给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并让他们得出相应的评价或结论。只有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彼此的交流和对话,才能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唤起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在课程结束后留下几分钟的时间给同学们思考和消化,对于不理解的内容或者对本篇文章有什么心得,让他们彼此讨论和交流,当理解出现一些障碍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向我提出问题,我在综合一下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疏漏,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进步。
  
  二.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和民主的氛围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一直是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所追求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互动过程,也要注重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和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共同营造宽松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只有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消除学生在互动中紧张的情绪,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眼神都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和求知欲。让他们带着高涨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和思考中,否则,古板压抑的课堂则会让学生更加厌恶学习,使课堂气氛无比沉闷,互动效果大打折扣。
  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去构建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改变同学们心中对老师的那种敬畏;在课堂之外,我也经常组织和同学们的互动,一起做游戏,一起郊游,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
  
  三.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世纪的语文课程面临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互动,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互动产生良好的效果。不同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此外他們的智力水平和人格特征也各不相同。这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教学,在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同时,对于那些成绩较差要多给予指导和帮助,或者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另外,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多在课堂上发言,多动手,对他们多给与鼓励和肯定。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也能使课堂互动顺利和有效的开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在课堂上注重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在班上成立了学习小组,把成绩优异的同学和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分在一起共同学习。这样一方面成绩优异的同学能把学习经验和方法传授给成绩落后的同学,纠正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一方面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班级的和谐。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是朵朵鲜艳的红花,而教师则是映衬红花的绿叶。教师要转变角色,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塑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把互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融入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
  
  陆兵,教师,现居广东中山。
其他文献
向量具有代数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解题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向量法的应用很广,也很巧妙.下面例举向量法在解决代数、几何等问题中的应用. Vector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
管理者的决策导向、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所以校本行动研究就成了学校的工作要务之一。福建省惠安县螺城中心小学坚持实施校本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建筑结构、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桥梁工程、
势,在兵战中有着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意思是:急速奔腾的洪流,之所以能漂流石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势。势在 Potential, in the war has an impor
宁波保税区发展大厦位于保税区金融、贸易区中心7号地块,占地0.53公顷,主楼建筑为28层,主体建筑的高度100米,总建筑面积38500平方米。 发展大厦位于整个保税区金融中心东北,
我家里种了很多花,每天都要给它们浇水。今年过年,我们都回了老家,等我们回来时,发现有几株花已经枯死了,家里人都十分惋惜。于是,我想发明一个能给花自动浇水的装置,这样,当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就是列强对中国持续不断的侵略。一、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及特点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前。 Moder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人与事的结合处在动态的矛盾之中。用人单位各种岗位对新进员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都在提高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出现的又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的成书前后酝酿了七百多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