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高级水平留学生如何提高语言产出能力一直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议题。本文试图探究POA理论在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到中级汉语口语的教学实践中去,旨在提高中级水平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得教学脱离“学用分离”的困境。
关键词:POA理论;汉语口语
一、POA理论
(一)POA理论的涵义。 POA 是“”产 出 导 向 法 ”(production Approach)的英文缩写,是由文秋芳教授创立的第一个中国本土的外语学习理论。POA教学理论包括:“输出驱动假设”、“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该理论适用于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它完成了从“输出驱动”假设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理论飞跃,颠覆常规教学顺序,按照“先输出,后输入”这一教学流程,对于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延用传统教学法学习者的开口率较低,应用性较差,教学效果并不显著。POA理论为提高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快速提高口语学习效率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二)POA 理论与对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关联度。POA理论最早只应用于我国国内的英语教学中,关于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并不多,文秋芳(2018)指出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英语教学有相似之处,因此产出导向法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POA理论有特定适用对象和适用环境,主要针对在正式的外语课堂中对中高级学习者的语言教学。“选择性学习假设”主张在语言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重点内容为导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扩大化,其反对精读课文式的教学方法,主张从输入材料中选择契合学习目标和产出任务需要的语言知识,甚至可以适当放弃一些“无用”的输入材料。“以评促学假设”认为教师对学习者产出内容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师生之间的合作评价能够为学习者的产出提供专业指导,使评价和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二、“产出导向法”的中级口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设置课前预习环节
汉语口語课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预习工作非常重要,在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做好相关预习工作,课堂上节奏容易被打乱,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热情。中级汉语口语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口语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结合口语课的材料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来关培养留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课前预习,根据POA理论,关键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依次为驱动-促成-评价,教师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习者在学习上的“饥饿感”,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即教师为学生提供预习课题及必要的输入性的内容,学生根据输入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设计课堂教学
POA理论的提出,更有效地指导了留学生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并能对相关技能、知识加以实际运用,实现所谓的“学用一体”。在中级口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输出,有效发现学生问题,并对学生出现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针对学生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启发式讲解。
(1)驱动环节:这一环节中,通过播放一段面试的视频向学生呈现交际场景并引入“招聘面试”这一话题,然后基于课前预习对这一主题内容的讨论和分析,让留学生充分体会到“面试”可能是未来他们会面临的场景。在讨论与分析环节中不断发现知识点所存在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不断弥补知识缺口,最后教师提供再次输出的机会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学用一体”。
(2)促成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们将驱动环节中的产出任务分解为两个子任务,语言任务和表达任务。分别对应语言能力的促成和交际能力的促成。较之于传统教学法,教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方式有所变化,课前预习中已经包括生词部分,对于学生预习后已经了解的生词不再进行详解。课堂上教师只讲解与“面试”这一话题相关的词语,比如:兼职、薪资、占优势、积累、素质、职业、职位、锻炼等,将之前详解部分时间用于口语操练。另外,对课文中核心句与语法点进行相应的讲解与分析。视频和文字的形式的材料拓展,为了学生更好的完成产出任务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教师需要准备相关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向学生说明了自我介绍的语言组织形式与逻辑框架,提供一些教材中没有但在实际交往中比较常用的词汇与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为口语产出做好语言准备。表达任务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驱动环节已经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此时对课文的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通过课文学习中国人自我介绍的方式,比较与日常自我介绍及其他国家自我介绍的不同之处,并了解自我介绍的结构与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应聘原因、具有的优势与素质、未来的职业规划与薪资要求等,根据以上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任务产出。在产出过程中,教师创造发言机会,增加留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语言知识点在有限的课堂上说的更多,提高产出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小组讨论结束后对每组的口语产出内容进行展示与评价,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发现问题,最后由小组重新修改。
(3)师生合作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环节主要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是指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任务产出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延时评价是指学生在课后完成交际任务,提交给教师后进行的评价。POA体系的评价的优势在于更直接和快捷。教师将评价标准细分为若干条较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产出内容是否符合任务要求,字词发音是否准确,是否用到了本课的重点词汇与句型,语言表达是否通顺、连贯,用词是否得体。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先由学生进行初次评价,即学生或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课后将修改好的内容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二次修改后的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出内容在课堂上再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即时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相关建议;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及时收到教师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后在课堂上再次运用,这样学生对于自己存在问题会印象深刻,降低再犯类似错误的概率。
(三)课堂教学小结
POA 理论目前仍属于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体系,需要学生打破固有传统和学习惰性,所以在进行 POA 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进行精心准备,对学生进行充分“导学”,讲解并演示其具体做法。一旦学生理解并接受了POA的理念,并在初步实践中尝到甜头,POA就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三、结语
以往汉语口语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使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有着很不错的教学效果。POA理论指导下,学习者口语输出内容的有效话语的比例更高,逻辑性更强。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4).
[2] 文秋芳.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2014(2).
[3]季薇,桂靖,朱勇. “产出导向法”教学中输入促成环节的设计与实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3):33- 40.
2019年度沈阳城市学院校级教改项目 项目编号:JG2019057
关键词:POA理论;汉语口语
一、POA理论
(一)POA理论的涵义。 POA 是“”产 出 导 向 法 ”(production Approach)的英文缩写,是由文秋芳教授创立的第一个中国本土的外语学习理论。POA教学理论包括:“输出驱动假设”、“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该理论适用于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它完成了从“输出驱动”假设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理论飞跃,颠覆常规教学顺序,按照“先输出,后输入”这一教学流程,对于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延用传统教学法学习者的开口率较低,应用性较差,教学效果并不显著。POA理论为提高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快速提高口语学习效率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二)POA 理论与对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关联度。POA理论最早只应用于我国国内的英语教学中,关于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并不多,文秋芳(2018)指出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英语教学有相似之处,因此产出导向法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POA理论有特定适用对象和适用环境,主要针对在正式的外语课堂中对中高级学习者的语言教学。“选择性学习假设”主张在语言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重点内容为导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扩大化,其反对精读课文式的教学方法,主张从输入材料中选择契合学习目标和产出任务需要的语言知识,甚至可以适当放弃一些“无用”的输入材料。“以评促学假设”认为教师对学习者产出内容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师生之间的合作评价能够为学习者的产出提供专业指导,使评价和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二、“产出导向法”的中级口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设置课前预习环节
汉语口語课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预习工作非常重要,在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做好相关预习工作,课堂上节奏容易被打乱,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热情。中级汉语口语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口语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结合口语课的材料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来关培养留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课前预习,根据POA理论,关键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依次为驱动-促成-评价,教师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习者在学习上的“饥饿感”,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即教师为学生提供预习课题及必要的输入性的内容,学生根据输入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设计课堂教学
POA理论的提出,更有效地指导了留学生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并能对相关技能、知识加以实际运用,实现所谓的“学用一体”。在中级口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输出,有效发现学生问题,并对学生出现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针对学生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启发式讲解。
(1)驱动环节:这一环节中,通过播放一段面试的视频向学生呈现交际场景并引入“招聘面试”这一话题,然后基于课前预习对这一主题内容的讨论和分析,让留学生充分体会到“面试”可能是未来他们会面临的场景。在讨论与分析环节中不断发现知识点所存在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不断弥补知识缺口,最后教师提供再次输出的机会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学用一体”。
(2)促成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们将驱动环节中的产出任务分解为两个子任务,语言任务和表达任务。分别对应语言能力的促成和交际能力的促成。较之于传统教学法,教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方式有所变化,课前预习中已经包括生词部分,对于学生预习后已经了解的生词不再进行详解。课堂上教师只讲解与“面试”这一话题相关的词语,比如:兼职、薪资、占优势、积累、素质、职业、职位、锻炼等,将之前详解部分时间用于口语操练。另外,对课文中核心句与语法点进行相应的讲解与分析。视频和文字的形式的材料拓展,为了学生更好的完成产出任务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教师需要准备相关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向学生说明了自我介绍的语言组织形式与逻辑框架,提供一些教材中没有但在实际交往中比较常用的词汇与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为口语产出做好语言准备。表达任务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驱动环节已经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此时对课文的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通过课文学习中国人自我介绍的方式,比较与日常自我介绍及其他国家自我介绍的不同之处,并了解自我介绍的结构与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应聘原因、具有的优势与素质、未来的职业规划与薪资要求等,根据以上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任务产出。在产出过程中,教师创造发言机会,增加留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语言知识点在有限的课堂上说的更多,提高产出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小组讨论结束后对每组的口语产出内容进行展示与评价,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发现问题,最后由小组重新修改。
(3)师生合作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环节主要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是指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任务产出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延时评价是指学生在课后完成交际任务,提交给教师后进行的评价。POA体系的评价的优势在于更直接和快捷。教师将评价标准细分为若干条较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产出内容是否符合任务要求,字词发音是否准确,是否用到了本课的重点词汇与句型,语言表达是否通顺、连贯,用词是否得体。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先由学生进行初次评价,即学生或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课后将修改好的内容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二次修改后的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出内容在课堂上再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即时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相关建议;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及时收到教师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后在课堂上再次运用,这样学生对于自己存在问题会印象深刻,降低再犯类似错误的概率。
(三)课堂教学小结
POA 理论目前仍属于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体系,需要学生打破固有传统和学习惰性,所以在进行 POA 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进行精心准备,对学生进行充分“导学”,讲解并演示其具体做法。一旦学生理解并接受了POA的理念,并在初步实践中尝到甜头,POA就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三、结语
以往汉语口语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使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有着很不错的教学效果。POA理论指导下,学习者口语输出内容的有效话语的比例更高,逻辑性更强。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4).
[2] 文秋芳.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2014(2).
[3]季薇,桂靖,朱勇. “产出导向法”教学中输入促成环节的设计与实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3):33- 40.
2019年度沈阳城市学院校级教改项目 项目编号:JG2019057